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雨梦论律】系列论稿(5)律诗变体之4-通韵诗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5-31 21: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雨梦论律】系列论稿(5)律诗变体之4-通韵诗
通韵诗--律诗之变体也。律诗正体要求“一韵到底”,故通韵诗为律诗之变体也。
唐人诗好将邻韵同用,是有违律诗要求“一韵到底”的法则。白居易据前人诗例提出格诗一说,与律诗合而称格律诗
葫芦、辘轳格是指四韵诗用韵之格,而进退韵则指四韵和二韵诗之用韵之格
前人诗多不标诗体,绝句只有元末叶颙在诗题上明确标注【出入韵】,【出入韵】即进退格(韵)之别称也.
。。。
冬夜闻笛出入韵(元末明初·叶颙)
午夜谁将玉笛吹【吹:四支】
白云满地湿难飞【飞:五微】
惊回一枕春风梦
月上花梢最好枝【枝:四支】
。。。
后人依据格诗的押韵规律,整理为词林正韵,是将平水韵106部归纳为十九部.
今人作诗嫌平水韵分部太多,就采用词韵,有的竟将入声韵归为一部,号称宽韵.
也有人诧异,为什么不使用新韵呢?只是诗人还是赞赏入声韵,因为七大语系除北方语系外,其它六大语系地区还保留入声之故.
雨梦介绍格诗,并非提倡,只是介绍古人用韵之规则.
1.律诗应一韵到底;
2.格诗允许邻韵,包括近韵通押
3.不要见通韵之格诗,就大惊小怪,责前人诗落韵,或以格诗责王力先生诗论不合古人诗法.
。。。
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但从唐至今,邻韵相押之诗花样百出,白居易将此类变体诗称为格诗。
.白居易【金针诗格】云;
诗有数格 曰葫芦;曰辘轳;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 一进一退。
【葫芦格:甲甲乙乙】
葫芦韵者,先二后四
亦称“ 葫芦韵 ”。作诗用韵的一种格式。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昔郑都官与僧齐己郑损辈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轆轤,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轆轤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先二后四”者,谓用韵时音近之字可合并而用,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二韵“冬”,先小后大,如葫芦形,故名。
(雨梦按:先二后四不知何解,此语出于唐白居易其时用唐韵,韵部为195部,是否是东为第二部,冬为第四部?
有论者云,此指六韵诗也,殊不可信。因无一例诗证。但从其叙述来分析,如“东”、“冬”通押,其平水韵序号为一东二冬,符合先小后大之说,
于诗题上标有【葫芦格】的诗仅一首,为·陈造诗,其诗先九青,后十蒸。故先小后大之诗,均归入“ 葫芦韵 ”
次韵杨宰【葫芦格】(宋·陈造)
生常信流坎,老不叹漂零。零【下九青】
雪后菊未死,雨馀山更青。青【下九青】
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僧【下十蒸】
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增【下十蒸】
。。。
【辘轳格:乙乙甲甲】
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亦称辘轳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王玮庆《补注》:"案辘轳韵格,有单辘轳者,单出单入,两句一换韵也。双辘轳者,双出双入,四句一换韵也。"胡才甫《诗体例释》:"辘轳韵,按双出双入者,谓作律诗,用通韵时,两韵押某韵,两韵另押某韵。如先押十四寒两韵,再押十五删两韵是也。"如宋黄庭坚《谢送宣城笔》: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将捋鼠须。七虞
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七虞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六鱼
愧我初无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六鱼
此诗前二韵须、无押七虞,后二韵鱼、书押六鱼,所谓双出双入是也。宋杨万里《诚斋集中还有《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用辘轳体》诗。
(雨梦按:该格和葫芦格相同,也是双入双出,四句一换韵也。不同的是先大后小,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又有单辘轳者,单出单入,两句一换韵也。此言即进退格也。)
。。。
【进退格】
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句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雨梦按:何谓一进一退呢?言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实不全合古人已标明诗格的诗例如:
1.1.【进退格:甲乙甲乙式】此为合定义的正格
望九华山【进退格】(宋·杨万里)
山外云浓白,峰头日浅红。红【一东】
横拖一疋绢,直扫九芙蓉。蓉【二冬】
奔走来船里,提携入袖中。中【一东】
寄言杜陵老,不用剪吴松。松【二冬】
1.2.【进退格:甲乙乙乙】
小憩土坊镇新店【进退格】(宋·杨万里)
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残【上十四寒】
舂声忙野店,月色澹柴门。门【上十三元】
又踏黄尘路,前追红叶村。村【上十三元】
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温【上十三元】
1.3.【孤雁入群格:甲甲甲乙式】
次韵赵同年赠示进退格 其二(宋·方岳)
鬼自揶揄刘伯龙,文穷断不怨天公。【公:一东】
诸侯王表今安用,中圣贤人时一逢。【逢:一东】
