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立秋感言 文/浦东老姚 (词林正韵第二部) 伏暑难过盼盛凉,秋风送爽,睡梦沉香。秋高气和远声蝉,心畅情舒,任我徜徉。 抢管抗灾保主粮,同心齐力,支助农桑。军民奋发壮康强,持续坚持,敢为担当。 2020年8月7日(农历年六月十八日)10:30:32,交立秋,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所谓“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再看这个“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在古代还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实际上,秋季是一个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因此,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实际上,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到了立秋后,各地的气温并不能一下子降下来。如果按照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的标准来划分,江淮和上海地区一般要到9月中下旬才能进入秋天。因此”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或是“秋后一伏热死人”这样的说法在民间还十分流行,而这个”秋老虎“对于农业生产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立秋前后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的要求都很迫切,因此民间除了有”六月不热五谷不结“的说法外,还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就今年而言,从我所在的上海来说,在中伏期间只经历了3个高温(超过35℃)天,是少有的。因此,立秋后,就将更清凉、舒畅;从国家来说,今年不少地区遭受了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对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既盼丰收又盼国强。于是我填写了上面一阕一剪梅《立秋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