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9|回复: 2

赵双砚

[复制链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8-18 16: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海赵太守,洪武间卒业太学,为中贵《题蚕妇图》云:蚕未成丝叶已无,鬓云撩乱粉痕枯。宫中罗绮轻如布,争得王孙见此图。太祖幸中贵宅见之,诘问。中贵以赵对,即召除肇庆知府,在郡有廉声。及归,叹曰:昔赵清献持一砚,今吾倍之。遂持二砚以归,时号赵双砚。(《仰山胜录》)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楼主| 发表于 2020-8-18 16: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莹莹 于 2020-8-18 16:48 编辑

赵抃(1008-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北宋时期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享年七十七岁。神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
赵抃在渡四川清白江时,看到江水清澈透亮,船行至江中,他发誓说:“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此后,这条江被称为清白江,成都市青白江区又因清白江而得名。




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见宋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宋史·赵抃传》。后来称人为官清廉,常用此语。按:宋赵善璙《自警篇·嗜好》称抃赴官携一琴一鹤,朱长文《琴史》卷五及叶梦得《石林诗话》则以琴鹤龟三事并言。《宋史·赵抃书》原话为:“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在四川崇州(古蜀州)后人为纪念赵忭与陆游在罨画池旁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其后人为纪念此事以此为堂号曰琴鹤堂。
赵抃一生廉政为民,深受蜀地人民敬爱。崇州人民为纪念赵抃,在滨河公园修建“琴鹤广场”,并作赵抃塑像。其塑像面容严谨,神态自若,牵一马,随一鹤,马背仅一琴,充分体现赵抃的清廉本色。


又包拯也有一砚故事:《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记5261载:“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清朝江苏丁柔克著有一部《柳弧》,其中卷三说及包公为官清廉,有云:“孝肃(包拯谥号)曾任广东肇庆府,府名端州,出端砚。孝肃终任,无一砚,濒行,舟中见一砚,诧问之,盖夫人所代购者也。孝肃怒沉于湖,至今名‘沉砚湖’。”

包拯不持一砚归,赵抃只持一砚归,明朝赵太守,为表示自己比不上赵抃,所以故意持二砚归。今之清官,不知有如此人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楼主| 发表于 2020-8-18 17: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莹莹 于 2020-8-18 17:50 编辑

可惜这个赵太守查不到他的名字,查到《坚瓠集》和 《皇极典第二百六十二卷》也有这个故事,却称他为赵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