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两法看颔联颈联的半对半不对
半对半不对多见于颔联或首联。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是,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首联用对仗还是可能的(应说对偶),用半对半不对更不值得奇怪。律诗对仗求工的多在颈联,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故有的颔联的对仗只是半对半不对的“宽对”,不过这种对仗不提倡。古代律诗中“半对半不对”以颔联居多。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所以一般尾联对仗,例用流水对或接近散句的半对半不对,以增强流动感,并暗暗回应尾联不对仗的规则。在诗钟中,半对半不对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所谓“半对半不对”顾名思义就是“对仗”一半,一般是七言有四个字相对,五言有三个字相对。 七字句中,上下句部分对仗,全联对仗不严或不是对仗。或者前四字相对,后三字不对;或者后四字相对,前三字不对;或者后三字相对,前四字不对。 值得注意的是,对仗的前提是出句与对句的句型必须相同,结构必须相同。如果出句是二二一二句型结构,对句必须也为二二一二句型结构。 由于古今认识不同,下面的分析,古今两种分析法都进行。当然是不是半对半不对,古诗按古人认识,今人诗应按现在要求,不能以古为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