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晾藏书及旧文2020.06.02 家藏民国二十六年发行的木刻线装本《明代妇人散曲集》一册,上网一查,网上有拍品,售价200元,品相比我的差。 。 网上有转载旧作【明代妇人散曲选(二)】一文,在【诗词在线】网查了一下,【明代妇人散曲选(一)】,仅只照片一张。原文应刊有黄娥曲四首,因【明代妇人散曲选(二)】只刋有黄娥曲八首。今日转载旧文,也懒得去翻箱倒柜来补齐。 。 附旧文: 明代妇人散曲选(二)2009.10.12
黄莺儿(春思)
采药忆天台,盼仙音,不见来。倚栏却把青鸾怪,香留镜台,明分玉钗,桃花流水依然在。忆天台,合欢双带,好寄与多才。
前腔
折柳寄章台,襞云笺,锦句裁。银筝翠袖烟花寨,千回万回,传杯放杯,故人惟有何戡在。寄章台,牵情系爱,舞袖与弓鞋。
前腔
遥夜步闲阶,恨玲珑,音信乖。三生未了鸳鸯债,道来不来,说谐不谐,窗残夜月人何在?步闲阶,蓝桥路窄,空使燕莺猜。
前腔
听雨坐空斋,任闲花,烂漫开。碧云信断南天外,风摇绿槐,露冷紫苔,诗人老去多情在。坐空斋,黄昏无耐,灯影照离怀。
罗江怨(冬思)
空亭月影斜,东方既白,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唱阳关也。相思相见,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前腔
黄昏画角歇,南楼雁疾,迟迟更漏初长夜。愁听积雪松稠也。纸窗不定,不定风如射。墙头月又斜,床头灯又灭,红炉火冷心头热。
前腔
青山隐隐遮,行人去急,羊肠鸟道马啼怯。鳞鸿不至,空相忆也。恼人正是,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
前腔
关山望转赊,征途倦历,愁人莫与愁人说。遥瞻天阙,望双环也。丹青难把,难把衷肠写。炎方风景别,京华音信绝,世情休问凉和热。
上录黄娥曲十二首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上面这首词可谓家喻户晓,看过三国演义及其连续剧的都会记忆犹新,词作者即黄娥丈夫杨慎 。
杨慎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他的夫人黄娥,字秀眉,四川遂宁(又称黄安)人,长诗词,尤擅长散曲。婚后他们夫妇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滨过着诗情画意、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他俩经常在湖畔散步,榴阁赋诗,相互酬答。杨慎夫妇虽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婚后第二年,在黄娥的支持和劝促下,升庵就动身进京复官。
杨慎与黄娥的忠贞爱情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因为在他俩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顺境是很短暂的,而更多的是漫长的急风暴雨的逆境。当杨慎因仗义执言,遣戍滇南时,黄娥对丈夫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劝慰,殷勤照顾。黄娥不辞风霜之苦,千里跋涉,亲自护送升庵从北京到云南。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十五日这个天寒地冻的夜晚,黄娥陪伴着骨瘦如柴,身带枷锁的杨慎,行至江陵的驿站门前,他看到妻子风尘满面,疲惫不堪,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之际,升庵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云:“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戍云南•江陵别内》)。情辞凄楚,催人泪下。黄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度(一作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挚。此后,黄娥曾越山涉水,到云南永昌探望杨慎,并在戍所住过两年多的光阴,嘉靖八年(1529)杨慎父亲去世,杨慎赶回新都治丧,夫妇才得短期会面。相见时难别亦难。临别时,黄娥写了《罗江怨》散曲,与升庵送别。曲云:“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其三)”以冷与热的强烈对比,反映自己内心的一片深情,凄婉动人,遂成千古名句。 。。。
上文引至白度,而罗江怨一曲与我引的板本稍有差异 ,家藏民国二十六年发行的木刻线装本《明代妇人散曲集》,虽马啼一词存疑,但我还是相信此为善本。(另《寄外》一诗其它文都未标七律,诗非七律也)新都杨升庵府已改为桂湖公园,中秋赏桂为闻名遐迩一胜景,每游览,思其夫妻悲欢离合,怅然泣下。 。。。 雨梦按:旧文云:黄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认为:《寄外》一诗其它文都未标七律,诗非七律也。 。。。 为什么判此诗非七律呢?因为颈联“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属失替非律句。 今天看来,这个判断是孤陋之见。这是上好的互律联!雨梦应向黄娥先生道声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