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斋论诗】 拙斋前一阶段稀里糊涂进入一个所谓"诗群"不时发一些作品,结果惹得有的人感到稀奇不适、表示看不懂,有知乎者也故弄高雅之嫌。在此引来一段言论说“作诗就象吃饭一样,有人喜欢咸的,有人喜欢酸的,还有人喜欢甜的。这叫"众口难调",但有两条必须把握住:一是保证人人都得吃饭,二是口味各取所须,不能按老一套陈规框框写一些看不懂的东西,诗词只要随意让人高兴就好”。 针对如此论点,拙斋也谈一些看法、以便交流!若名曰其【诗群】,首先就必须从明确"诗群"这个命名的文字定义说起,(白话讲;就是一群酷爱作诗的人聚在一起吟诗作赋)。为了达到其交流的目地,首先就必须懂得什么叫"诗";只有懂得理解什么是"诗",才能自觉去创作、并会和谐地与大家交流。否则基本定义弄不清楚便会产生不必要的非议! 拙斋认为:"诗"即文学体栽的一种,是用言语来巧妙的表述、人们对现实生活、事物感怀的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便是诗。它是通过有节奏的声韵、或合乎格律的文字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情感的;词曲、诗歌、诗话、诗词(包括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等等。也为世代民间的顺口溜、四六句、各种说唱艺术,打油诗等等---)。但是;虽着时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自然会从中衍生出各种体裁的"格律诗词"与"格律词牌"。这样"诗词"的创作手法、规律、风格便与随意的顺口溜打油句有所不同,但都在传统文化艺术范畴之内!诗便是把普通直白或者拗口的语言,通过艺术加工变成朗朗上口、通俗顺口、明了易懂,或通过文人骚客、进一步的整理、艺术加工,格律化规范后的种种高雅的艺术表达形式! 从其不同阶段衍生发展的过程看;一、基本粗糙的语言基础发展阶段。二、高智商高雅的文化发展阶段。乃至近代、现代、更高级智商阶段的文化语言发展派生出的创作形式与手法。为此大家就要了解,不断地从中得以传承与发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不断革新抛弃粗糙、不断向高雅表达艺术进步发展才是! 所以说;"顺口溜""打油"和"近体格律诗、词"乃至现代自由体诗歌都是兄弟姊妹、一家人。应该互相取长补短!"顺口溜""打油"多来自于基本生活的提炼。其"感情的根基"浓厚,不可或缺。"格律"不过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升华的一种必要的规范形式。既要重视来自基础生活,又要高于基础生活。才能不断去创新雅俗共赏一同发展!否则固步自封、不求进取便是歧路! 所谓;"口味"之说虽有道理,但不能一味求同。要各有所思、各有所赋!求同存异!都抛下个人恩怨、潜下心来虚心做学问,必有所获!一首诗美不美,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词性。词性即丰富,显然要有生活的机智内涵。词与词的连接,还要考虑它的可读性。词不一定要华丽,但一定要考究。即词的动与静,要能找到平衡,还要有一定色彩。掌握了这些,因词的丰富,诗自然就活泼而厚重些来。 二是诗意的拓展性。一首诗尽管纯粹,但真功夫往往就在意境最后的路程。当最后跳到你的眼帘,你的视野一定是千里之外。所谓境在象中,唯有这样,才能给人以引深思考、才有余音不绝之奇妙。 三是情随字出。从主题立意、词句组织、起笔到落笔,情一定要被作者所掌控。既使断了一字一行,情应该也无有所伤。其实,写诗,完全就是一个情字了得。因为诗的每一字一行都是被情牵着走的。所以诗只有以情动人,才有生命力,才能走得远。至于诗词"格律"规范,不过是一副副漂亮的衣冠、和花的架子。只有出自生活动情、言志的作品、再装饰上漂亮的衣冠、搭上体面的架子岂不更好呢!那便是戴上沉重的镣铐,在锋利的刀尖上跳出优美的舞蹈、又何乐而不为之!所以说发展升华后的格律诗词便是高级建筑雕塑大师通俗易雅之作! 似乎诗也有忌讳。一忌视野不开阔,二忌所描写意境语句过于随意平白俗气、缺少高雅精彩语句,三忌诗没有亮点。其实每一首好诗都要有它所独特的亮点,亮点就是非常感人、引人深思、动情、耀眼。没有亮点的诗,既使眼下被叫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也会止步历史的舞台。 诗也似有几怪。一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无端的崇拜跟风、褒贬唱和。 二是故弄新奇玄虚、随意编词造句,故意彰显奇才。三怪生僻词句、拗口、断句或直话泛俗,千篇一律只为平白乏味或生僻歧义拗口且自得意。更有甚者把作诗当成名职业独得趣味,其实还没入门或者略子一二便自称体系、对传统创作手法艺术尤为格律不肖一顾。更不谦卑从不见学也不接受不同意见。只坐井观天、无病呻吟!到处发表所谓的大好作品以自欺欺人也! 诗如脱俗,叫创新。诗能正本清源,叫厚德载物。诗如引领潮流,叫有独到眼光。总之吟诗作赋须要心境无私高雅、须要谦卑、勤奋!不管你属什么地位、流派,其实好诗应有感而发、不可一味强求作赋:只有动情有感而发、才能感人励心,尤为动情的诗言志当为上乘佳品。纯洁奇妙的诗词篇章会给人以诸多启发及无限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