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28

烟雨楼20期律诗班E组律诗第一讲作业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218

帖子

167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7
贡献
179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0-8-5 12: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律诗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声律启蒙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0

主题

163

帖子

12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7
贡献
320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0-8-5 20: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期第一讲作业
E03月色倾城
一,举例说明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字数不同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2.句数不同
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句;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格律不同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用韵不同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而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古体诗也叫古风,古诗,格律自由,押韵较宽,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七言,如: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杆斜?


二、格律诗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答:特点:
1.  诗有定句  ​
2.  字有定数
3. 讲究押韵   
4. 讲究对仗   
5. 合乎平仄
6. 起承转合。


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因为,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
1、形式更加灵动。
2、便于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所以七言诗便更加盛行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仄对平仄,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韵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 雪,  ​宿,  北, 尺,北,  绿,  客,  革,  白,   牧,  足,  七 , 百,  塞,  日 , 落 , 额, 一, 月


韵部的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童,红,融,虹


喜欢的句子​: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睌钓之翁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野渡燕穿杨柳绿,
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点评

濯, 足也是入声字,整体完成的不错,棒棒哒!学习了  发表于 2020-8-10 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6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28
金钱
300
发表于 2020-8-6 07: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二十期律诗第一讲作业
E04-宁静的夏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 ,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它们的区别:
1、以字数分类:在句法上,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每句的字数不一样,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例:
古体诗
四言体诗
诗经第一篇《国风.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体诗
《长城谣》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六言体诗
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近体诗
五言绝句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七言绝句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含十句)。
3、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还受到格律的限制。
4、在用韵上
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5、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的特点:
格律诗的格律特点体现在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
具体说来,就是诗有定句、字有定数、句有定式、讲究对仗、平仄有规,押韵有位。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比如《诗经》,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句式,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但总体来说秦汉时期也还是以四言诗为主。
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比如汉乐府诗《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是五言诗,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成为当时的诗歌主体,比如曹丕、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就很擅长于五言诗。
七言诗虽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盛唐以后的诗人几乎都写过七言诗,《唐诗三百首》就收集了154首七言诗,其中七言古诗29首、七言乐府23首、七言律诗53首、七言绝句49首。
七言诗形式更加灵动,更便于叙事抒情。音节变化丰富,也更能体现出韵律的美,所以七言诗更加盛行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答:《声律启蒙》 一东其一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对鸣虫。
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广寒宫。
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翁。
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一、绿、客
韵字:风、空、鸿、虫、弓、东、宫、红、翁。
最喜欢的句子: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声律启蒙》一东其二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对渔翁。
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打头风。
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抚七弦绿绮;
仄平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铜。
平。

入声字:革、白、牧、北、濯、足、七、绿、百

韵字:同、童、风、翁、穷、东、宫、铜。

最喜欢的句子: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
铜。

《声律启蒙》一东 其三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
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
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
对唇红。
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落花红。
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朐中吐万丈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虹。
平。
入声字:塞、绿、日、落、额、一、月
韵字:通、童、红、融融、弓、红、风、虹
最喜欢的句子: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点评

入声字找的全面,作业完成的很棒,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20-8-10 1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6
贡献
160
金钱
258
发表于 2020-8-6 18:2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以及后来仿照它的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如:《诗经》《楚辞》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特点:格律性,以格律严谨著称。  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形式更加灵动。从四言到七言便于叙事抒情。音节变化更加丰富。 四言“22” 五言“221” ,七言“2221”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入声字:雪 客 一 足 革 白 百 绿 宿   一段最喜欢的句子: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二段最喜欢的句子: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三段最喜欢的句子:  半溪杨柳绿,千树落花红。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  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 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  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  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 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  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鬓,羞看百炼青铜。 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 仄平对平仄,仄仄对平平。平仄  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 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仄平  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为《声律启蒙》三江做加字游戏。  .声律启蒙 三江  高楼对亭阁,万户对千窗,巨海翻腾对长江碧浪。  俺是小白,零基础,游戏做不下去了

