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17

《林希恩·诗文浪谈》《谈诗十二则》

[复制链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8-22 14: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此言诗之贵声也。而声必有律。唐虞以前,有近体乎。而曰律者,何也。岂非无其律,不足以和声哉。故声之有律,非特近体为然也。孔子曰:兴于诗。又曰诗可以兴。又曰:郑声淫。然岂惟雅乐之声,得其情性,自得而能兴也。虽至郑卫之什,亦皆有其声矣。靡靡动人,邪淫溺志。《记》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乐也者,诗之可被于声者也。夫诗之声也。岂曰平而平,仄而仄焉已哉。即平之声,有轻有重,有清有浊。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此天地自然之声也。而唐以后,鲜有知之者。不知轻重,清浊之声。且不可以循古之恒裁,而况能尽诗之变体耶。今以律之变体言之,如曰昔人已乘白云去。又曰:北城击柝复欲罢。又曰七月六日苦炎热等若干章,此又专在于轻重清浊之间尔。平仄云乎哉。由是观之,唐人之所谓变体者,乃以变其平仄之声者也。而轻重清浊之间,盖有不可得而变之矣。
或曰:平仄尚矣,岂复有轻重清浊之声欤。林子曰:然。若平仄之声,即幼童能辨之,岂其尽诗之情耶。然而轻重清浊之声,亦皆出于自然也。不知轻重清浊之声自然,而曰:能尽诗之情者,余弗知之矣。
或曰:古体亦有声欤。林子曰:古体亦皆声也。即如罗衣何飘瓢,轻裾随风旋。此十言皆平也。又如有客有客字,子美此七言,皆仄也。夫平仄既不论矣。而轻重清浊之声,其可以不知乎。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诗也。
林子曰:非惟古体之有其声矣,而三百篇之什,亦皆声也。非惟三百篇之什有其声矣,而明良喜起之歌,亦皆声也。
或问集诗亦贵声欤。林子曰:集诗亦以为诗也。而诗安可以无声耶。今且以淫声言之,海盐之声,弋阳之声,类乎,不类乎。设令梨园子弟,一句作海盐之声,一句作弋阳之声,二声并作,而欲被之管弦也。斯亦难矣。即有善于管弦者,其能翕如杂奏,以皦以绎,而足动人之听闻乎。
林子曰:三百篇之什,与近体之声之不相涉入者,人之所知也。至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声之不相涉入者,人之所不知也。而集诗者,概以其句之骈丽而耦之。自以为奇矣。虽云双美,其如声之不相涉入何哉。不谓之海盐弋阳之声,而并杂于管弦之间乎。或问李杜之诗,均一盛唐也。岂其声之不相涉入耶。林子曰:李杜之诗虽美,而李杜之诗迥别。李杜之声岂相涉入耶。夫宋以来,集杜者多矣。而一人之声有不相涉入者乎。林子曰:亦有不相涉入者。譬梨园子弟才作海盐之声,顷作弋阳之声,又顷作乡曲之声,而概谓一人之声,率相涉入也可乎哉。
林子曰:三百篇之后,有汉魏。汉魏之后,有六朝。六朝之后,有唐。唐之后有宋。虽其美恶不齐,要之耻相袭也。又曰:骚之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赋,赋之后有文,亦耻相袭也。林子曰:诗文之声,世鲜知之。而论诗者,只曰此诗人也。能作大历以前语。彼非诗人也,不能作大历以前语。论文者亦曰:此文士也,能作西京以前语。彼非文士也,不能作西京以前语。斯盖徒求之于篇什章句之末已尔,而非其所先也。
《中庸》曰: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孟子曰: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又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又曰:若决江河,沛然而莫之禦也。夫诗文则亦有然者,而其时出之,宜成章之达,光辉之大,沛然之机,养盛自致,畜极而充。其殆神之不可致思,化之不可助长者乎。古人有言曰: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又曰:此子欲吐出心肝乃已。夫轻重清浊之声,虽由吟咏而得矣。而其最所自得处,又岂专在于吟咏间耶。不属于思。若或启之而合节从律,盖有不知为之者。故风生而水自文,春至而鸟能言者,气机之自然也。
林子曰:岂惟篇章之大有其法哉,是虽至于一句一字之间,则皆有其法,不可得而损益之者矣。此固成于变化,非属拟议。然而不有拟议焉,又安足以成变化之能哉。
时有以诗自名者,每作一诗,旦吟夜咏,至月馀曾不辍口。林子曰:何耽于诗也。曰:诗不吟不工。林子曰:有所授乎。曰:未也。林子曰:岂其无师自悟耶。夫雅乐淫声一也。今雅乐且勿论,不有所授,而能作靡靡之声,以动人乎。故上而为圣为贤,中而习举子业,下而百工杂技,莫不贵于得师也。不得其师,而曰学由心悟者,自诬而诬人也。