凡事无心从我拙,独诗有癖与君同。【同:一东】
檐花细雨从容夜,待发华鲸铿钜钟。【钟:二冬】
"进退韵"又称“单辘轳”
“单辘轳者,又有单辘轳者,单出单入,两句一换韵也。”
又称“隔句韵”见:
柏梁隔句韵诗(唐·李建勋)
不喜长亭柳,枝枝拟送君。君【十二文】
惟怜北窗〇,树树解留人。人【十一真】
圆缺都如月,东西只似云。云【十二文】
愁看离席散,归盖动行尘。尘【十一真】
。。。。。。
附一:
古人论格诗(一)2019.10
说明:此文由雨梦在典藉中辑录,编校,加句逗,并发表个人按语。
.【四溟诗话】
李师中《送唐介》错综寒、山两韵,谓之“进退格”,李贺已有此体,殆不可法。
(雨梦补例
送唐介进退韵(宋·李师中)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
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
【寒韵】【删韵】
【寒韵】【删韵】)
雨梦按:《四溟诗话》又名《诗家直说》是明代作家谢榛创作的诗话。
1.谢榛首先认为李师中《送唐介》之“进退格”非其首创,指出李贺已有此体。
2.谢榛站在律诗角度,认为通押之诗没有什么可效法的。
。。。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一万五千一百三十八
 《送李宁权江陵帅双辘轳格》:
表饵计已决,艰难人尽非。
犹烦使者斧,往载帅臣旂。
万事本无事,一移无不移。
因书汉三府,鸟尽未为迟。
【非:五微】【旂:五微】【移:四支】【迟:四支】
。。。
雨梦按:《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1.该典指出宋·项安世之诗为【双辘轳格】。其用韵为双进双出,先五微二韵后四支二韵相迭,符合今人对【辘轳格】的片面理解
2.【双辘轳格】属【辘轳格】之一,
其二为【单辘轳格】。【单辘轳格】多省作【辘轳格】。
.永乐大典残卷 > 卷之八百二十一
邻韵而叶者,诗家间用之,谓之辘轳格,又谓之出入格。或以谓自宋人始。非也。此自有诗以来有之,盖古人文体宽简,不专以声病为工拙也。
然为律诗,则其格有二,有前后相错者,有前后两叠者。如李贺《咏竹》云: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花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鲁入用,一节奉王孙。
【春:十一真】【根:十三元】
【鳞:十一真】【孙:十三元】
则其相错者也。
如《示弟》云:
别弟三年后,还家十日馀。
酉录今日醉,缃帙去时书。
病骨独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馀:六鱼】【书:六鱼】
【无:七虞】【卢:七虞】
则其两叠者也。
雨梦按:
1.《永乐大典》指出【辘轳格】,又可称【出入格】。
2.认为"辘轳格"不是从宋朝开始,有诗以来有这种邻韵通押之诗,其原因为“古人文体宽简,不专以声病为工拙也。”即古人押韵隨意,不专门拿出韵来评定诗之好坏。今人常祭的破旗,意境为上,任何诗病皆退居其次,为自己劣诗狡辩,误之甚也。
3.言律(格律诗省称也)诗有有二格,
3.1有前后相错者,如李贺《咏竹》诗,其用韵为二句一换韵,即一进一退也。
甲【春:十一真】乙【根:十三元】
甲【鳞:十一真】乙【孙:十三元】
。。。
3.2有前后两叠者。如《示弟》诗,其用韵为先二韵魚,后二韵虞。
甲【馀:六鱼】甲【书:六鱼】
乙【无:七虞】乙【卢:七虞】
4.请注意:《永乐大典》在此卷指出诗(格诗)只有二格,
4.1前后相错者,即今所言【进退格】也;
4.2前后两叠者,即今所言【辘轳格】也。
并未提及【葫芦格】,与【沧浪诗话】同一观点。《示弟》诗韵先小后大,今人视为【葫芦格】也。
。。。
附二:
古人论格诗(二)2019.10
瓯北诗话 】 卷四:
香山《长庆集》以讽谕、、感伤三类分卷,而古调、乐府、歌行各体,即编於三类之内;後集不复分此三类,但以格诗、律诗分卷。
古来诗未有以"格"称者,大历以後始有。"齐、梁格"、"元和格",则以诗之宗派而言;"辘轳格"、"进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无所谓"格诗"也。兹乃分格、律二种,其自序谓"迩来复有格律诗"。
《洛中集记》亦曰:"分司东都以来,赋格律诗凡八百首。"《序元少尹集》亦曰:"著格诗若干首,律诗若干首。"是"格"与"律"对言,实香山创名。此外亦无有人称格诗的。既以"格"与"律"相对,则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矣。而俗本於後集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复系"歌行、杂体"字样,是直以格诗又为古诗中之一体矣。汪立名辨之甚晰。
。。。
雨梦按:《瓯北诗话》,清代中国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共十二卷。赵翼撰。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袁枚、张问陶,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因为创作活动多在江右地区,所以又称"江右三大家"。
1.【 瓯北诗话 】明确指出:香山《长庆集》,後集但以【格诗】、【律诗】分卷。
2.又说,古诗不分格,大历以后分格是以诗之宗派而言;
3.又言"辘轳格"、"进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
雨梦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知格诗即可用邻、近韵相押,似将单车道改为多车道,作诗较一韵到底宽松多了。唐人邻韵之同用,实为词韵之祖也。用词韵写诗填词,邻韵互押不再称落韵。
《洛中集记》《序元少尹集》亦阐明:格诗与律诗并称,创名自香山。
又言:既以"格"与"律"相对,则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矣。
又言:俗本於後集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复系"歌行、杂体"字样,是直以格诗又为古诗中之一体矣。认为格诗应划入古诗了。
【二酉缀遗】  (明)胡应麟
律诗诸小说罕载,亦难于佳者。
西望呉王阙,云书鸟篆牌。
连江张蕙幔,择土葬金钗。
