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3
注册时间2015-1-29
威望323
金钱1102
贡献583
高级会员

威望- 323 点
贡献- 583 次
金钱- 1102 枚
|
本帖最后由 一树红豆 于 2015-2-14 00:05 编辑
赏析苕溪客先生《七绝·年味》
时值羊年新春来临之际,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这期间都要回家过团圆年了,这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愿,也是传统习俗。
国家也制定法律,把春节设为法定节日,以保障人们都能在这一时间与家人很好的团聚,尤其是那些儿女在外工作学习的父母,这个时候就盼望着孩子们能回家过年,能在这期间与家人享受阖家欢乐的幸福时光,体味“年味”!人们在这个时候把一年的积蓄拿出来,逛市场,备年货,忙忙碌碌,没等到除夕就开始贴春联,挂红灯笼,图个吉利期待着除夕到来,能穿上新衣服,让新年到来后能有个新起色。吃上最可口的饭菜,喝上最好的酒,以庆祝一年的收获。在除夕夜围在一桌吃着团圆饺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享受着年味。这就是一年来的最美好的时光,这也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城市里,在大家正在筹备年货、准备过年品味着这一传统“年味”的时候,另一种“年味”却诞生了,那就是每年这个时候,农民工都要向老板们讨薪,这种现象已经和传统年味交织在了一起,因为,那些农民工的家里人,此时正在期盼着在外打工的丈夫或妻子、儿女们能回家过年,把干了一年的苦力挣到的钱拿回来买年货。但是,他们却不能,此时的他正在为拿不到工钱而发愁,而聚集一起向老板讨薪呢,而正迫不得已的在为年味添加新的酸苦内容呢。于是,这样的年味也就诞生了!
昨天,我翻开网页,在中华诗词论坛的绝句版,读到了一首令我心酸而又震撼的诗——七绝·年味!
串串灯笼几叠春,红红对子两边匀。
忽闻楼下封门急,一路民工正讨薪。
这首诗是绝句版的版主苕溪客兄所写,读后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首诗触动了我的痛感神经,触及了我的灵魂。诗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雅的铺陈,看似平铺直叙,然而,它却能打动人心,让俺读完久久难忘。昨夜躺在床上我还在琢磨,这首诗好在哪里?我细细的品味着每一句话,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字,每一方面,几经品味,都感觉写得是那么的自然,贴切,我试着看看能不能改动一个字,不能!改了就变味。这首诗反映现实反映的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贴切,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出其不意!诗中虽没有议论,但这一组画面足以令人深思,令人震撼!令人唏嘘不已!
先说题目《年味》吧,初看题目不觉得有啥特别,不怎么当回事,很是平常,过年了嘛,写年味的诗不少,我以为也就是写那些放鞭炮,贴春联,买年货,看春晚,等等,那都是司空见惯了的现象,我不以为然。
接着往下读:串串灯笼几叠春,红红对子两边匀。哦,这是很平常的场景,和我头脑中的固定年味景象没啥区别,见惯了,不足为奇。不就是挂灯笼贴春联嘛,我年年都干的事,也不足为奇。
再往下读:忽闻楼下封门急,不得了了,转句急转直下,前面正挂灯笼贴春联呢,怎么忽然楼下“封门”了呢?还很“急”,为什么啊?好好的过年,装扮年,怎么封门呢?这是为什么呢?禁不住好奇,引人入胜了,让你不得不往下看,一探究竟。
我急不可耐的顺着往下一读:一路民工正讨薪。啊?原来是这样啊?楼下的马路上,正有一群农民工朝这边走来,他们打着标语喊着口号,要回家,要过年,要工资,他们来了,快来到工地办公楼的楼下了,怪不得楼下要“封门”呢,不“封门”,这些人就会冲进楼里了,冲进楼里就要找老板,找到老板,老板就要被围住了,围住了就要给农民工发工资,不发工资就难以脱身了,老板脱不了身还怎么过年啊?还怎么去潇洒啊?还怎么去与家人团聚过年啊?所以,只有赶快封门,快把农民工挡在楼外,老板或还可从窗户上爬出去,钻进停在楼后面的大奔里,宝马里,一溜了之,这也才能脱身啊!乖乖,原来“封门”是因为这个呀?让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包袱抖开了,谜底揭出来了,似乎应该如释重负,这也本该如释重负啊,可诗读完了,没有悬念了,结果出来了,还想什么呢?
