精华7
注册时间2019-6-2
威望784
金钱4574
贡献3543
金牌会员
 
威望- 784 点
贡献- 3543 次
金钱- 4574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1 13: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庸人自扰 于 2020-9-1 14:35 编辑
一个人在宦海中的沉浮升降,名利场中的得失与否不是自身所能主宰的。
按书中所记,贾雨村“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他一身一口”,自前岁寄身葫芦庙中,滞留的原因是“行李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得到”,生活中的艰辛奠定了贾雨村视财如命的根基。当了县太爷后“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也在所难免了。
贾雨村乌帽猩袍,没有忘记穷困潦倒时正眼看了他一眼的娇杏,而且给封肃家下的聘礼丰厚,说明他念及甄士隐给他的好处,是有良知的。可公堂上意外遇英莲,本该搭救,以报甄士隐人情才是,他却听之任之。基于这些,本来庸人写成了“葫芦案里英莲怨”,觉得不能描绘“官官相护”的黑暗,便改成了“感恩利弊争衡过”。
值得一提的是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当年也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既然已经出家了,就该彻底“看破”红尘,葫芦庙没了,天下的寺庙还多嘛,干什么返入红尘,混迹于公堂的是非之地,藏“护身符”于身边?他将“护身符”示贾雨村,无非想背靠大树,结果被发配。真是人心不古啊!
看起来宦海中的沉浮升降,名利场中的得失,光凭“才干优长”是不行的,还得利用外因条件。这便是古往今来官场黑暗、腐败的症结所在!
庸人瞎掰,先生见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