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台。
春风何处到,凄恨不胜怀。
【牌:九佳】【钗:九佳】
【台:十灰】【怀:九佳】
此首亦类晚唐而韵用辘轳格。
(雨梦按:此辘轳格为单辘轳格。甲甲乙甲式)
。。。。。。
雨梦按:
【二酉缀遗】《二酉缀遗》是明代胡应麟撰写的笔记。胡在书中谈到,小说中也采用格诗。言用晚唐辘轳格(甲甲乙甲式)
。。。
附三:
古人论格诗(三)2019.10
【敬斋古今黈 卷之八
《敬斋古今黈》共八卷(永乐大典本),收录于四库全书。
作者: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
李冶生于大兴,父亲李通为大兴府推官。李冶自幼聪敏,喜爱读书,曾在元氏县求学,对数学和文学都很感兴趣.《元朝名臣事略》中说:"公(指李冶)幼读书,手不释卷,性颖悟,有成人之风。
近人往往取古人诗一句,如"满城风雨近重阳"作第一首起句,以次递下,演为律诗五首。谓之"辘轳体"者,误也。
尝以是问名山翁,翁以无锡朱梦华(烈)书为覆。朱君书引《缃素杂记》曰:"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并云:"三格用韵,均有范围。要取相通之韵,调合无间,如'东'、'冬'、'支'、'微'、'佳'、'麻'、'寒'、'删'等韵方可。"因引杨诚斋诗为例:"杨诗《明发道经生米市,随喜西林寺留题》云:
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
春声忙野店,月色淡柴门。
又踏黄尘路,前追红叶村。
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
【残:十四寒】【门:十三元】
【村:十三元】【温:十三元】
'是诗起仅'寒'韵一韵,余皆'十三元',此'葫芦格'也。(名山云:先二后四,'四'恐为'三'之误。)所谓'先二'指起句,亦用韵而言。
《嘲淮风》云:
絮帽貂裘莫出船,北窗最紧且深关。
颠风无赖知何故,做雪不成空自寒。
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
便能吹倒僧伽塔,未直先生一笑看。
【船:一先】
【关:十五删】【寒:十四寒】
【山:十五删】【看:十四寒】
此则一'删'一'寒'迭押,所谓'进退格'也。
起句出韵不在此例。'进退格'亦称'单辘轳格'。诚斋诗中'辘轳格'实即'进退格',两者无别,不过异其名耳"云云。
按《湘素杂》记之所谓"双出双入",即先两韵出,后两韵入也,而朱君并未引及。余按《柯山集》有《晚发寿春浮桥阳楼怀古诗》,前二"豪"韵,后二"萧"韵,此即"双出双入"矣。其《病中得晁应之秋怀诗》亦然。
雨梦补例
病中得晁应之秋怀诗(宋·张耒)
西风堂下飞黄叶,病卧空床白日高。
疲薾扶行孤竹杖,萧条隐几两霜毛。
散花有客谈真实,烧药无人过寂寥。
怪得晚来头目快,新诗秋兴苦飘飘。
【高:四豪】【毛:四豪】
【寥:二萧】【飘:二萧】
雨梦按:
1. 李冶在【敬斋古今黈 】谈到,取古人诗一句(雨梦:今人多以自作或选诗友之佳句)依次嵌在律诗的第12468句中,名曰"辘轳体";(雨梦:今人亦爱将主句分嵌在1234句中,名曰:大辘轳,也有不取仄韵诗者,仅嵌在124句中,渭之:小大辘轳)此"辘轳体"非格诗"辘轳体"也。
2. 李指出:三格用韵,要取相通之韵,才调合无间,
李举杨诚斋诗为例:"杨诗用
韵为乙甲甲甲式
【残:十四寒】【门:十三元】
【村:十三元】【温:十三元】
是诗起仅'寒'韵一韵,余皆'十三元',此'葫芦格'也。即1为小,3用韵为大来解释'葫芦格'是先小后大。这种解释不合"双出双入"之定义
3. 李又引名山云:先二后四,'四'恐为'三'之误。“认为'葫芦格'是指首句入韵的律诗。即12句押韵,234句押其邻韵。则先2小,后3大也。亦属一说,但此说格、律诗四韵之说。
。。。
附四:
唐人七绝格诗选
.首句平收平韵30首
.首句仄收平韵6首
.首句仄收仄韵9首
.三韵诗8首
合计63首
本文所录诗题、诗句中含“人”字诗3375首,其中格诗63首占有比例:
63/3376=1.87%
。。。。。。
.首句平收平韵30首
1
赠封陟(唐·上元夫人)
谪居蓬岛别瑶池,春媚烟花有所思
为爱君心能洁白,愿操箕帚奉屏帏
【池:四支】【思:四支】【帏:五微】
2
归宗石(唐·克符道者)
雪彩霜威马祖风,虎降高格气如龙
谁人会得归宗路,一镞三关海内通
【风:一东】【龙:二冬】【通:一东】
3
鲁祖岩(唐·克符道者)    
虎径龙泉绕行岩,凤栖霜倚鹤和杉。
谁人会得宗师意,扭转乾坤好不参
【岩:十五咸】【杉:十五咸】【参:十三覃】
4
口占(唐·慧棱)
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肯乃相亲
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
【身:十一真】【亲:十一真】【冰:十蒸】
5
送游大德赴甘州口号(唐·马云奇)
支公张掖去何如,异俗多嫌不寄书
数人四海皆兄弟,为报殷勤好在无
【如:六鱼】【书:六鱼】【无:七虞】
6
临化绝句(唐·王氏女)
玩水登山无足时,诸仙频下听吟诗。
此心不恋居人世,唯见天边双鹤飞。
【时:四支】【诗:四支】【飞:五微】
7
题孙棨诗后(唐·王福娘)
苦把文章邀劝人, 吟看好个语言新。
虽然不及相如赋,也直黄金一二斤。
【人:十一真】【新:十一真】【斤:十二文】
8
吊孟浩然(唐·卢延让)
高据襄阳播盛名 ,问人人道是诗星。
汉水醉时波尚绿,鹿门吟处草犹生。
【名:八庚】【星:九青】【生:八庚】
9
题渡头船(唐·卢承丘)
刳木功成济往还, 古溪残照下前山。
看看向晚人来少,犹自须来觅见钱。
【还:十五删】【山:十五删】【钱:一先】
10
白菊六首 其六(唐·司空图)
为报繁霜且莫催 ,穷秋须到自低垂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催:十灰】【垂:四支】【来:十灰】
11
荅前篇(唐·刘禹锡)
小儿弄笔不能嗔,涴壁书窗且当勤
闻彼梦熊犹未兆,女中谁是卫夫人
【嗔:十一真】【勤:十二文】【人:十一真】
12
绍兴道会(唐·吕岩)
偶乘青帝出蓬莱, 剑戟峥嵘遍九垓
我在目前人不识,为留一笠莫沉埋
【莱:十灰】【垓:十灰】【埋:九佳】
13
绝句 其三十一(唐·吕岩)
学道须教彻骨贫, 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贫:十一真】【文:十二文】【轮:十一真】
14
示门人颂(唐·红螺山和尚)
红螺山子近边夷 ,度得之流半是奚。
