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86
注册时间2019-9-17
威望904
金钱5080
贡献3719
金牌会员
 
威望- 904 点
贡献- 3719 次
金钱- 5080 枚

|
游记·走近鹅湖书院
文/月影
鹅湖书院座落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的灵山秀水间,铅山县自古至今人才辈出,素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美誉。其中佼佼者有北宋状元刘辉、南宋名相陈康伯、明代首辅费宏、清代著名文学家蒋仕铨、近代动物学家陈桢等,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杰出人才有南宋大名鼎鼎的词人辛弃疾。
鹅湖书院就建立在山清水秀的鹅湖山麓,因山上有鹅湖而得名。距河口镇15公里。与吉安白鹭洲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鹅湖书院在当时还被誉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内有御书房,御书房内有各种藏书三万余册。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在此聚会讲学。四子殁,信州刺史杨汝砺筑“四贤祠”以资纪念。淳祜十年(1250),朝廷命名为“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时,称“鹅湖书院”。自东晋以来,历经唐、宋、明等朝,都聚居过许多学者,鹅湖书院在中国古代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
鹅湖书院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池上建有一石桥,名曰:状元桥。走过状元桥进入眼帘的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整个鹅湖书院的建筑群,古朴典雅、错落有秩。
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熹)、吕(祖谦)、二陆(陆九龄、陆九渊)四个牌位,还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遥遥相对,由此可想象出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前面有石山作屏,山巅巨石覆盖,石尖耸立,千姿万态,突兀峥嵘。左右两侧山势合抱,重峰叠峦,苍翠欲滴。其左侧山顶,还有飞瀑倾泻而下。书院所在的山谷小平川,更是古木参天,曲径流泉,幽静无比。
鹅湖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遭战火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尤以清代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新筑山门、牌坊、大堂、浮池、拱桥、碑亭、御书楼。现有石碑刻所记。鹅湖书院两侧修有厢房数十间,作为士子读书之所。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门额题为“穷理居敬”,联语为“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至今牌坊、洗砚(笔)池、后殿、厢房等建筑保留尚完好;两侧的厢房内,尚存明、清两代古碑13块,似在告诉慕拜者当时的盛况。
走近鹅湖书院,会使人有肃然起敬的感觉,那悠久的中国文化,在山清水秀的鹅湖山麓中传承着,发扬着,无不显示着古圣贤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无不彰显着古学子们的刻苦和孜孜不倦精神追求。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传扬着中国文学、发展着中国文学,使中国文学雄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为整个人类世界创造了无价的精神财富。
铅山县,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鹅湖书院,中国古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鹅湖书院一棵距今840年的老槐树见证了这一切,也从它那无声的语言中让我们感悟到了这一切。游铅山,访鹅湖,拜书院,感慨万千,无以言表,最后题诗一首,以不枉此游。
鹅湖书院缀云霄,今古骚人多拜朝。河口出才骄子杰,铅山藏俏圣贤饶。
千姿月映文昌阁,万态波澜关帝瑶。突兀峥嵘飞瀑泻,重峦叠翠碧泉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