点评

作业格式不对,没有找出入声字  发表于 2020-8-10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6
贡献
160
金钱
258
发表于 2020-8-6 19:5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E18-萍水相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47
金钱
74
发表于 2020-8-6 20: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燚燚 于 2020-8-9 21:27 编辑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2、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一)写出格律诗的特点:
1、句数固定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2、押韵严格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讲究平仄
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失粘”,就是违反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和前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规则。汉语虽有四声,但在律诗中,并不需要像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
4、要求对仗
对仗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书怀》的首联第一句没有谓语,第二句也用无谓语句式相对。颔联上句的句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颈联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对仗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可以允许的。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比如《全宋诗》有二十多万首,格律诗基本都是以七言为主。
至于为何后来会以七言诗为主,主要原因有: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吏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鬃,羞看百炼青铜。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东韵部的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翁,穷,东,风,宫,铜,通,童,红,融,弓,红,风,虹
入声字: 雪,宿, 北,尺,北,绿,  革,  白,   牧,  足,  七 , 百,  塞,  日 , 落 , 额, 一, 月

最喜欢的句子: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点评

六,濯也是入声字,整体不错,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0-8-10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帖子

12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7
贡献
320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0-8-6 21: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期E02丽洁冰雪第一讲作业

一,举例说明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字数不同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2.句数不同
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句;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格律不同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用韵不同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而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二、格律诗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答:特点
1.   诗有定句  ​2.  字有定数3.讲究押韵  
  4. 讲究对仗   5.合乎平仄 6. 起承转合。

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因为,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
1、形式更加灵动。2、便于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所以七言诗便更加盛行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押韵的字:风 空 虫 弓 东  宫  红  翁  同 穷  铜  通 融  虹

入声字: 雪  ​宿  北   绿  途  客  革  白   牧  足  六七  百  塞  日  落  额 一 月 尺 濯  

喜欢的句子​: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睌钓之翁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野渡燕穿杨柳绿,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点评

途不是入声字,其他的棒棒哒  发表于 2020-8-10 1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3
贡献
5
金钱
8
发表于 2020-8-6 2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麦红光,,第一讲作业~
一,举例说明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字数不同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2.句数不同
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句;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格律不同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用韵不同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而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二、格律诗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答:特点
1.   诗有定句  ​2.  字有定数3.讲究押韵  
  4. 讲究对仗   5.合乎平仄 6. 起承转合。

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因为,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
1、形式更加灵动。2、便于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所以七言诗便更加盛行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押韵的字:风 空 虫 弓 东  宫  红  翁  同 穷  铜  通 融  虹

入声字: 雪  ​宿  北   绿  途  客  革  白   牧  足  六七  百  塞  日  落  额 一 月 尺 濯  

喜欢的句子​: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睌钓之翁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野渡燕穿杨柳绿,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点评

途,不是入声字,整体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20-8-10 1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3
贡献
5
金钱
8
发表于 2020-8-6 22: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麦红光 于 2020-8-6 22:16 编辑

麦红光,,第一讲作业~
一,举例说明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字数不同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2.句数不同
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句;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格律不同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用韵不同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

二、格律诗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答:特点
1.   诗有定句  ​
  2讲究对仗   3合乎平仄 4 起承转合。

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因为,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
1、形式更加灵动。2、便于叙事抒情。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押韵的字:风 空 虫 弓 东  宫  红  翁  同 穷  铜  通 融  虹

入声字: 雪  ​宿  北   绿  途  客  革  白   牧  足  六七  百  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

帖子

446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
贡献
122
金钱
162
发表于 2020-8-7 17: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期E12-笑看落花
第一次作业

一,举例说明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字数不同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2.句数不同
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句;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格律不同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用韵不同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而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二、格律诗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答:特点:
1.诗有定句
2. 句有定字
3. 押韵严格
4. 讲究平仄   
5. 要求对仗   
6.起承转合