共语问酬都不会,可怜祇解那斯祁。
【夷:四支】【奚:八齐】【祁:四支】
15
赵旭酬青童君诗
凡庸弱质感天仙,欢合交情仅一年。
十载为期专在念,莫忘历历枕前言。
【仙:一先】【年:一先】【言:十三元】
16
金虎白龙诗 其十四(唐·张果)     
汞在中宫芽在南,先须斟酌莫教参。
黄芽不是难求药,人自无知口不缄。
【南:十三覃】【参:十三覃】【缄:十五咸】
17
金虎白龙诗 其十五(唐·张果)     
大道遗留一卷经,自然匹配作仪形。
天生铅汞人间有,何得他州问药名。
【经:九青】【形:九青】【名:八庚】
18
还丹歌 其一(唐·李玄光)    
参同金碧尽藏情,赖有阴君序节明。
学人更遇清霞诀,龙虎从兹识本形。
【情:八庚】【明:八庚】【形:九青】
19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唐·李商隐)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
【衫:十五咸】【檐:十四盐】【衔:十五咸】
20
劝人庐山读书(唐·李群玉)
怜君少隽利如锋,气爽神清刻骨聪。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锋:二冬】【聪:一东】【峰:二冬】
21
文宴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一绝寄之(唐·陆龟蒙)
仙客何时下鹤翎,方瞳如水脑华清。
不过传达杨君梦,从许人间小兆听。
【翎:九青】【清:八庚】【听:九青】
22
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唐·施肩吾)
为君三日废行程,一县官人是酒朋。
共忆襄阳同醉处,尚书坐上纳银觥。
【程:八庚】【朋:十蒸】【觥:八庚】
23
日晚归山词(唐·施肩吾)    
虎迹新逢雨后泥,无人家处洞边溪。
独行归客晚山里,赖有鹧鸪临路岐。
【泥:八齐】【溪:八齐】【岐:四支】
24
叙怀(唐·徐月英)
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用处人伦。
虽然日逐笙歌乐,长羡荆钗与布裙。
【频:十一真】【伦:十一真】【裙:十二文】
25
三种病人颂(唐·道溥)
奇哉大师恶盲聋,善能方便唱真宗。
为报知音须带会,莫将意句竞来通。
【聋:一东】【宗:二冬】【通:一东】
26
中夏昼卧(唐末宋初·刘兼)     
寂寂无憀九夏中,傍檐依壁待清风。
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
【中:一东】【风:一东】【龙:二冬】
27
五松驿(唐·李商隐)
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
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
【秦:十一真】【薪:十一真】【斤:十二文】
28
宫词 其一五三(唐·花蕊夫人徐氏)
御沟春水碧于天,宫女寻花入内园。
汗湿红妆行渐困,岸头相唤洗花钿。
【天:一先】【园:十三元】【钿:一先】
29
送人游茆山(唐·贯休)
鸟啼花笑煖纷纷,路入青云白石门。
君到前头好看好,老僧或恐是茆君。
【纷:十二文】【门:十三元】【君:十二文】
30
五代时人为至聪禅师颂(题拟)(唐末宋初·无名氏)
有道山僧号至聪,十年不下祝融峰。
腰间所积菩提水,泻向红莲一叶中。
【聪:一东】【峰:二冬】【中:一东、】
。。。
.首句仄收平韵6首
1
别周军事(唐·白居易)
主人头白官仍冷,去后怜君是底人
试谒会稽元相去,不妨相见却殷勤
【人:十一真】【勤:十二文】
2
思子台有感二首 其一(唐·白居易)
曾家机上闻投杼 ,尹氏园中见掇蜂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蜂:二冬】【充:一东】
3
商州王中丞留吃枳壳(唐·朱庆馀)
方物就中名最远, 只应愈疾味偏佳
若交尽乞人人与,采尽商山枳壳花
【佳:九佳】【花:六麻】
4
金虎白龙诗 其十三(唐·张果)    
满世黄芽人不识,识得黄芽家不贫。
黄芽岂使世人识,纵识黄芽不得门。
【贫:十一真】【门:十三元】
5
偃松(唐·郏滂)
千年松树枝芳偃,屈曲如人掉臂形。
见说瓦棺藏桧下,杜生题后定时名。
【形:九青】【名:八庚】
6
题墙上画相扑者(唐·谢建)     
愚汉勾却白汉项,白人捉却愚人骰。
如人莫辨输赢者,直待墙隤始一交。
【骰:十一尤】【交:三肴】
.首句仄收仄韵9首
1
闲题(唐·吕岩)
独自行来独自坐 ,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坐:二十哿】【我:二十哿】【过:二十一个】
2
石瓮寺(唐·权德舆)
石瓮灵泉胜宝井 ,汲人回挂青丝绠
厨烟半逐白云飞,当昼老僧来灌顶
【井:二十三梗】【绠:二十三梗】【顶:二十四迥】
3
玩友人庭竹(唐·施肩吾)
曾去玄洲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玉:二沃】【竹:一屋】【足:二沃】
4
秋夜山居二首 其二(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绝:九屑】【雪:九屑】【月:六月】
5
观浙江涛(一作看潮)(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绿:二沃】【覆:二十六宥】【足:二沃】
6
郑女出参丈人词(唐·徐凝)    
凤钗翠翘双宛转,出见丈人梳洗晚。
掣曳罗绡跪拜时,柳条无力花枝软。
【转:十六铣】【晚:十三阮】【软:十六铣】
7
游仙窟诗 答文成(唐·崔十娘)
天涯地角知何处,玉体红颜难再遇。
但令翅羽为人生,会些高飞共君去。
【处:六语】【遇:七遇】【去:六语】
14
密意(唐·韩偓)
呵花贴鬓黏寒发,凝酥光透猩猩血。
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
【发:六月】【血:九屑】【袜:六月】
8
诗(唐末宋初·无名氏)     
时人有酒送张八,惟我无酒送张八。
君有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
【八:八黠】【八:八黠】【血:九屑】
9
金液还丹歌(题拟) 其十三(唐·元阳子)
玄黄冥寞不可辩 ,铅汞之门义难显
世人不晓定其原,细思至行自然见
【辩:十六铣】【显:十六铣】【见:十五潸】
。。。
.三韵诗8首
4.1.平韵
4.1.1.
