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6

论诗零拾:句中的虚字

[复制链接]

246

主题

277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9
贡献
2930
金钱
3817
发表于 2020-7-8 11: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论诗零拾:句中的虚字
作者:瞿蜕园
  按照论诗的传统习惯,名词算实字,一部分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算实字,其余算虚字。其间很难有明确的界限。不过也有原则,如果一句诗没有一个虚字,是很难成立的。因此,实字用得多,就显得厚重,虚字用得多,就显得飘逸。实字用得多,往往使读者需要用心体会, 虚字用得多,就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不愁费解。但是实字用得太多,流弊是沉闷,虚字用得太多,流弊是浅薄。要能尽管多用实字而无沉闷之弊,尽管多用虚字而无浅薄之弊,那就是工夫到家了。
   现在举一首虚字用得多的唐诗如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由不归去?淮上有青山。(韦应物)这首诗里的“曾为”、“相”、“每”、“后”、“间”、“如”、“已”、 “何由不”、“有”都算虚字。按比重说,已经占得够多。但由于诗意流转有情,所以并没有浅薄的流弊,反而觉得深厚。这样看来,诗的厚薄,在乎命意如何,在乎含带的情感如何,也不能专在虚实字的多少上计较。不过初学作诗,虚字太多的病是容易犯的。与其虚字太多而 流于浅薄,还不如实字太多的病容易矫正。
  作文靠语助字来达意,已经不是好办法。作诗更不相宜。不但语助字像之、乎、者、也等类不宜用,即虚字也以少用为是。可是在全句都用实字之中,插入一个虚字作为斡旋的枢纽,又不但不妨碍气势,而且增加气势。 例如《石林诗话》所举出的杜诗:“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用一个“有”字,一个“自”字,就把远近数千里、 上下数百年的感慨都烘托出来了。
  唐人也偶然有故意用语助字入律诗而取其别致的。明代杨慎举出王维的“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及孟浩然的“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认为并不酸腐。可是宋人效颦,以致有“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命也岂终否?时乎不暂留”,这样的句子就丝毫不美而徒嫌丑恶了。

434

主题

363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791
贡献
4793
金钱
7029
发表于 2020-7-8 13: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之受益,谢谢宜生兄分享。。

点评

谢谢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2052

帖子

882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84
贡献
2304
金钱
3083
发表于 2020-7-8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匪浅。

点评

谢谢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77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9
贡献
2930
金钱
3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6: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轻舟 发表于 2020-7-8 13:48
读之受益,谢谢宜生兄分享。。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77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9
贡献
2930
金钱
3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6: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丹阳 发表于 2020-7-8 15:48
学习,受益匪浅。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923

帖子

34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016
金钱
1187
发表于 2020-7-10 21: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问好宜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7 0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