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0|回复: 17

老金的“新干体”

[复制链接]

1161

主题

416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7
贡献
4897
金钱
9817
发表于 2020-6-6 10: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0-6-12 11:25 编辑

      老金的“新干体”

       旧体写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出“老干体”说。那时不少人大政协和企事业单位的老干部们在职或退休后偏爱诗词,写旧体成风且模式化:题材积极但跟风,诗政治性强显概念化,语言多口号少形象——一些旧体的卫道士因此将这类诗作称为“老干体”。这总结,应该是找到了老干们写作旧体的个中症结。但他们对老干们写作所持完全否定,没有一分为二,是不够客观的。“老干体”一词,是贬义。
       老金与时俱进,近日撰出“新干体”,显然是相对于“老干体”。他给“新干体”赋予的概念是:吟诗不是有感而发只是为诗而笔,意境千篇一律,用词千人一面,写旧毫无新意。
       老金应该是看到了有些旧体的问题以至弊端,所见有慧。但将此归纳为“新干体”,有嫌草率,涵盖不准。
       老金还辑了若干步韵诗,以说明和支撑“新干体”说。老金所列,都为步韵唱和,有的不错,整体难以卒读。      
       我的观点是,诗不成熟或诗有各种毛病,可以也应该分别对待,不好给其一顶帽子,笼统而论,全面否定。老金所列,问题存在,但并非也不能说这些就是“新干”们的关注及其所思所想。而一种体,一种倾向,一种流派,它是靠一定量的作品、一批享名实践者和一定时空内的传播并形成影响而成。台阁体延续千年,老干体也九州兴盛二十余载。
       历史以来,台阁体、应制诗、酬和诗、以文为诗、郊寒岛瘦、强说愁、老干体等等都有好作品,但也同时留下不少无聊下乘并带来弊端,对此要客观分析利弊,汲取其中教训。
       老金所列上述就整体,其实是涉及了一个文学创作“写什么”的问题,涉及了为赋旧体是否“情动于衷”的问题。
       就文学已经边缘的今天,就现在的快节奏多忙碌的读者,百姓大众普遍或乐于关注的,显然是民生、国运之类。一家之思、一己天地、酸不溜秋、哼哼唧唧、附庸风雅、自我陶醉等等小生活小情绪或就是堆砌毫无情感的令人难以卒读的所谓诗家语,人们完全不感兴趣还会嫌弃。所以一般酬和,强说新欢或强说新愁,不会有市场。
       这又涉及了当下旧体的生存和是否有大众的问题。旧体之题材或情绪,之于把玩和一己之乐,偶尔或私下尚可,倘都如此常如此,无情又泛滥,那就应该是大问题了。
       文学已经边缘,人们并不待见;旧体本来涉旧,大众读来费解;在边缘涉旧的情况下,所吟再小,又无聊,那这旧体则势必被人们远离或唾弃。
       有谁愿意在本就现代的繁忙中去翻找浏览那些庸常的狭小的嫌旧的庸庸碌碌无关痛痒琐碎无聊的大都为风花雪月的自我晾晒呢?就这一点,老金是有发见的。它的“新干体”或许还难成立,但他看到的问题,是客观而可以引起人们思索的,但需要两点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
       当今旧体,写者和诗量可观。但还急需在抱负上、格局上和雅俗共赏上,再做努力。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6-6 10: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干体这个杜撰的名词,是为了好记。十多年前,我有一篇论当前写作风气的文章,叫《准老干体与逆老干体》。这逆老干体就是今天我说的新干体。老干体诗因内容而千篇一律。新干体诗则是就凑词而不求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6-6 11: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问题是,老干体是因为写作人群,以及写作风向标而得名。现在写作人群百花齐放,这个帽子戴的感觉有些不合适。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6-6 1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6-6 11:20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20-6-6 11:06
关键问题是,老干体是因为写作人群,以及写作风向标而得名。现在写作人群百花齐放,这个帽子戴的感觉有些不 ...

        现在,诗词网站,特别是手机诗词群,新干体诗多得很。你看这一首:

鸟啄城乡食,鱼吞江海钩。春凭花占尽,天任水争留。
无欲能今古,有心难应酬。斯文多少事,把与醉醒愁。

   这首诗,你可以更换其中任何一联,只求格律即可,因为它不要求内容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6-6 12:3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20-6-6 12:3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6-6 11:18
现在,诗词网站,特别是手机诗词群,新干体诗多得很。你看这一首:

鸟啄城乡食,鱼吞江海钩。春 ...


讲一千道一万。当代来说,干部写诗已经不是主流和风向标。这种风格的作品更不存在干部特色,也就是不具任何形象思维。所以帽子戴的不会使人产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1

主题

416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7
贡献
4897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1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0-6-7 09:45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6-6 14:06
诗既是以抒发情感为主,就应该从情感角度加以分析。所谓老干体、新干体,说穿了就是干部的腔调,而老干部也 ...

这种绝对化,这种离开诗词的政治偏见,在理论版出现有些违和。
诗歌只是情感吗?除了情感就没有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80
贡献
13807
金钱
16816
发表于 2020-6-6 20:0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6-6 19:24
诗的本质是抒情,只有诗里带有诗者自己的真实情感才叫诗。

说得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1

主题

416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7
贡献
4897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21: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6-6 19:24
诗的本质是抒情,只有诗里带有诗者自己的真实情感才叫诗。

诗表情,这是一般认识,属常识。
颇多老外对诗的的归纳:是人的心理活动。这心理活动,不仅是感情。
中国传统诗观:诗的基本特征有二,言志、缘情。
表达感情,有一个何种感情的问题。中国人欲抒发抗疫的情感,与川普类不会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1

主题

416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7
贡献
4897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22: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0-6-7 09:22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6-6 19:27
你可以举一首不带诗者情感的好诗吧。

哲理诗嘛!古今中外都有。或许有那么一丢丢情感?基本都是在说理。

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先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1

主题

416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7
贡献
4897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0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6-7 01:17
诗言志,指的是言诗人之志。这个志,指主体怀抱,志向。诗与歌合流后,言志已由客观记事变成主观述志。中 ...

诗情志并举,就对了。不是单只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1

主题

416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7
贡献
4897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09: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6-7 01:04
你所举的这四首,哪一首没有带有诗作者的个人情感呢?苏轼此首是以禅入诗,禅意禅趣本来就是一种审美化的 ...

哲理诗,其实是一种思想,哲学认识,老外和现代人说透视。
所谓禅,中国的一种说法,与透视差不多,悟是也。
当然要讲形象,技巧及运用不一罢了。
无论从立意构思到成诗,都是在表明生活哲理。有的有情感在其中很少,有的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8: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