136

主题

410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8-22 15:0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内容见书转引过,林希恩不知何时人?

点评

当前位置:品诗文网 > 传统经典 > 文学词典 > > 文章内容 诗词研究·诗论着述·诗文浪谈 作者:转载 来源:网络 时间:2019-09-01 17:47:43 手机版 诗词研究·诗论着述·诗文浪谈 诗话着作。明林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0:30
林希恩无可考,从古今图书集成来看,大体应是宋明之后的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2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15: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22 15:00
部分内容见书转引过,林希恩不知何时人?

林希恩无可考,从古今图书集成来看,大体应是宋明之后的人

点评

宋明之后,清以前如此清晰谈平仄似乎不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2 16: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8-22 16:5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22 15:59
林希恩无可考,从古今图书集成来看,大体应是宋明之后的人

宋明之后,清以前如此清晰谈平仄似乎不见。

点评

也是 不过从其文论中的论声律也大致能明白几个道理,1,凡诗必有声律;2,汉魏古体虽无四声平仄之说亦有声律,宫商五音及清浊轻重;3,平仄当是近体的专属;4,唐人之所谓变体并非只论平仄而是涉及到清浊轻重;5,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2 1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17: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8-22 17:5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22 16:52
宋明之后,清以前如此清晰谈平仄似乎不见。

也是
不过从其文论中的论声律也大致能明白几个道理,1,凡诗必有声律;2,汉魏古体虽无四声平仄之说亦有声律,宫商五音及清浊轻重;3,平仄当是近体的专属;4,唐人之所谓变体并非只论平仄而是涉及到清浊轻重;5,即便是风行平仄的近体也应知其清浊轻重才能尽诗之情;6,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亦有不相涉者,这也能说明诗律的渐进和近体的成熟舍弃了一些本是合乎初唐、盛唐、中唐规则的东西,与王力先生之论颇为相符。
这帖可以说是汉语古典诗的声律简史,厘清了历史上的一些声律问题,可跟葛晓音的那个帖相互映衬,互补互成。

点评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亦有不相涉者,这也能说明诗律的渐进和近体的成熟舍弃了一些本是合乎初唐、盛唐、中唐规则的东西,与王力先生之论颇为相符。 …… 从文章看,这里说的不相涉不是指平仄规则,而是轻重清浊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2 18: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8-22 18:53 编辑

夫诗之声也。岂曰平而平,仄而仄焉已哉。即平之声,有轻有重,有清有浊。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此天地自然之声也。而唐以后,鲜有知之者。不知轻重,清浊之声。且不可以循古之恒裁,而况能尽诗之变体耶。今以律之变体言之,如曰昔人已乘白云去。又曰:北城击柝复欲罢。又曰七月六日苦炎热等若干章,此又专在于轻重清浊之间尔。平仄云乎哉。由是观之,唐人之所谓变体者,乃以变其平仄之声者也。而轻重清浊之间,盖有不可得而变之矣。

