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浦东老姚 于 2020-6-18 09:00 编辑
鹧鸪天●游明皇陵 文/浦东老姚 (词林正韵第十一部)
气势恢弘皇室陵,皇家贵胄宠荣盛。 称王不忘出身贱,尽孝常思父母羹。 神道长,石丰生,碑文亲撰祭仪诚。 遗存回望思先日,繁华如烟时代更。
注择: 1 皇室陵,即明皇陵。此皇陵是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的。 2 称王,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元旦,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3 神道长,皇陵神道总长达257米。 4 石丰生,石生,即石像生,就是墓前的石人石马;丰,这里作多讲,共有32对。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 5、碑文亲撰祭仪诚,指此处碑文由朱元璋亲自撰写。在洪武十一年,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造皇堂时,朱元璋嫌原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乃亲撰碑文,重立新碑,全文1105字,追述其家庭出身,本人经历,元末农民起义和他参加起义军的情况,以及东渡大江,统一全国的简略过程。读起来似文非文,似白非白,四六排句,有声有韵,一气呵成,看来朱元璋作此文时是由衷而发,颇动感情的。明皇陵是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尊追其父、其母为淳皇帝、皇后的墓,一直得到悉心保护。除有专人看守,定时供奉祭奠外,还规定所有官员因公途经凤阳,必须前往祭谒,足见其对父母亲属的诚意。 2017年11月3日上午,我与铁沙诗社的诗友们,到位于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的明皇陵游览。 凤阳的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的,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现在占地仅为当时的八十分之一。 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来,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阙殿宇废为遗址,现仅存陵丘及石刻群。 明皇陵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为同一制度,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