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56法练笔之十一至十四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唐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宋苏轼《又和景文韵》:“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口罩生产 纤毫熔喷死生裁,大疫飞临遍地开。 试问滥竽参赛者,几多豪富实挻灾?
领导视察 和牛松露白皮酥,四菜一汤分量殊。 敬问徽宣迎墨宝,安排低调达标无?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明陆容《题画》:“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 话说美丽风景线 暴行亮丽昧良知,风景依然地域移。 何事百城迎弹雨,港区平乱却颦眉?
护士打针 流瘟肆虐罚针锥,刺股挑勾魄欲飞。 何处读书能躲懒?如今补课莫相违。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明钟顺《清夜闻笛》:“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宋徽宗 依兰坐井最凄清,归梦迢遥五国城。 宫里谁怜臣子恨,遗民犹记瘦金名。 怀知己
秀立精思志满襟,十年游学绝知音。 蓬山远路何凭托?春树青云故客琴。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唐李商隐《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 抗疫临危起怨尤,瘟传百万怪源头。 如何卸责凭权柄,退尽邦盟退地球。
大雪即题 竟日飞花朔气侵,空街肃寂绝鸣禽。 如何绿蚁红炉火,赏景逍遥待客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