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能臣乱世行, 不耽实祸抗虚名。 汉家尚有宗亲在, 何故奸雄倡义兵。
后记—— 汝南许子将月旦天下,曹公微时,固问:“我何如人?”不得已答:“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公大悦。 及至曹公拜相,谤议喧嚣,“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云云,遂作《述志令》自明本志,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其磊落如此,诚哉! 曹公又曰:“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洞若观火,惟其明略最优。斯强者之辩,又非智者而不可言此也。 后世论及曹公,多谓之“奸雄”,独不见中平六年十二月陈留之事乎?董卓立献帝,杀太后及弘农王,京都大乱,社稷之危犹累卵矣。曹公首倡于陈留,散家财而兴义兵,号召群雄,将以讨逆。时有幽州刘虞、荆州刘表、益州刘焉,皆为汉室宗亲,据大镇、拥雄兵,止作壁上观耳。是故曹公自云“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真无愧之实也。由兹而论,则奸雄非奸、宗亲不亲焉。 窃以为,若称“奸雄”如曹公者,亦足堪自多,陈寿曰:“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深然其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