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十口木

三羊闲话:杜甫七言近体律诗135首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8-14 12: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8-14 11:28
可见王昌龄《诗格》!

引来说明你对杜诗的判断是否有理有据!

点评

对于任何人的近体律诗,都是有理有据的! 难道你看不懂王昌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4 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2: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口木 于 2020-8-14 12:33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12:05
律,有规律也。哪怕新诗也有其规律。现在讨论的仅限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它不包括小律及排律。 ...
律者,声调的规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2: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12:07
两读含义甚多!拚为多音异义词,不可隨便乱读!
你是否认为,三羊的注音有错?!
寄严郑公五首其三★唐·杜甫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迷【八齐】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西【八齐】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蹄【八齐】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一饮醉如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泥【八齐】
曲江对酒★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仄仄平平仄通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微【五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飞【五微】
纵饮久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通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违【五微】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仄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衣【五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12:08
引来说明你对杜诗的判断是否有理有据!

对于任何人的近体律诗,都是有理有据的!
难道你看不懂王昌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8-14 18: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8-14 12:03
折腰体,怎么办呢?依照你的逻辑,只有两韵律诗才可以存在折腰体!


唐人谈到折腰体,只有崔峒的七绝注。
谈折腰形式的七言律诗,不叫折腰体,另有名称。到宋代才言此体叫八句折腰体。
你所举例,知你根本不懂什么叫八句折腰体。多次告诉你,依然如此。还是去啃啃书本,上网查查。自己反省为好。讨论折腰到此为止。

点评

百度百科《折腰体》 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8A%98%E8%85%B0%E4%BD%93/272769?fr=aladdin 五律之折腰者,如: 1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首联·颔联】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4 20:00
【谈折腰形式的七言律诗,不叫折腰体,另有名称】?三羊领教:不叫折腰体的另有名称,是什么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4 1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9: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18:50
唐人谈到折腰体,只有崔峒的七绝注。
谈折腰形式的七言律诗,不叫折腰体,另有名称。到宋代才言此体叫八 ...

【谈折腰形式的七言律诗,不叫折腰体,另有名称】?三羊领教:不叫折腰体的另有名称,是什么呢?











点评

不从中折断白氏谓之两平头体(今称顺风调 从中折断的叫背律体(宋称八句折腰体,今称折腰体, 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4 2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20: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18:50
唐人谈到折腰体,只有崔峒的七绝注。
谈折腰形式的七言律诗,不叫折腰体,另有名称。到宋代才言此体叫八句折腰体。
你所举例,知你根本不懂什么叫八句折腰体。多次告诉你,依然如此。还是去啃啃书本,上网查查。自己反省为好。讨论折腰到此为止。

百度百科《折腰体》
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8A%98%E8%85%B0%E4%BD%93/272769?fr=aladdin
五律之折腰者,如:
1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首联·颔联】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2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首联·颔联】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颔联·颈联】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颈联·尾联】
——唐求《题郑家隐居》
前者平起,只是首联与颔联间失粘,其余各句都合乎律诗要求;后者仄起,每联之间均失粘,且每联都用与李白“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同类的拗句,格调极为高古。
七律之折腰者,如:
1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首联·颔联】
——杜甫《咏怀古迹》
2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颔联·颈联】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颈联·尾联】
——杜甫《所思》
3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颈联·尾联】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三首均仄起,但第一例是首联与颔联失粘;第三首失粘处在颈联与尾联之间,“怅望千秋一洒泪”与“朝罢须裁五色诏”,均在第五字用仄声,而第六字未以平声相救,与“惟有相思似春色”小有不同,第二例则在四五句与六七句间两次折腰,中间四句声律都略同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中“一柱观头眠几回”用孤平拗救,读来音调更为宕折激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8-14 20: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腰体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折腰体,是格律诗在平仄上的一种变格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唐代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该书选录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八月长江去浪平, 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题下注明""。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折腰体


诗体
格律诗在平仄上的一种变格

目录
1名词释义
2来源考证
3形式举例
4辨析
折叠编辑本段名词释义
关于,唐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宋人的多种诗话中,亦提及过一说,大致定义为"中失粘而意不断"。

这样定义,渔火认为是言简而意赅的。也就是说,所谓,第一,要"从中"失粘;第二,虽格律上"从中"失粘,但在诗意上并不截断。简而言之,折腰体只是平仄格律上的一种变化,与整首诗的诗义无关。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这里的"八句",即是指律诗(包括七律、五律,不包括长律)。

绝句只有四句,所谓"中失粘",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原本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同理,八句的律诗,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平仄原本也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

要强调的是,折腰后的平仄,须继续按粘对的规律顺承下去,该对的仍需对,该粘的仍需粘。(从形式上看,后半部分的平仄基本与前半部分的平仄相同。)

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极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但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进行了一些平仄变化的尝试,就是其中之一,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审美更高意义上的追求。这种少量存在的不和谐,由于不对正格构成威胁,故反而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8-14 2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有时真是白度。其解释矛盾,谬误不少。
既然任何一联均可折腰(他不知腰在何处)那排律失粘为何不算!