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
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
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因为,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
1、形式更加灵动。
2、便于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所以七言诗便更加盛行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仄对平仄,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韵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 雪, 宿,  北, 尺,六,北,  绿,一,  客, 一,

革,  白, 牧,北,濯,  足,  七 ,绿, 百,

赛,绿,日,绿,落,额,一,月

韵部的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东,风,宫,铜,通,童,红,融,红,风,虹
喜欢的句子: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 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7

帖子

3098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二十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7
贡献
814
金钱
1143
发表于 2020-8-7 2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青子衿 于 2020-8-9 08:18 编辑

8.3,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与近体诗区别可以从形式到内容两方面看,现依次举例说明。
(一)、从形式上看有如下区别:
    1、字数句数不同。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从诗句的字数看,一般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句子数量比较多,篇幅比较长。如,四言诗代表作是《诗经》,五言诗的《古诗十九首》最明显。还有歌行体的长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而近体诗的诗句只有五言或七言,句子的数量只有四句或八句。
    2、押韵要求不同。古体诗押韵自由,可根据抒情叙事的需要灵活换韵。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甚至允许散文化的句子。如,《孔雀东南飞》就是这样。而近体诗有严格的用韵要求,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一韵到底。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就是押同一韵,偶句押韵。
    3、对仗要求不同。古体诗篇幅可长可短,对仗比较自由灵活。如,李白的《蜀道难》,有大量对仗句子,读来有气势,抒情酣畅淋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可以隔句对,邻句对,对仗可以很严谨,也可以流水对。
  而近体诗则有严格的对仗要求,在绝句的后两句,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并有平仄的用韵要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很有代表性。
(二)、内容上有不同。古体诗叙事抒情灵活篇幅可长可短,为抒情服务,故事更完整,抒情更自由,如《孔雀东南飞》。而近体诗受篇幅限制,押韵限制,往往更凝练,更含蓄,技巧性、艺术性更高。如杜甫的《蜀相》,只有靠知人论世,体物写志,深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才能理解他的诗意。
总之,古体诗与近体诗区别是很明显的。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结构严谨,平仄有致,特点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答:格律诗的形成过程:分为如下阶段,起源年代~南齐;发展成熟年代~初唐、盛唐:
    1、产生。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2、定形。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3、成熟。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也是格律诗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他的《从军行》、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诗歌的产生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实践发展的,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1、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无论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人们用古朴的语言,简单的节奏表现生活,表达爱情。以《诗经》为代表作。
2、五言诗,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要表达更多更具体的情感,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最早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以陶潜的《饮酒》
组诗为代表作。
3、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此外,该体此后仍然绵绵不绝,如陈忠远《吟诗后戏题一绝》,但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现在已不多见到了。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如果去掉“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大量出现的整齐的六言句,为六言诗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
4、七言体起于民间歌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以后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作品。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
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对平,仄对平,平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
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
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
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炼青铜。
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
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平。仄平对平仄,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有:雪,白,月,穿,日,皤,绮,濯,北
韵字有: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翁,穷,东,风,宫,铜;通,童,红,融,弓,红,风,虹。
喜欢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五、三江加字一、
绣楼对雕阁,
朱户对绿窗,
哪吒捣巨海对吴蜀烧长江。
屈子剪蓉裳对湘妃挂蕙帐,
长亭斟玉斝对久旅锁银釭。
西域常寻青布幔,
东都无觅碧油幢,
桌案挑灯看宝剑对
阵前利箭满金缸。
侠士忠心安社稷,
佞臣利口覆家邦。
刘家世祖中兴诚延马武,
夏姓桀王失道枉杀龙逄。
着蓑衣漫步秋雨潇潇,
怡然漫烂黄花都满径;
举花伞骀荡春风袅袅,
愜也扶疏绿竹正盈窗。
二、
征伐胡虏举旌对,
防守越蛮张旆,
请卧龙风雪少暖盖对
携凤雏刀箭舍坚幢,
多情恋故国对
寡意留他邦。
舍行囊匹马游千山对。
伴家什木舟行万水,
南岭雨泼盈九泽对。
北国风暴走三江。
兴安岭鲜见山岌岌,
戈壁滩常思水淙淙,
五更鼓振声悲壮对
黄昏钟撞响悠扬。
畅想安邦策,
清风生酒舍,
苦读济世书,
皓月照书窗。
道义在心,
阵上倒戈辛纣战,
贤声围绕,
道旁系剑子婴降。
晴明夏日池塘,
出没浴波鸥对对;
骀荡春风帘幕,
往来营垒燕双双。
三、
三铢对半两,
身只对影双,
声传华岳对
响震湘江。
忠国事驾朝车对
整纪纲击禁鼓,
隐逸山中依宿火对
飘泊水寨伴寒缸。
才子文高,
披青琐闼,
佳人情美,
抚碧纱窗,
走马扩疆凭汉社对
承仪传礼有周邦。
嘉宾满座,
笙箫鸣细细,
官宦盈朝,
钟鼓响摐摐。
欲求主簿栖鸾名有览,
只觅治中展骥姓惟庞。
苏武牧羊,节旄尽落,雪屡餐于北海,
庄周活鲋,怨愤自嘲,水必决于西江。





