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诗词首席版主
精华111
注册时间2015-1-21
威望2619
金钱19507
贡献13490
首席版主
福建诗词首席版主
 
威望- 2619 点
贡献- 13490 次
金钱- 19507 枚
 
|
立意、造境、抒情、炼句
我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算起已经两千多年了。自从诗歌这种形式在我国大地流行以后,几经变迁,从兴盛到衰败,多少文人为之倾倒。多少文人用毕生的经历和心血创造出的诗篇被大众千百年地传诵。从屈原、陶渊明到李白、杜甫,从苏东坡、辛弃疾到柳亚子,于右任,在他们的诗篇中无不浸透着对社会的关注,对祖国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的作品象惊雷象战鼓,每当我们吟颂他们的作品的时候,都会被那些优美的句子重重的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需要说一说我题目上所说的“立意、造境、抒情,炼句”这是写成一首好诗不可缺少的几个步骤。
先说“立意”,一篇作品首先应该有个好的中心思想,这应该是无以质疑的,因为立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品的雅和俗。一个空洞的作品即便句子再华丽,也不会是一个好作品。从俗上说,没有好的内容的作品就象一个绣花枕头,表面看来很美丽,可是拆开后里边都是没有营养的谷糠,什么味道都没有,你想那能是什么好作品呢?从雅上说,没有好的内容的作品就象一个没有灵魂的人物木雕,别看有鼻子有眼的,但毕竟是一个无血无肉的木头,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只有有了一个高雅的立意,才是一个好作品的前提,才打下一个好作品的基础。
再说“造境”,一个好的作品只有好的立意还不行,因为干巴巴的说教是不能打动人的。为了能让读者能随着你的感情而感动,需要营造一种环境和一种气氛,或欢乐或悲哀或惆怅都要从你营造的环境里显示出来。不过任何环境都不是一种形式的定格。比如,春天是一个新生的季节,给人们带来欢乐。可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里就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的伤春景色。再比如,秋天是万物萧条的季节,给人带来的是压抑是悲伤。可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里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欢快的景色。这说明只有在一个作品里营造出一个恰当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为以后的抒情铺平道路。
再说一说“抒情”,一个好的作品除了“立意”和“造境”外“抒情”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写的作品如果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我们要把感动说出来,让读者知道作者的心情这个很重要。当然,这些情感不是孤立的去写,诗词高手懂得怎样把这种情感融化到景物中,做到 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比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情景交融最好的例子,本来花和鸟没有感情,可是在杜甫笔下花懂得流泪,鸟懂得惊心。这不过是杜甫把自己的情感用花鸟来体现罢了。正是这种拟人的写法把读者带进了一种怀念亲人的愁楚情绪里来了。如果能把感情和环境交融在一起,就更能调动读者情绪,进而达到打动读者的目的。
最后说一说“炼句”,有了前几个条件就是一首好诗了吗?当然不是。因为要想把前几个条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就要需要把句子推敲的更美更顺。这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宋朝的王安石在《泊船瓜洲》里的句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据说作者一再推敲,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十来个字,最后才定成“绿”字。这个“绿”字妙就妙在富有形象化和联想感。这样,使这首诗不但有了色彩感而且还有了季节感。让人久看不厌,抚卷难舍。当然在古人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唐朝贾岛的驴背推敲的故事。从这个例子我们知道,一个千古传唱的优秀作品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才会流传至今的。所以,我们现代人,要想写出一首真正的艺术品,也要学习古人的精神,对作品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反复提炼才行。
本来不想发帖,总感觉有班门弄斧之嫌,但个人修心不够,俗缘难除,所以请大师们莫生气,这只是个人多余的话,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