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2

一眼看出诗词好坏,掌握这三点你也可以

[复制链接]

4621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6665
贡献
10880
金钱
22188
发表于 2020-7-24 1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眼看出诗词好坏,掌握这三点你也可以

转发搜韵文章  1周前
对于已具备一定水准的诗词创作者来说,拿到一首当代人的诗,基本上只要扫一眼就能看出这这首诗合不合格,也能判断出这个作者会不会写诗。能否判断诗词作品的好坏,也经常被拿来当做诗词入门的标志。
可能很多人听了会觉得很诧异,甚至表示怀疑:凭什么一眼就能看出来?凭什么扫一眼就能否定别人的努力?肯定是在骗人!
也有一些人会说:我知道他们怎么看的!他们就是看合不合格律,这个我也会!
其实,高手们读诗词,不是看格律,而是有特别的方法。下面就给大家揭秘如何一眼看出一首诗的好坏,一眼看出一个人到底会不会写诗。

第一,看诗词作品的语句是否通顺,是否前言不搭后语。

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例子:

秋晨漫步香园
晨曦踱步风初冷,露润草花听鸟鸣。
凉爽秋光诚可喜,何须笙笛散悲声。

乍一看好像这首诗写得行,格律无误。但实际上这首诗有很多不通顺的地方,前言不搭后语。
第一句写风用“初冷”,一般这么写,后面一句会搭配一个“更”或“又”之类的句子。“风初冷”翻译成白话,就是“风刚冷”的意思。像我们日常说话,说“天气刚刚转凉”,后面一般都是会顺着这个天气的话题再说下去,比如“天气刚刚转凉,大家记得多穿衣服”之类的,不会只说“天气刚刚转凉”这半句话。但作者这里后面又跳到别的话题了,相当于只说了半句话,就会显得前言不搭后语。
第二句也有问题。“露润草花” 的主语是“露”,“听鸟鸣”主语却变成了“人”,从句法上来讲非常别扭。而且这两个分句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这样的诗句无法成立。
一首七绝只有四句,这里就有两个句子有问题。这就好比一篇800字的高考作文里面有400字的内容都是病句。大家可以想一下,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会让这位考生及格吗?

第二,看写作思路有没有问题,会不会离题。

可能有些诗友会觉得这一点很可笑。我自己写的诗,怎么可能思路还会有问题。我自己定的题目,怎么可能还会离题。
其实不然,这种思路混乱、离题万里的作品可以说到处都是。我们还是以上面那首《秋晨漫步香园》为例进行分析。
第三句“凉爽秋光诚可喜”,其实和前面两句所写的内容其实也没什么关系,怎么就“诚可喜”了?“喜”在哪里看不出来,因为前两句所描写的内容,没有任何情感上的指向,也没有给读者作出什么提示。
而且第二句的内容和“秋光”更是毫不沾边。“露润草花” 和“听鸟鸣”是每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我把这一句放到一首写春天的诗里面也丝毫没有违和感。所以这句其实就已经离题了。可见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构思。

第三,看作者的思维模式,是否和日常口语、标语广告的思维模式一样。或者是深受“中小学语文作文”这类机械的“八股”作品影响。

先说一下什么是“口语和标语”的思维模式。口语和标语,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直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这种语言只追求表意清晰,并不讲究技巧。
但是如果把这种思维用到诗词写作里面,那就是灾难性的后果了。
例如下面这首诗:

绿荫
荒山绿化已成荫,峡谷幽潭抵万金。
漫步欣然青石上,迷人景色爽身心。


这首诗也是格律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作者没有对绿荫进行任何的细节刻画,只是简单地告诉读者,现在绿化工程做得很好,原来的荒山野岭已经绿树成荫,作者走在这里感觉非常爽。这样写诗和日常口语有什么区别?费尽心思好不容易写出符合格律要求的作品,但写出来的效果却和日常说话没有任何区别。那还写这个诗干嘛呢?不是多此一举么。
再说一下,什么叫“中小学语文作文”的思维模式。我曾在一个微信群里面看到一首描写迎接援鄂医疗队回归的诗,作者的情感肯定是非常真挚的,但是写作的思路大有问题。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

“欢声一路惊雷动,喜气满城旌彩飞。”

暂不评价写得怎么样,我们先来看看一篇小学生作文的选段:

“今天,校园里彩旗飘扬、欢声笑语。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呢!”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两段非常相似,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欢声笑语、掌声如雷、彩旗飘飘这样的词,放在中小学生作文里面都已经算是陈词滥调,更别说是放在诗词这样具有高度艺术特性和极高审美要求的体裁中。
高手看诗,只需要抓住语言、思维的严密性和思维模式类型这三点,就基本上能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入门。这三个要点其实也是学好诗词写作的关键。
那这些内容要怎样才能学到呢?其实讲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多读古人的作品,从上述这三个角度出发,去分析古人的遣词用语和构思模式。
很多写诗的技法,都隐藏在古人的作品里面,等待有心人的挖掘。
像下面这首诗:

西江晚泊(唐·赵嘏)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通过这首诗,至少可以获得三点写作上的启示:
首先,写诗要扣题,不能像上面所举的当代人作品一样离题万里。诗的题目叫《西江晚泊》,所以描写的内容不能脱离“江面”、“江边”以及“傍晚”,否则就是不及格。
其次,是句意的连贯。第二句“柳浦桑村处处同”,那为什么会“处处同”呢?其实第一句就给出了提示了,因为“茫茫霭霭失西东”。江雾缭绕,无论是近处的柳浦,还是稍远的桑村,都被笼罩在这种迷迷蒙蒙的景象里。句与句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都不是凭空冒出来,作为学习者要善于发掘这种关系。
第三,要学会刻画细节,通过细节来增强诗的表现力。这首诗前两句都是描写比较大的景物,但后两句就聚焦在江面的水鸟之上,通过细节使得全诗的结尾富于悠远的画意。这种构思的方法值得初学者留意。






9502

主题

9万

帖子

3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5687
贡献
88936
金钱
11532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4 17: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很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2 1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