点评

入声字差好多哦,再找找,加油  发表于 2020-8-10 1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6
贡献
160
金钱
258
发表于 2020-8-7 22: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E18-萍水相逢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以及后来仿照它的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如:《诗经》《楚辞》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特点:格律性,以格律严谨著称。

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形式更加灵动。从四言到七言便于叙事抒情。音节变化更加丰富。
四言“22” 五言“221” ,七言“2221”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入声字:雪 客 一 足 革 白 百 绿 宿

一段最喜欢的句子: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二段最喜欢的句子: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三段最喜欢的句子:

半溪杨柳绿,千树落花红。

韵部字:空 鸿 虫 弓 东 宫 红 同 铜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

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
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

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

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
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

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鬓,羞看百炼青铜。
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
仄平对平仄,仄仄对平平。平仄

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
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仄平

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为《声律启蒙》三江做加字游戏。

.声律启蒙 三江

高楼对亭阁,万户对千窗,巨海翻腾对长江碧浪。

俺是小白,零基础,游戏做不下去了

点评

不认识入声字,没关系,慢慢积累,继续努力,加油  发表于 2020-8-10 1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2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5
贡献
49
金钱
84
发表于 2020-8-8 1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刻木 于 2020-8-14 12:12 编辑

E05刻木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
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
《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如: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1、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2、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行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是四言诗。《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四言体盛行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其作品以《诗经》为代表;比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为了更加地适应汉以后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为了扩展诗歌的容量,为了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就出现了五言诗,它不仅有容纳更多的词汇,而在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就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的出现最早源于民间歌谣, 比如:汉乐府中有一首清丽可喜的情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东汉末年 曹植的《七步诗》是第一首署名的文人五言诗。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的《饮酒诗》,五言诗的代表作品还有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在建安时期才出现了六言诗,也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已不多见到了。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
百姓惨惨心悲……
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曹丕有六言诗三首,其中《黎阳作诗》和《令诗》是规范的六言诗;《寡妇诗》形式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为“兮”字,因而可视为六言别体。
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七言体是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
汉武帝在柏梁殿与群臣联句,则通篇皆为七言,句句都押平声韵,后人称为“柏梁体”,是七言诗的特殊一类。其实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诗大都是句句用韵的,最先正式写七言诗的是魏国的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有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代表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七言古诗指通篇皆七字为一句的诗。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平  仄     仄 平。   仄仄 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   仄中,仄仄   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有:雪、宿、尺、六、北、绿、客、一。
一东韵部的字有:风、空、弓、东、红、翁。
最喜欢的句子: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   仄,仄   中,仄仄   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   仄仄,仄仄   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中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中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通仄仄平平。
入声字有:革、白、北、濯、足、七、绿、百。牧
一东韵部的字有:同、童、翁、穷、东、风、宫、铜。
最喜欢的句子: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   仄,仄   平,仄仄   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   平仄,仄仄  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中中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中,仄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有:塞、绿、日、绿、落、月、一。额
一东韵部的字有:通、童、红、融、弓、红、风、虹。
最喜欢的句子: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点评