功勋五位颂 其二(唐·良价)
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
【谁:四支】【归:五微】【啼:八齐】
.
4.1.2.
春秋战国门 子产(唐·周昙)
为政何门是化源,宽仁高下保安全。
如嫌水德人多狎,拯溺宜将猛济宽。
【源:十三元】【全:一先】【宽:十四寒】
...
4.2.仄韵
4.2.1
宿东林寺(唐·灵澈)
天寒猛虎叫岩雪, 林下无人空有月
千年像教今不闻,焚香独为鬼神说
【雪:九屑】【月:六月】【说:八霁】
.
4.2.2
题昌元驿(唐·吕岩)     
东西南北留踪迹, 纵意风狂到处觅。
朝朝暮暮去寻人,及至人寻还不识
【迹:十一陌】【觅:十二锡】【识:四寘】
.
4.2.3
将入匡山别芳昼二公二首 其二(唐·贯休)
红豆树间滴红雨,恋师不得依师住。
世情世界愁杀人,锦绣谷中归舍去。
【雨:七麌】【住:七遇】【去:六语】
.
4.2.4
秋夜山中别友人(唐·施肩吾)
独鹤孤云两难说,明朝又作东西别。
知君少壮无几年,莫爱闲吟老松月。
【说:八霁】【别:九屑】【月:六月】
.
4.2.5
题广福岩(唐·曹邺)    
未有天地先融结,方广高深无丈尺。
书言不尽画难成,留与人间作奇特。
【结:九屑】【尺:十一陌】【特:十三职】
.
4.3.6
船头(唐·韩偓)
两岸绿芜齐似剪,掩映云山相向晚。
船头独立望长空,日艳波光逼人眼。
【剪:十六铣】【晚:十三阮】【眼:十五潸】
。。。
附五:
邻韵通押举例2010初稿。2016.03.05修改稿
先摘网上通韵的论述:
邻韵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术语。著名学者王力认为: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雨梦按:指切韵而非平水韵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但其排列相邻,却是因为韵音相近的关系。
所谓“邻韵”,除“江”与“阳”,雨梦按:四江/三十八阳“佳”与“麻”雨梦按:十三佳/三十七麻“蒸”与“侵”雨梦按:此处指明蒸侵可通为罕见的特例以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
标准的格律诗,一般都是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这种严格要求有时会给诗的创作带来不便,于是唐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点松绑的现象,引入了“邻韵”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近似,就称为“邻韵”,如“声”和“音”,就是互为邻韵。这一时期出现了“轳卢格”和“进退格”“葫芦格”两种用韵方式,不过未被正格接纳,将其称为“变体”,应用并不普遍。
...
到了宋代,出现了“衬韵”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即律诗第一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这种使用邻韵的方式仅限于第一句,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了一种正格。(衬韵不知最早出于何典)
...
到了近代,鲁迅、毛泽东、郭沫若等前辈将邻韵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到全诗各句,也就是说邻韵不再限于首句了。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
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雨梦按:王力已纠正律诗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的成见。因为自古有之,并非阿谀名人之故。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可见这位研究诗词曲格律的著名专家,也是赞成合理解放诗韵的。
...
其实,邻韵通押在前人诗中也并非难找,在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就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并"唐人不以为嫌也"。窃以为作诗讲究一韵到底,还是受了历代官方科考的影响。
...
律诗允许邻韵通押,其表如下:表一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齐芰,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祃。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歌
此表是王力先生在论古体诗通韵章中所列,并指出近体诗首句用邻韵的时候,也是大致依照这一个标准。但在同一书中又只分八大类,
表二我们可以把相近的韵分为八类如下:王力
(一)东冬为一类
(二)支微齐为一类,支与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三)鱼虞一类
(四)佳灰为一类
(五)真文元寒删六韵为一类,真与文近,元与文近,寒与删近,删与先近,先又与元近,真与元,寒与先,元与删较远,到于真与寒,寒与元,文与删先,先与真文则原则上不能认为邻韵。
(六)萧肴豪为一类
(七)庚青蒸三韵为一类庚与青较近,它们与蒸较远。
(八)覃盐咸为一类。
(雨梦按:前后不一,教人如何执行?)
...
表三:
有个资料可以参照:林东海的《袖珍诗韵》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第442页附有“通押韵部一览表”,如下:
1,“东冬”可通;
2,“江阳”可通;
3,“支微齐”可通;
4,“鱼虞”可通;
5,“佳灰麻”或可通大概是听读音?