以后世的眼光考察文中所举的三首所谓变体来看,一首当是王力所论的半古风律,一首当是入律的古风,一首介于半古风律和入律的古风之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版昔人已乘白云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四句古风句【勿论齐梁调】,后四句律句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 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数字合、偶对也基本合,平仄多有不合律,入律的古风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前四句古风句【勿论齐梁调】,后四句多律句【有三平尾】,或半古风律,或入律的古风【数字合、偶对也基本合,平仄多有不合律且有三平尾句】。
当然这三首如按白居易的诗体归类来说可以悉归格诗;若论齐梁调的话则三首都有齐梁调的某些特征,或失替、或失对、或失粘、或三仄脚、或三平尾;如按古风、近体的大类而分,三首均是古风。这对后人认识唐人之所谓变体者是有裨益的,或求律而不得则偏于清浊轻重以谐口吻或协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3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3659
金钱
4840
发表于 2020-8-23 0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22 15:00
部分内容见书转引过,林希恩不知何时人?

当前位置:品诗文网 > 传统经典 > 文学词典 > > 文章内容
  



诗词研究·诗论着述·诗文浪谈


作者:转载    来源:网络    时间:2019-09-01 17:47:43

手机版


诗词研究·诗论着述·诗文浪谈

诗话着作。明林希恩撰。林希恩,自署莆中(今福建莆田)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据《说郛续》所收仅四十则,内容多论声律,以为“声之有律,非特近体为然”,古体乃至《三百篇》“亦皆声也”。其所谓“声”,不仅有平、仄,还有轻重清浊之别,认为“此天地自然之声也”。又论诗体、体格之变,称:“《三百篇》之后有汉魏,汉魏之后有六朝,六朝之后有唐,唐之后有宋,虽其美恶不齐,要之,耻相袭也。又曰:骚之后有赋,赋之后有文赋,亦耻相袭也。”又论诗法,称:“岂惟篇章之大有其法哉,虽至于一句一字之间,则皆有其法,不可得而损之者矣。”又谓作诗贵得师承,“不得其师,而曰学由心悟者,自诬而诬人也”。有《说郛三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

版权声明:转载本站文章,请保留本声明以及本文章链接地址。
本文地址:https://www.pinshiwen.com/cidian/wendian/20190901236376.html

点评

关于明诗话整理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3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3659
金钱
4840
发表于 2020-8-23 01: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精灵 于 2020-8-23 02:44 编辑
梅花精灵 发表于 2020-8-23 00:30
当前位置:品诗文网 > 传统经典 > 文学词典 > > 文章内容
  

-----------------------------------------------------------------------------------------

关于明诗话整理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图书 >> 学者书单 关于明诗话整理的若干问题  2014年01月25日 22:07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期 作者:陈广宏/侯荣川 字号
(二)
......  
  《诗文浪谈》一卷。《全明诗话》提要:“林希恩撰。希恩字懋勋,号龙江,莆中(今福建莆田)人。生平未详。有《说郛》本、《古今图书集成》本。”按,此处撰者当即林兆恩,以下再辨。周著据《说郛续》本所收计13则(其中第1则,《林子全集》作两则),而《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91册《林子全集》(崇祯刻本)所收《诗文浪谈》,计27则。则显然前者不宜作底本。(25)
......