谢谢老师评赞,辛苦了。现在改正。  发表于 2020-8-14 12:10
入声字第二段牧也是,第三段额也是,整体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20-8-10 1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7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0
贡献
175
金钱
289
发表于 2020-8-8 18:0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20_绿叶(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近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近体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 例: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一)律诗有以下五个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干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毎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颌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颌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颌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无论是颔联还是颈联,皆力求工对。  (二)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答: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几类句式,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七言诗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因为,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七言诗有很多优点: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所以七言诗便更加盛行了。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 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答:第一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 一东韵部的字:风空虫弓东宫红翁 最喜欢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第二段: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革白牧北濯足七绿百 一东韵部的字:同童翁穷东风宫铜 最喜欢的句子: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第三段: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韵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入声字:塞绿日落额一月 一东韵部的字:通童红融弓红风虹 最喜欢的句子: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8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0
贡献
134
金钱
217
发表于 2020-8-9 18: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期E06晴天第一讲作业 :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唐朝以前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古体诗,唐时新出的格律诗叫近体诗。区别在于一个符合格律一个不符合。例如: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答: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
平对仄,仄对平,仄

照对晴空。来鸿对去
仄对平平。平平对仄

燕,宿鸟对鸣虫。三
仄,仄仄对平平。平

尺剑,六钧弓,岭北
仄仄,仄平平,仄仄

对江东。人间清暑
对平平。平平平仄

殿,天上广寒宫。两
仄,平仄仄平平。仄

岸晓烟杨柳绿,一园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春雨杏花红。两鬓风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霜,途次早行之客;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白
平对仄,仄对平,仄

叟对黄童。江风对海
仄对平平。平平对仄

雾,牧子对渔翁。颜
仄,仄仄对平平。平

巷陋,阮途穷,冀北
仄仄,仄平平,仄仄

对辽东。池中濯足
对平平。平平仄仄

水,门外打头风。梁
仄,平仄仄平平。平

帝讲经同泰寺,汉皇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置酒未央宫。尘虑萦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仄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野
平对仄,仄对平,仄

叟对溪童。鬓皤对眉
仄对平平。仄平对平

绿,齿皓对唇红。天
仄,仄仄对平平,平

浩浩,日融融,佩剑
仄仄,仄平平,仄仄

对弯弓。半溪流水
对平平。仄平平仄

绿,千树落花红。野
仄,平仄仄平平。仄

渡燕穿杨柳雨,芳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鱼戏芰荷风。女子眉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纤,额下现一弯新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月;男儿气壮,胸中
仄 平平仄仄,平平

吐万丈长虹。
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一
革白牧北濯足水七绿百
塞日绿落额一月

一东韵字:风空虫弓东弓红翁
同童翁穷东风弓铜
同通童红弓红风虹

一段喜欢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二段喜欢的句子:
尘虑萦心 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 羞看百炼青铜

三段喜欢的句子:半池流水绿 千树落花红

点评

格律诗基本特点还有一个,起承转合,没看见入声字,慢慢积累,加油  发表于 2020-8-10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0

帖子

8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8
贡献
194
金钱
305
发表于 2020-8-9 23:5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烟雨楼20期律诗班E组律诗第一讲作业

