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十八堂 中华新韵·柳永体 唐诘诃德
细雨梅亭轻漾,微风书院飘香。古筝一曲丽人藏,暗暗撩人心上。
第一泉边吟唱,十八堂里徜徉。旧时明月旧时窗,最是相思难忘。
这是唐诘诃德2020年6月8日创作,于同年6月10日发表于中国诗歌网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即景感怀之作,词人夜行于龙岩市梅亭、隐泉书院、双井流泉等名胜古迹之中,惟独不见十八堂古建筑踪影,而发出叹息,以引起人们对旧城改造时如何保护古建筑这个问题的思考。上片写词人夜间在微风细雨中散步,当他穿过梅亭、隐泉书院时,忽然听到古筝演奏《丽人行》的悲凉琴声,好似一股寒气袭来,心头便激起千层浪。下片写继续前行,经古泉,到十八堂遗址;面对遗址,词人彷徨,心神不宁,发出了难忘昔日明月斜照十八堂古建筑雄伟夜景的叹息声;词止而意末尽,留下的却是人们对旧城改造时如何保护古建筑这个问题的思考。这首《西江月·夜行十八堂》的词题怪异,既然十八堂在旧城改造时已拆,今日又何有夜行十八堂呢?行是行,只是行于十八堂遗址,并非十八堂里弄上。这种怪异的词题会使读者产生对这首词的好奇心,旨在引起人们对旧城改造时如何保护古建筑这个问题的关注。词题的设计有独到之处,与刘禹锡的《乌衣巷》同出一辙,令人佩服。上片细雨、微风、 悲凉的琴声呈现一派凄凉景象,为下片即景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词止而意末尽,可见词人在构思、炼字、造句上雄厚的文学功底。另外,写夜行,无暮色之描绘,而是写所闻,听到雨声、风声、古筝演奏声、泉边吟唱声,乃是《西江月·夜行十八堂》的写作特色之一。全词构思奇巧,独具匠心,语言精炼,清丽委婉,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是即景感怀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