6,“真文侵”部分可通;
8,“先覃盐咸元”部分可通;
9,“萧肴豪”可通;
10,“歌”无可通;
11,“庚青蒸”可通;
12,“尤”无可通。
雨梦按:此表未列上去入声。比表一少三类,独用的平韵比表一少麻 侵韵
......
通韵古已有之,今人则更多。试分类举例如下:
1.通韵允许之正格:所谓正格指有典可查,或为公认。
...
1.1用在首句-【孤雁出群格】(首韵不合正格)
    在近体诗中,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如果入韵,其韵脚处用字使用邻韵字也被允许,这就叫做“孤雁出群格”。又称为“借韵”。
最早称首句借用邻韵为“孤雁出群”的人是明代的谢榛。他在所著《四溟诗话》中说:“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沿用这种说法的今人诗家,张皓先生在其主编的《古典诗词通论》中说:“唐宋人常不拘首句韵脚之规,而借用邻韵,后世称为孤雁出群格。”星汉先生在《今韵说略》一文也指出:“晚唐有于首句入韵的格律诗,借用邻韵的韵字,作为首句的韵脚,唐宋几成风气,视为定例,叫‘借韵’,起名号‘孤雁出群’……如冬韵诗起句入东韵,支韵诗起句入微韵,豪韵诗起句入萧肴是也。”
访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东韵)
桃花带露浓。(冬韵)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冬韵)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冬韵)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冬韵)
...
雪作(曾几)
卧闻微霰却无声,(庚韵)
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
一夜纸窗明似月,
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
履穿过我柴门客,
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
三白自佳晴也好,
诸山粉黛见层层。(蒸韵)
......
1.2【孤雁入群格】(尾韵不合正格)
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
例: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一东)
宫花寂寞红。(一东)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二冬)
...
楚宫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萧韵
楚厉离魂逐恨遥。萧韵
枫树夜猿愁自断,
女萝山鬼语相邀。萧韵
空归腐败犹难复,
更困腥臊岂易招?萧韵
但使故乡三户在,
彩丝谁惜惧长蛟。肴韵
...
自喜李商隐三肴  自喜蜗牛舍,
兼容燕子巢。
绿筠遗粉箨,
红药绽香苞。虎过遥知阱,
鱼来且佐庖。
慢行成酩酊,
邻壁有松醪。
...
寄家书  李德裕
琼与中原隔,
自然音信疏。鱼韵
天涯无去雁,
船上有回书。鱼韵
一别五年外。
相思万里余。鱼韵
开缄更多感,
老泪湿霜须。虞韵
...
呼陀河(范成大)
闻道河神解造冰(十蒸),
曾扶阳九见中兴(十蒸)。
如今烂被胡羶浣,
不似沧浪可濯缨(八庚)。
...
言怀(黄景仁)
听雨看云暮复朝,(萧韵)
谁于笼鹤采丰标。(萧韵)
不禁多病聪明减,
讵惯长闲意气销。(萧韵)
静里风怀玄度月,
愁边心血子胥潮。(萧韵)
可知战胜浑难事,
一任浮生付浊醪。(豪韵)
...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 其二·黄宗羲
剡湖岂是乏茅蓬,
那得君来住此中。东韵
百卷纬书真绝学,
千秋国史附江东。东韵
古松流水宵移算,
红药青棂晓负笼。东韵
方伎儒林凭位置,
谁知世外有行踪。冬韵
...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  黄宗羲
十年有五惊弹指,
又复烦君入剡中。东韵
斜日蜂喧荞麦路,
断云犬吠瀑花东。东韵
相看髯鬓都成雪,
岂料乾坤尚在笼。东韵
应是未还车马债,
枉教南北遍游踪。冬韵
...
傅眉
春风吹断紫蒲茸,
衔入卢家画阁中。东韵
只许游丝飞院落,
不容柳絮近帘栊。东韵
奈何蛱蝶弹轻粉,
忽略桃花扑老红。东韵
收拾香泥劳苦罢,
镜台偷照玉蟠龙。冬韵
...
赠人 鲁迅
明眸越女罢晨妆,阳韵
荇水荷风是旧乡。阳韵
唱尽新词欢不见,
早云如火扑晴江。江韵
...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
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
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  苏曼殊江左体
月离中天云逐风,东韵
雁影凄凉落照中。东韵
我望东海寄归信,
儿到灵山第几重?冬韵
...
庐山望云得一绝句   汪精卫
两山缺处聚遥峰,冬韵
翠黛含晖色万重。冬韵
玉宇琼楼原在望,
只须身入白云中。东韵
...
读史   王国维
西域纵横尽百城,庚韵
张陈远略逊甘英。庚韵
千秋壮观君知否?
黑海东头望大秦。眞韵
...
读史   王国维
东海人奴盖世雄,东韵
卷舒八道势如风。东韵
碧蹄倘得擒渠反,
大壑何由起蜇龙。冬韵
...
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即题其后   柳亚子
陈迹煤山三百年,先韵
高文我佩鼎堂贤。先韵
吠尧桀犬浑多事,
喘月吴牛苦问天。先韵
由检师心终覆国,
自成失计遂捐燕。先韵
昌言张李如能拜,
破虏恢辽指顾间。删韵
...
琵琶湖远望   老舍
琵琶湖映比良山,删韵
银色峰头碧玉湾。删韵
莫怨樱迟红未绽,
双鸠软语破春寒。寒韵
......
1.3.【进退韵】(两韵间押)
进退韵见诗人玉屑: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亦称进退格。律诗用韵的一格。进退韵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句则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寒”、“删”二韵,或“虞”、“鱼”二韵,一进一退,相同押韵,故名。
例:
   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真韵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元韵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真韵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元韵
...
龙丘途中  李商隐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灰韵
惟看万树谷,不见一枝开。灰韵
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齐韵
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齐韵
...