本帖最后由 苗苗 于 2020-8-10 00:00 编辑

20期E11-苗苗第一讲作业 :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唐朝以前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古体诗,如白居易的《新乐府》,格律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
唐时新出的格律诗叫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如杜甫的《清明》其和古体诗主要区别在于一个符合格律一个不符合,其在押韵、平仄、对仗,词性等方面,都有许多讲究,必须在相应位置符合规定。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五言或七言的四句的叫五绝或七绝,八句的 叫五律或七律。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律诗,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最繁荣时代,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此开始初步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早期四言诗没有特别的格律要求,到汉魏六朝时期有了五言七言诗兴起,那时并不讲究音调格律,到南朝时期,在齐代永明年间,有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后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诗体,即永明体,唐代初年又在这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我们把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称为近体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答: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
平对仄,仄对平,

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
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

宿鸟对鸣虫。
仄仄对平平。

三尺剑,六钧弓,

平仄仄,仄平平,

岭北对江东。
仄仄对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
仄仄仄平平仄仄,

一园春雨杏花红。
平平平仄仄平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沿对革,异对同,
平对仄,仄对平,

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
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

牧子对渔翁。
仄仄对平平。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池中濯足水,门处打头风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贫对富,塞对通,
平对仄,仄对平,

野叟对溪童。
仄仄对平平。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仄平对平仄,仄仄对平平。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渡燕穿杨柳雨,
仄仄仄平平仄仄,

芳池鱼戏芰荷风。
平平平仄仄平平。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入声字:雪宿尺六北绿一客一
革白牧北濯足水七绿百
塞日绿落额一月

一东韵字:风空虫弓东弓红翁
同童翁穷东风弓铜
同通童红弓红风虹

一段喜欢的句子: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二段喜欢的句子:
尘虑萦心 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 羞看百炼青铜

三段喜欢的句子:半池流水绿 千树落花红

点评

格律诗基本特点还有一个,起承转合,没看见入声字,慢慢积累,加油  发表于 2020-8-10 1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8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0
贡献
134
金钱
217
发表于 2020-8-22 18: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E17宏辉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2、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3、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扩展资料:
古体诗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古体诗 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分析古典诗词为什么会有从早期诗经的四言句到五言、六言、七言的发展规律?

古诗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三类句式,七言古诗是否更多一些?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以下两个问题:

一、七言诗什么时候开始盛行起来?

先秦时期诗歌各类句式基本都出现了,比如《诗经》,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句式,但主要是四言诗,西汉时期民间歌谣也有五言诗,但总体来说秦汉时期也还是以四言诗为主。

东汉末年,五言诗趋于成熟,比如汉乐府诗《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是五言诗,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成为当时的诗歌主体,比如曹丕、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就很擅长于五言诗。

七言诗虽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但在南北朝以前发展滞后,直到盛唐,才开始盛行起来,盛唐以后的诗人几乎都写过七言诗,《唐诗三百首》就收集了154首七言诗,其中七言古诗29首、七言乐府23首、七言律诗53首、七言绝句49首。

二、为何唐朝以后的格律诗基本以七言诗为主?

从上文可以知道,古代的诗歌句式发展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秦汉以前四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后七言,比如《全宋诗》有二十多万首,格律诗基本都是以七言为主。

至于为何后来会以七言诗为主,主要原因有:

1、形式更加灵动。四言诗后来几乎不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板滞,五言诗的组合方式更多,但还是不如七言诗灵动有致。

2、便于叙事抒情。字数增加,内容含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3、音节变化丰富。四言诗是“二二”两个节拍,五言诗是“二二一”三个节拍,七言诗则是“二二二一”四个节拍,音节变化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韵律美。

四、标出《声律启蒙》一东三段中每一个字的的平仄、找出入声字和一东韵部的字,并选出每一段里你最喜欢的句子。

一东三段中的入声字:塞,绿,额,日,一,月
这一段押一东的韵是:通,童,绿,红,浩,融,宫,绿,雨,风

五、为《声律启蒙》三江做加字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3 0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