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云生 于 2020-8-24 08:39 编辑
七绝56法练笔之十五至十九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宋项安世《夜雨》:“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清何绍基《无园种菜》:“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孤 雁 随群徙远向衡阳,宿雨穿云却失行。 目断岭南思故主,如何违愿滞他乡?
迎归老学友 相携摘冠却西征,达命鸿篇最触情。 秀木霜风终倦鸟,如何白发踏归程。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溥 仪 末世难支丧乱中,几回附逆应声虫。 何如彻悟高墙下,守法平安胜帝宫。
晨 醒 宴客微醺绮梦中,鸡鸣涵雨树招风。 何如闭户寻庄蝶,高枕轻衾暖意融。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唐王翰《春日思归》:“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邪,音ya,二声,牙音。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城东北);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辞职者 忍负韶华堕渺茫,乾坤浩荡涌云樯。 不知困顿缘心锁,几度徘徊始策缰。
即将与幼时邻居相见 上树敲钟地洞藏,螺陀烟角弹叉忙。 不知半世天涯会,厚抺何能掩鬓霜?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金党怀英《立春》:“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郁孤台 章贡交流载国哀,烟云北顾陟层台。 不知清泪谁人会,野境苍碑没草莱。
秦岭拆违 叠片华庭败翠芳,埋名抗命利深藏。 不知龙脉何嗔怒,大庇苍生梦未央。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王涯《塞下曲》:“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听 筝 玉指轻弹绪瓞绵,青娥低语舞蹁跹。 不知苦调招魂处,呜咽悲肠欲断弦。
老来伴 豆蔻招蜂楚细腰,临风诗酒断蓝桥。 不知垄亩平安乐,白首邀君度寂寥。
跪杀之后 力竭哀求若罔闻,擒羊猛虎气干云。 不知怒火升腾处,谁令鸣枪向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