(三)
.......
  前亦述及,《诗文浪谈》一卷,《全明诗话》提要:“林希恩撰。希恩字懋勋,号龙江,莆中(今福建莆田)人。生平未详。”此作者名的著录,承自《说郛续》本。《明诗话全编》提要略同,其他明诗话或明代诗学文献编目收入该著者,亦大抵如此著录。按,林希恩实为林兆恩,《三一教主夏午尼林子本行实录》:“教主林姓,讳兆恩,字懋勋,别号龙江,道号子谷子,晚年证果后自称曰溷虚氏,曰夏午尼。”(37)又云:“嘉靖四十三年冬十一月,著《诗文浪谈》。”(38)《澹生堂藏书目》“诗话”类即著录为林兆恩。作为“三一教”的创始人,林兆恩在当时朝野有很大的影响,传记资料并不匮乏,如何乔远《名山藏》、《闽书》,陈鸣鹤《东越文苑》等皆有传,又有其弟林兆珂编《林子年谱》(39)。据此年谱与《本行实录》,林兆恩生于正德十二年(1517)七月十六日,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十四日。
......

-----------------------------------------------------------------------------------------



仅供参考

点评

诗兄这考证资料辑得好,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8:24
原来是明朝人,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8-23 06:5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精灵 发表于 2020-8-23 01:55
-----------------------------------------------------------------------------------------

→ 关于 ...

原来是明朝人,谢谢!

点评

路过先生宝地学习并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8-23 07:1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22 17:46
也是
不过从其文论中的论声律也大致能明白几个道理,1,凡诗必有声律;2,汉魏古体虽无四声平仄之说亦有声 ...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亦有不相涉者,这也能说明诗律的渐进和近体的成熟舍弃了一些本是合乎初唐、盛唐、中唐规则的东西,与王力先生之论颇为相符。

……
从文章看,这里说的不相涉不是指平仄规则,而是轻重清浊一类声调,这倒是符合明人谈声调的风气。

点评

即平之声,有轻有重,有清有浊。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此天地自然之声也。 --林的前文已经说明了无论平仄均有清浊轻重,联系上下文看,或论一时、一地、一人之声之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08: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23 07:15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亦有不相涉者,这也能说明诗律的渐进和近体的成熟舍弃了一些本是合乎初唐、盛唐、 ...

即平之声,有轻有重,有清有浊。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此天地自然之声也。
--林的前文已经说明了无论平仄均有清浊轻重,联系上下文看,或论一时、一地、一人之声之别?

点评

是的,明代谈声调不少,都是谈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08: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精灵 发表于 2020-8-23 01:55
-----------------------------------------------------------------------------------------

→ 关于 ...

诗兄这考证资料辑得好,谢谢

点评

路过先生宝地学习并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8-23 08:5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23 08:22
即平之声,有轻有重,有清有浊。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此天地自然之声也。
--林的前文已经说 ...

是的,明代谈声调不少,都是谈虚的。

点评

明人论声律不若清人如王渔洋、赵执信、董文焕等论声律简约易晓,其实于近体而言,既言平仄尚矣,再论清浊轻重就有点故显博学之嫌了,李清照也说过‘’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0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3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3659
金钱
4840
发表于 2020-8-23 09: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23 06:59
原来是明朝人,谢谢!

路过先生宝地学习并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3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3659
金钱
4840
发表于 2020-8-23 09: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8-23 08:24
诗兄这考证资料辑得好,谢谢

路过先生宝地学习并谢!

点评

只是想说点读后感,多批评指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0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8-23 08:58
是的,明代谈声调不少,都是谈虚的。

明人论声律不若清人如王渔洋、赵执信、董文焕等论声律简约易晓,其实于近体而言,既言平仄尚矣,再论清浊轻重就有点故显博学之嫌了,李清照也说过‘’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可见在宋人看来诗文都是只尚平仄而不必再细论清浊轻重的,而词则不同,论清浊轻重的是谐于口吻以协乐为歌。

当然唐人仍有以诗为歌以词为歌并入乐府,诗词歌曲具有同源性,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1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纟玄,亦何取於声律邪?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於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幹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郲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鲍照戍边,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南朝钟嵘是连四声八病都持一定的批评态度,但也说明了诗文与歌乐的分野,古体与新体之声别,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考察,这又是另一个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10: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精灵 发表于 2020-8-23 09:13
路过先生宝地学习并谢!

只是想说点读后感,多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