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123 于 2015-2-12 20:21 编辑
请阅读韦庄的名篇《秦妇吟》,并说出这篇名作是什么体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和思想。
《秦妇吟》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这是一首乐府诗。后人把《秦妇吟》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此诗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两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树立了一座丰碑。 文学体裁:乐府诗 (七言) 主要内容: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攻入长安,僖宗出逃成都,韦庄因应试正留在城中,目赌长安城内的变乱,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卧病;离开长安的第二年,中和三年(883年)在东都洛阳,他将当时耳闻目见的种种乱离情形,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自述”,写成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诗中叙述的女郎是在长安被困三年,直到黄巢败逃后才脱身东行,漂泊到洛阳来的。这就是韦庄本人的遭遇,他正是在长安沦陷三年,而于癸卯三月离长安到洛阳的。因此,这首诗用女郎自述的口气,这个女郎就代表了韦庄本人。 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段落: 第一段:叙述诗人与一位从长安东奔洛阳的妇人(即秦妇)于途中相遇,为全诗引子; 第二段:诗人把这个女郎安排为一位长安贵人家里的侍女,以她的所闻所见为主线展开叙述。从她家主人看见皇帝已逃难出城,敌人的白旗已经遍地都是,冲进城来了。开始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黄巢部队入长安城,城中慌乱的景象,人民都互相呼唤着东躲西藏。 从皇城里起火,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写妇女所受的兵灾战祸。家家流血,处处冤声,伎女小孩,都被抛弃。四邻妇女受难殒命的情况。东邻美女是被掳掠去的,西邻、南邻少女是被杀死的,北邻少妇是被火烧死等惨状,血泪控诉战乱之灾祸。 第三段:写她虽没有被杀,但被军人胁迫,被迫嫁给黄巢部下的军人之后,所看到的怵目惊心的吃人的肝脏罪恶。陷贼经三载,终日惊忧心胆碎。 写长安城中人民所知的唐军与黄巢军战争情况。一场空喜后,陷入了更悲惨的境地。黄巢的餐桌上供应的惟有割下来的人肉。人民一批一批地饿死,埋葬在沟壑里,所以坟多而人少了。禁卫军的营门外靠着饿死僵尸,营里也满是死人。整个长安都城,冷冷清清的一无所有,八街九市,过去的繁华的地方,现在已长出了麦苗。惨不忍睹。 第四段:写此女子走出长安后的一路所见所闻。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摧残竹树皆无主。 第五段:写女子想再往东走,不知到何处是好。听说去开封的路断了;又听说彭城在内乱。郊野、河边,全是死尸。恰好有人从金陵(南京)来,说江南的风景大不相同。自从黄巢军队进犯中原以后,江南倒很太平,四郊没有战事。那边的主帅象有神力似的镇压盗贼,惠爱百姓如同子女一样。那边城池坚固,攻打不下;各处缴纳到军营中来的赋税多得很。当四海八方都乱得如洪水滔滔的时候,独有江南一块土地却平坦如砥。我是个京城里的人,现在却逃难在异乡;因为渴望安全,反而羡慕做江南的鬼。 对刚刚平定的江南寄予一线希望,为全诗结尾。 《秦妇吟》反映了作者同情战乱中人民所惨遭的不幸,渴望和平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