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对(游离对、奇对、羊角对) 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风马牛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只用于对联,不用于诗词曲。 (1)有关记载:《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第十三,奇对。 奇对者,若马颊河、熊耳山;此“马”“熊”是兽名,“颊”“耳”是形名,既非平常,是为奇对。他皆效此。又如漆沮、四塞,“漆”与“四”是数名,又两字各是双声对。又如古人名,上句用曾参,下句用陈轸,“参”与“轸”者同是二十八宿名。若此者,出奇而取对,故谓之奇对。他皆效此。 按:“马颊河”与“熊耳山”,若以词为本位,对仗不工,“河”与“山”均为平声,失对。若以字为本位,“马”对“熊”,“颊”对“耳”,颇工,称为奇对是也。若是字字对仗,如“三星白兰地”与“五月黄梅天”岂不更奇!“马颊河”与“熊耳山”,可称奇对,但并不是无情对,因为山水是同类对,有关联者非无情也。 所列之对法,在巧趣联、无情对中常效之。奇对是无情对中常用的方法,但无情对并不都是奇对,奇对也并不都是无情对,它们是交叉的关系。 雷瑨在《文苑滑稽联话·释羊角对》中记有:“以绝不相干之事,凑集成联,或谓之‘羊角对’。近有仿此联者云:‘岑春萱拜陆凤石,川冬菜炒山鸡丝’。上联系同时之人,下联则饭馆确有此菜,尤为巧不可阶。”雷溍《文苑滑稽联话》末有自序书明于民国三年,而岑春萱和陆凤石都是清末大官,前者曾任总督等职,后者则是一位状元公。向义在《文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诗钟》中曰:“(诗钟)又名羊角对,因求比偶相得,铢两悉称也。”由此可见,联语中的羊角对应是始于清末民初,而称诗钟为羊角对则在1985年以前。羊角对用于对联,后专用于诗钟,但不能用于诗词曲,因为诗词曲都是有主题,有内在联系的。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对:“狗尾草先生。”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这就大大地嘲讽了叶先生。这可能是最早的无情对。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二十九“谈笑部,随口对”中一联:“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李先生即李东阳。此联字面对仗,而内容互不关联。明代黄和友人作的“鳝血黄泥地,羊脂白玉天”一联也是最早的无情对之一。但这名称所定,相传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对而不联就是无情对的特点,而且内容愈相去万里,便愈成佳作。也就是说无情对只是对仗,是字对,而不是对联,它缺少对联要求出句对句有关联这一条。因此“无情对”多属对联中的文字游戏,虽然也有包含深刻内容的创作。 (2)无情对特点:①字对仗工整; ②缺乏主题,是一组对句,而非联语; ③上下联意思风马牛不相及。上下句在整体内容上毫无关联,有一种印象意料与实际结果反差极大的“意外”效果。 (3)无情对的作用:①交际娱乐 楹联在清代达到了鼎盛,社会中“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灿,海内翕然向风”,做对子更和酒令等一样,成为社会交际或娱乐中活跃的辅佐媒介,一时可谓“名公巨卿、鸿儒硕士,品名提赠,涣衍寰区”。而无情对作为楹联中具有逆向思维和幽默化倾向的分支,其本身就具有适宜作为娱乐助兴的优势,自然地活跃于社会交际中,连当时的文人雅士、名公大臣亦不例外。如《清稗类钞·诙谐类》即载有张之洞等清代名流以无情对社交娱乐之文字: “张文襄(之洞)早岁登第,名满都门,诗酒宴会无虚日。一日,在陶然亭会饮,张创为无情对,对语甚夥,工力殊敌。如‘木已半枯休纵斧’,张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李莼客侍御慈铭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又如:‘欲解牢愁惟纵酒’,张对以‘兴观群怨不如诗’。此联尤工,因‘解’与‘观’皆为卦名,‘愁’与‘怨’皆从心部,最妙者则‘牢’字之下为‘牛’,而‘群’字之下为‘羊’,更觉想入非非。最后,张以‘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李芍农侍郎文田曰:‘若要无情,非阁下之姓名莫属矣。’众大笑,盖‘张之洞’也。” ②锻炼思维考对敏才 无情对的创作和应对需要拓开思维,且经常需要用到逆向思维,不失为一种锻炼思维,考试敏才的方法。无情对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时间,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但绝非“拉郎配”、“乱点鸳鸯”所能成功,所以最能表现应对者的捷才。梁章钜所编著的《巧对录》中即有三则无情对: 有一医士某自夸工于属对。适游达官之门,方以大缎裁衣,因指缎令对曰:“一匹天青缎。”某立应曰:“六味地黄丸。”达官大喜,款之深院,因以“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令对,某立应曰:“伤寒莫妙小柴胡。”正应对间,忽闻风送花香一阵,又以“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十字令对,某即应曰:“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合座皆为抚掌。 ③讽刺抨击时物弊端 无情对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上下句之间的跳跃度大,往往出人意料,与上句相去千万里。这个特点使无情对与讽刺抨击中常用的“先扬后抑”、“欲扬先抑”手法契合,而且效果更为强烈深刻,非常适合用以讽刺抨击一些弊端陋习。此类无情对有: 白日放歌需纵酒;黑灯跳舞好揩油。(讽刺香港某不正当歌舞厅) 夸父追日;美女如云。 【析】此组无情对,初看似略有不工,实则字字对工:“夸”与“美”同为动词,借“美”字的“称赞美誉”义项与“夸”成对;“父”与“女”同属亲属人伦类;“如”字,则借其“到”、“前往”此一同表目的性、方向性的动词义项与“追”对;“日”对“云”同属天文。此联上联为一典故,下联为一成语,上下对比一庄一谐,具有幽默化效果。 (4)无情对的本质:无情对,是楹联体系中对立性最强的分支。它形式上要求绝对地工对;内容上要求绝对地隔离;在楹联境界空间效果上要求通过出句与对句强烈对比,进而逼迫、促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空间;从艺术手法上它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叛,通过超出常例、意料的反叛来造就一种类似于印象派的强烈效果。无情对无论是从技巧手法、创作思维到艺术效果都从楹联“对立与统一”的本性中发挥到了一个极端,因此,无情对从根本上说,就是楹联的对立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