午憩马家店 杨万里
两日田间路,泥深恼杀侬。冬韵
却从平地上,再入乱山中。东韵
水送随行日,窗留退后峰。冬韵
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东韵
...
杨万里《进退格寄张功甫姜尧章》
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一东
新拜南湖为上将,更率白石作先锋。二冬
可怜公等俱痴绝,不见词人到老穷。一东
谢遣管城依已晓,酒泉端欲乞移封。二冬
......
1.4.【辘轳韵】(双入双出,先四后二)
辘轳韵见诗人玉屑:有辘轳韵者(双入双出)
辘轳韵亦称辘轳格。律诗用韵的一格。辘轳韵是双入双出,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双出双入,有如辘轳,故名。
例:
插花吟 邵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支韵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支韵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微韵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微韵
...
过金台望横山塔 杨万里
昨夜愁勤雨,今朝喜嬾风。东韵
金台斜岸北,玉塔正船东。东韵
滩改呈新碛,山回隐暗峰。冬韵
兰溪水亭子,作意定留侬。 冬韵
...
黄庭坚《谢送宣城笔》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七虞
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七虞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六鱼
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六鱼
...
1.5.【葫芦韵】(先二后四)
亦称葫芦格。为作律诗用韵的一格。葫芦韵是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如葫芦,故名。
例:
留题爱敬寺 李建勋
野性竟未改,何以居朝廷。青韵
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青韵
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庚韵
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庚韵
......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李商隐
新人桥上著春衫,咸韵
旧主江边侧帽檐。盐韵
愿得化为红绶带,
许教双凤一时衔。咸韵
五松驿  李商隐
独下长亭念过秦,真韵
五松不见见舆薪。真韵
只应既斩斯高后,
寻被樵人用斧斤。文韵
。。。
2.通韵之偏格
2.1.通韵处在首联偶句
例: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押先韵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元韵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押寒韵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先韵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向晚  李商隐 微韵
当风横去幰,临水卷空帷。支韵
北土秋千罢,南朝祓禊归。
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
莫叹佳期晚,佳期自古稀。
...
少年 李商隐 东韵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冬韵
直登宣室螭头上,横过甘泉豹尾中。
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
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
无题二首  李商隐 东韵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冬韵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
茂陵  李商隐 萧韵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肴韵
内苑只知含凤觜, 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
偶题二首  李商隐
小亭闲眠微醉消,萧韵
山榴海柏枝相交。肴韵
水文簟上琥珀枕,
傍有堕钗双翠翘。萧韵
傅尧俞济源草堂   苏轼押虞韵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鱼韵
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万金无。
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
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
...
燕京杂诗   宁调元押先韵
求田问舍亦徒然,来日无憀去日闲。删韵
为鬼为蜮将一世,不飞不鸣已三年。
巴蛇渐长期吞象,蜀帝从今定化鹃。
容易河阳丝两鬓,妇人醇酒未应怜。
...
晚泊梁子湖   宋教仁押眞韵
日落浦风急,天低野树昏。元韵
孤舟依浅渚,秋月照征人。
家国嗟何在,乾坤渺一身。
夜阑不成寐,抚剑独怆神。
...
闻万福华义士刺虏臣王之春不中,感赋 柳亚子押萧韵
君权无上侠魂销,
荆聂芳踪黯不豪。豪韵
如此江山寥落甚,
有人呼起大风潮。
...
住西湖白云禅院 苏曼殊押冬韵
白云深处拥雷峰,
几树寒梅带雪红。东韵
斋罢垂垂浑入定,
庵前潭影落疏钟。
...
吴门一 苏曼殊元韵
江南花草尽愁根,
惹得吴娃笑语频。真韵
独有伤心驴背客,
暮烟疏雨过阊门。
...
2.2.通韵处在首联单偶句
例:
茂陵   李商隐押萧韵
汉家天马出蒲梢,肴韵
苜蓿榴花遍近郊。肴韵
内苑只知含凤觜,
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
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
茂陵松柏雨萧萧。
...
茂陵   李商隐押萧韵
汉家天马出蒲梢,肴韵
苜蓿榴花遍近郊。肴韵
内苑只知含凤嘴,
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
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
茂陵松柏雨萧萧。
...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押冬韵
绕郭云烟匝几重,东韵
昔人曾此感怀嵩。东韵
霜林落后山争出,
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
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乖醉携嘉客,
踏雪来看群玉峰。
...
2.3.通韵处在颔联
例:
听胡人吹笛   李白押庚韵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
泊南井口期任遵圣长官到晚不及见复来  苏轼押佳韵
江上有微径,深榛烟雨埋。
崎岖欲取别,不见又重来。灰韵
下马未及语,固已慰长怀。
江湖涉浩渺,安得与之偕。
...
2.4.通韵处在颈联
例:
客旧馆   杜甫押青韵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庚韵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
垂柳  李商隐东韵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冬韵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
再逢英公有感·郭忠恕】【押冬韵
伊余行止住飘蓬,与世乖违不可容。
青眼交知长忆念,白云踪迹又相逢。
风骚共会名何盛,篆隶同勤法转功。东韵
口口羡师超彼岸,琉璃钵里看降龙。
...
失题 陈嘉谋押眞韵
施氏山前旧有人,吴王宫殿几重新。
年来绿树村边月,夜半清溪梦里身。
衰草尽随眉黛落,飞花长逐杜鹃声。庚韵
西家女侠今何在?白苎轻萝谢四邻。
......
2.5.通韵处在首句及尾联
例:
贡馀秘色茶盏 徐夤
捩碧融青瑞色新,真韵
陶成先得贡吾君。文韵
巧剜明月染春水,
轻施薄冰盛绿云。文韵
古镜破苔当席上,
嫩荷涵露别江滨。文韵
中山竹叶香初发,
多病那堪中十分。真韵
......