然而,我却释不了重负,反而感觉更沉重了,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主题啊?
农民工讨薪,这是好多年就存在的一个现象,年年政府都在三令五申的喊,要解决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可年年解决不了,而如今都变成变了味的“年味”了,这不沉重吗?我们的那些监管部门的监管者、领导们,难道不沉重吗?由此,我想到了那些因为讨薪,而被黑心老板雇佣的打手们殴打的讨薪者,他们有的被打残,有的被打死,还有地在向政府有关部门讨说法,求解决的时竟被政府领导呵斥,驱撵,甚至动用警察来镇压,更有甚者某一县的副县长居然怒斥讨薪者,说你要是死了就解决了,眼看着讨薪者当着他的面喝农药以自杀的方式来抗争,来讨薪,这是多么残忍的一幕幕啊!这首诗反映了当前社会农民工遭遇的普遍现象,讨薪问题全国到处都有,不是个例。
我感叹作者的良苦用心,《年味》这个题目起的好,是别具匠心的,作者把“年味”变成了这样一个“味道”,实在是没想到,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个“年味”了,而是变了味的“年味”。当我读完内容时,就如听了相声段子一下子前面铺垫后然后又一下子抖落出来的一个大包袱,让我一下子感到了这里面的辛酸苦涩来。原来年味是这样的啊?
细一想,可不嘛,年年不都是到春节的时候农民工们为讨薪而奔波,而被欺负,被推诿,被殴打,被不能顺利的回家过年吗?这已经成为了农民工每年过年要经历的一个必然了,成了习惯,成了新的“年味”。大批的农民工背着行李卷,聚集在企业的、政府的、以及相关的监管单位的大门口堵着大门,有的群情激愤,有的举着标语,有的吵吵嚷嚷,成了每个城市里的每年必见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了!笤客兄就是撷取了这样一道风景的几幅画面,用对比的手法来渲染强化诗的主题,用这激烈的画面,来渲染老板与民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通过老板告诉手下人,正忙着挂灯笼贴对联这样的画面,来说明老板们心里根本就没有考虑农民工们的是否也能回家过年,来揭示老板们根本就不考虑农民工们能否有钱回家买年货,挂灯笼,贴对联,根本就不去体会农民工期望过年的心情。通过农民工们来要讨工钱了,他们却急忙封门,不让农民工进来,这样强烈的对比画面,来反映老板们心有多黑,道德有多沦丧,来反映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的阴暗面,作者的这样的精心巧构,足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这种对比的写法,深化了主题,深化了读者对题目的理解,深化了题目与内容遥相呼应,做到了题目与内容的互为映衬,互相深化,令人读后难忘,余味绵绵。
这首诗的画面感极强,震撼力极大,大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气度。真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惊世之作,我点一百个赞。一千个赞!这样的精品之作太少了。鲜有读到,俺是喜欢的爱不释手了。
诗人,就该以时代为背景,讴歌现实,反映现实,揭露现实,引领现实,成为时代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先锋!笤客兄做到了。
我以为笤客兄的这首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劳动者的被压榨、被侵害而又无奈的与资本家抗争,反映了一些资本家的心黑、狡诈、以及对获取工人劳动剩余价值、对资本利润的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也反映了劳动者与资本家这一对立矛盾的永恒主题;反映了民工工资已成为资本家们积累不义之财的一个主要途径;反映了资本家对劳动者剩余价值榨取的一个活生生的现实!还反映了马克思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这首诗我以为不逊杜工部的“朱门酒肉臭路有永冻死骨”,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对立,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首诗对其进行了有力的阐释,诗的艺术构思上也很独特,起承转合层层递进,铺陈到位,先埋伏笔,最后揭秘,立意之高,运笔之自然流畅,结构之严谨,思想性、艺术性之强,实属少见。这也是我见到的现代诗人写的最为完美,最为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一部作品了,我以为苕溪客兄的这首诗足可以传世!!一生能写出这样一首有分量的诗,足矣!
2015.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