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7|回复: 5

再论粘与拈二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8-11 08: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论粘与拈二2020.08.11
调声三术之一云: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
唐人诗话只言换头,元兢于此告诫:诗以双换头最善,单换第二字也叫换头,但第一字不可同去上入。何来粘对?
第一句与第三句同声(按今律言,二句和三句失粘)叫两平头,兢也未用粘之概念。
殷璠《河岳英灵集·论》曰: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或须避之,纵不拈二,未为深缺。即罗衣何飘飘,长裾随风还,雅调仍在,况其它句乎?
殷璠于此提出拈二概念,拈即粘,合平仄为粘也。律句最讲究第二字平仄,拈二即指第二字须合平仄也。
第一句与第二句不拈二,即第二字同声,犯平头病也
第一句与第三句不拈二,即一三句第二字同声,犯两平头病也。
也不是今律粘之概念。
王力先生将清人诗论之粘重新定义,分失替,失对,失粘之说,今之浅薄之士,不知端的,只认粘为之“失粘”之说,真是不知藏拙。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11 16: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口木 于 2020-8-11 18:01 编辑

元兢《诗髓脑》●调声
  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此换头,或名括二。括二者,谓平声为一字,上去入为一字。第一句第二字若安上去入声,第二第三句第二字皆须平声。第四第五句第二字还须上去入声,第六第七句第二字安平声,以次避之。如庾信诗云: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欣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日”与“酌”同入声。只如此体,词合宫商,又复流美,此为佳妙。

三羊认为:元兢的【括二】,既可以用于换句头,又可以用于换联头!
元兢的【括二】用于换句头的,也即王昌龄的【十字一管】。如下:
飖·望】、【共·随】、【形·势】、【下·声】等。
元兢的【括二】用于换联头的,也即王昌龄的【廿字一管】。如下:
飖·共】、【共·】、【形·下】、【日·君】等。

点评

括二应为拈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1 1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11 16: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口木 于 2020-8-11 17:02 编辑

王昌龄《诗格》○调声
    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廿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廿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捡。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之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管。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三羊认可:
王昌龄的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在单联之内【换句头】!
王昌龄的廿字一管,即生其意】,在两联之内【换联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11 17: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殷璠《河岳英灵集·论》的两个版本:

1、纵不拈。未为深缺。
2、纵不拈。未为深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8-11 17:5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口木 发表于 2020-8-11 16:52
元兢《诗髓脑》●调声
  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 ...

括二应为拈二

点评

依照你的这种说法: 叫法不一,内涵不二。 但是,殷璠的【纵不拈二。未为深缺】。还有【纵不拈缀。未为深缺】的版本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11 18: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2

帖子

18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559
金钱
618
发表于 2020-8-11 18: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口木 于 2020-8-11 18:21 编辑

依照你的这种说法,三羊也同意,即是:叫法不一,内涵不二。

还有的好处在于:拈二的【拈】,与宋人的【粘】,同音同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0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