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68
注册时间2019-10-29
威望2098
金钱5551
贡献2093
金牌会员
 
威望- 2098 点
贡献- 2093 次
金钱- 5551 枚


|
大暑
薄蔽无君子
长溪雨暴云
涨滩压炙浪
山享绿成荫
大暑清凉山
翠亭池笔井南唐,扫叶如椽写梓桑。
煜匾羽龙悬月浀,霄屏草凤挂云墙。
林锋廋劲行飘逸,石颂萧娴力透张。
题寺大才吴寓客,少卿苏手背风凉。
纷云促雨踌廊去,又见霓霞净宇迴。
有叶无楼兴客扫,无书有院郁君陪。
大师廷宝多轩器,小筑天台只臼圭。
霁溽骄阳浮望眼,还阳井水澈兰杯。
踏莎行·清凉山崇正书院
诗意浓菊,书香甘露。清凉也有温习处。
月稍墙外见游人,少时慕燕循飞入。
晴霭天台,漪园踱度。忧丛问径沾芜路。
溪泉得意弄青玚,石痕留作贤人步。
楹联
清凉胜境,空谷幽兰,书香常在幽兰半目。
赤热神州,真情明月,诗意总于明月初心。
龚贤故居
洞前扫叶总悲秋,侧畔寒溪岁末犹。
漂去春山人道早,藏回古月买诗楼。
武侯别苑铭
炎隆大暑,石砾沙炀。坡名驻马,山著清凉。飞檐枕岭,隐树斜岗。峰凌羽扇,穷览其详。石城虎踞,鬼脸饕湟。龙蟠逶迤,横隘慨慷。止山大阜十都会,别苑小宅几帝王。武侯说过,岂敢文章。
游记:大暑清凉山。伏天无君子,别苑尽文豪。
公历7月23日前后进入大暑节气。气象记录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热的天气多在大暑时节。历史上的几次衣冠南渡。北方人不习惯南方的衣衫轻薄,戏言伏天无君子。大暑时节也为汛期。
相传诸葛亮到东吴建业{今南京}考察地形。见石头山(清凉山)如虎踞,钟山(紫金山)如龙蟠。感叹虎踞龙蟠真帝王之宅也。孙权在石头山建军事要塞石头城。后世也称南京为石城。石头城山岩筑垒,有巨石状如饕餮,民间也称鬼脸城。后世将诸葛亮人马止停处称为驻马坡。并在山形隐蔽处建武侯祠称武侯别苑。成为南京重要的历史名胜。
南京清凉山也为书画特色公园。外围有石头城,护城秦淮河。内有翠微亭,南唐还阳井,崇正书院,龚贤故居扫叶楼等。清凉寺“德庆堂”的匾额为后主李煜亲笔所提。每到夏天李后主常留宿于此。寺内旧藏董羽画龙,李后主八分书和李霄远的草书,合称该寺“三绝”。为李后主的避暑行宫。
清凉寺,又称石头清凉大道场、清凉陟寺,法眼宗祖庭,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建于南唐圣元元年(937年)
现代书法家林散之草书被称为“廋劲飘逸”。女书法家萧娴的隶书古法《石门颂》。他们的作品常年在清凉山展出。另外还有数位当代画家的“画舍”也在山中。
《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书中人物杜少卿有作者吴敬梓的影子。这一段描写表达了吴敬梓藐视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吴敬梓自称“秦淮寓客”。
崇正书院在清凉寺东侧山坡上,明嘉靖年间修建。书院共三进,有游廊相连翠薇园。文革后1980年,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崇正书院,由著名建筑专家杨廷宝亲自指导设计方案,历时两年竣工。
耿定向(1524~约1596),人称天台先生。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推崇王阳明良知心学。南京督学任上在清凉山建崇文书院。曾因开罪严嵩遭贬。南京第一位状元焦竑是其学生。
焦竑(1540-1620年),号漪园。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学者,著作颇丰。
云墙:也称”龙墙“。常见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围墙,是用砖砌成高高低低的半弧形墙,形状若云。
扫叶楼:明末清初画家、诗人龚贤的故居。清军攻占南京后,龚贤悲愤出走漂泊十余载。晚年回归南京购清凉山荒地半亩,建屋四椽,号“半亩园”,深居简出,以卖字画教学为生,著有诗集《草香堂集》和《课徒画稿》。他曾作自画像,手执扫帚作扫落叶状,因之称扫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