点评

【他不知腰在何处】,这个【他】所指的是谁呢? 三羊领教雨梦:你知道崔峒折腰体的【腰】在何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5 06:49
【那排律失粘为何不算】? 这只是你雨梦的错误看法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4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8-14 2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8-14 19:54
【谈折腰形式的七言律诗,不叫折腰体,另有名称】?三羊领教:不叫折腰体的另有名称,是什么呢?

不从中折断白氏谓之两平头体(今称顺风调
从中折断的叫背律体(宋称八句折腰体,今称折腰体,
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点评

背律体,也是远远不及【折腰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4 20:30
宋称八句折腰体,宋朝说过八句折腰体必须是颔联和颈联的折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4 20:28
折腰体,叫做顺风调。 顺风调,不就是折腰体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4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20: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20:14
百度有时真是白度。其解释矛盾,谬误不少。
既然任何一联均可折腰(他不知腰在何处)那排律失粘为何不算! ...

【那排律失粘为何不算】?
这只是你雨梦的错误看法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20: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20:19
不从中折断白氏谓之两平头体(今称顺风调
从中折断的叫背律体(宋称八句折腰体,今称折腰体,
背律体

折腰体,叫做顺风调。
顺风调,不就是折腰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20: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20:19
不从中折断白氏谓之两平头体(今称顺风调
从中折断的叫背律体(宋称八句折腰体,今称折腰体,
背律体

宋称八句折腰体,宋朝说过八句折腰体必须是颔联和颈联的折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20: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20:19
不从中折断白氏谓之两平头体(今称顺风调
从中折断的叫背律体(宋称八句折腰体,今称折腰体,
背律体

背律体,也是远远不及【折腰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2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12:07
两读含义甚多!拚为多音异义词,不可隨便乱读!

【判】字读平,唐诗作证。
送琼贞发述怀★唐·张祜
送出南溪日,离情不忍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看【十四寒平声】
渐遥犹顾首,帆去意难。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判【十四寒平声】
最恨临行夜,相期几百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般【十四寒平声】
但能存岁节,终久得同欢。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欢【十四寒平声】
遣春★唐·元稹
柳眼开浑尽,梅心动已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阑【十四寒平声】
风光好时少,杯酒病中难。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难【十四寒平声】
学问慵都废,声名老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判【十四寒平声】
唯馀看花伴,未免忆长安。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安【十四寒平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5 06: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20:14
百度有时真是白度。其解释矛盾,谬误不少。
既然任何一联均可折腰(他不知腰在何处)那排律失粘为何不算! ...

【他不知腰在何处】,这个【他】所指的是谁呢?
三羊领教雨梦:你知道崔峒折腰体的【腰】在何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楼主| 发表于 2020-8-15 07: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口木 于 2020-8-15 07:55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8-14 11:16
我要理论根据!如果一看不错,无讨论必要。一看就错,才有讨论必要。你说的不算,我说的也不算,王力之近现代人说的也不能算。只有唐宋人诗话说的才算,叫有典可依,有例可证

    依照你【只有唐宋人诗话说的才算,叫有典可依,有例可证】的观点,刘坡公篡改盛唐的【折腰体】为【顺风调】,是否就是无事生非瞎扯淡!你为何为刘坡公的【顺风调】激励高唱赞歌呢?!


民国·刘坡公《学诗百法》指示变体法
    五言七言句之近体诗,不论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反是者即谓之变体。变体之诗出于作者一时之差误,不可认为定格。兹特选录唐诗中七律七绝之变体各一首,俾初学做诗者不致轻蹈此病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上诗第一联与第二联平仄重复,名曰顺风调,为七律中之变体也。
赠别 王维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上诗第三句之平仄与第二句应粘而反,是为七绝中之变体也。


顺便提及:
刘坡公参照【第一联与第二联】的说法,是对的!
刘坡公参照【第三句与第二句】的说法,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0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