2.6.通韵仅二韵通押诗
柳枝五首 其五唐·李商隐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江韵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阳韵
例:
次韵子由岐下诗    苏轼
不及梨英软,应惭梅萼红。东韵
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浓。冬韵
......
2.7.通韵三韵通押诗
例:
次韵答宝觉 苏轼
芒鞋竹杖布行缠,先韵
遮莫千山又万山。删韵
从来无脚不解滑,
谁信石头行路难。寒韵
...
   闻莺  杨万里
晓寒顾影惜金衣,微韵
着意听时不肯啼。齐韵
飞入柳阴深处去,
数声只有落花知。支韵
...
小憩玉坊镇新店 杨万里
下轿逢新店,排门得小轩。元韵
中间一棐儿,相对两蒲团。 寒韵
椽竹青留节,檐茅白带根。 元韵
明窗有遗恨,接处纸痕班。 删韵
......
2.8.通韵处在首尾联
例:
草宿同党沛家 聂绀弩
成百英雄方夜战,一双老小稍清闲。删韵
眠于软软茅堆里,暖过熊熊篝火边。先韵
高士何需刘秀榻?东风不揭少陵椽。先韵
清晨哨响犹贪睡,伸出头来雪满山。删韵
...
2.9近韵通押
实际上,有些诗人不仅邻韵通押,连不是邻韵的相近的韵部也通用起来。此处依表一,侵蒸为独用。而第二表认为侵蒸有邻韵。
例:
灯夕(宋·陈梦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人生能看几番灯,十蒸
强倚灯花听竹声。
玉管吹残梅外雪,
星毬撰出雨边晴。
人行香雾不知夜,
儿傲饥雷看到明。
梦破春风感留滞,
老书移就短长檠。
元宵(宋·陈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老去何心说看灯,十蒸
一年还要此宵晴。
暖风忽断檐间溜,
繁吹初过枕上声。
谁变惨悽成笑语,
定回离乱作清平。
不应淡薄梅花月,
偏照诗人白发生。
答彭守鲍叔轲郎中(宋·赵抃)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云东向日瞻凝,十蒸
连掞封章写至诚。
八十亲高思就养,
二千石贵退辞荣。
兰陔得志趋吴分,
棠芾留阴在蜀城。
腰印还乡人子乐,
锦衣光动綵衣明。
再和元夕(宋·熊瑞)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落梅香影放华灯,十蒸
快我来寻采若盟。
花醉羽觞金谷酒,
莲开蜡炬锦官城。
家家珠翠成群戏,
处处笙箫簇队行。
惟有天津桥上月,
无人能复记新声。
开河毕功喜而有作(宋·吴芾)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污河积水困薰蒸,十蒸
开凿那知不日成。
野水尽从檐下过,
客舟还傍市中行。
江山自昔天然秀,
人物从今分外清。
本为此邦开眼目,
老夫双目亦增明。
次韵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约同登雨花台三首其三 周必大孤雁出群格
天女来参彼上人,真韵
逆知君动雨花心。侵韵
故令六出缤纷下,
免使荒台更重临。侵韵
...
和择之赋泉声·张栻】【孤雁出群格
试问今宵涧底声,庚韵
何如三叹有馀音。侵韵
堂中衲子还知否,
月白风清底处寻。侵韵
...
赠山庵高士·邵棠】【孤雁出群格
山带寒流无俗声,庚韵
通樵一径锁清阴。侵韵
幽人饱卧西风里,
并午醒来黄叶深。侵韵
...
送倪尚书归霅川(宋·华岳)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笔麟图凤久无声,庚韵
何事权舆复见今。
鲁祭不因夫子肉,
齐卿难夺孟轲心。
我公去就何为重,
吾道兴亡所系深。
安得斯文天未丧,
载歌狼跋继遗音。
...
五月闻蛩有感(宋·李曾伯)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南风先自作秋声,庚韵
蛩尔何知亦早吟。
慵妇机边重到耳,
征人塞上顿惊心。
索裘应解寒将晚,
彻土须乘天未阴。
闻此休将儿戏看,
盍图远略备当今。
...
自和(宋·李曾伯)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才听鸣蜩叶底声,庚韵
倏闻振羽草根吟。
物情感我千丝鬓,
时事萦人一片心。
读易床头新课业,
回文机上旧光阴。
客怀休用嗟畴昔,
更老那知得似今。
...
迓金国聘使舟中逢玉簪花(宋·袁说友)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扁舟伊轧乱秋声,庚韵
花下新凉暑不侵。
浓叶衬成螺展髻,
芳苞拆尽玉垂簪。
谁将茉莉评高下,
未必清香较浅深。
把酒问花花不语,
微吟空伴小蛩吟。
......
雨梦按:古人靠写诗求取功名或应付升职考核,于韵多有钻研。考核诗中,不允许通押。然亦有误者,故乡贤曾有联讥友:”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之戏。今人写诗,绝大多数为游戏笔墨,舒情消遣而已。正是:不为无益之事,怎遣有涯之生?故于韵多未细考,率心而出,哪里那么麻烦?故多有近韵相押者。近韵相押非限于南音,川滇黔属北方语系,亦如斯耶。
......
附六:
邻韵百度百科
邻韵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术语。著名学者王力认为: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但其排列相邻,却是因为韵音相近的关系。
演变
江阳互为邻韵,位置排列上却相差甚远。这是由于语音变化的缘故。我们可以从东冬二韵与江韵中有些字音是相通的这一点上推测出其原来的读音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如:鏦、淙、跫、惷等字既为冬韵又为江韵,玒、韸、悾等既为东韵又为江韵,虹字既为东韵又为绛韵(即江韵的去声部)。
十三元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是由于平水韵对韵部归并不合理造成的。元韵在唐宋韵部里分属三个韵部:元韵、魂韵和痕韵。元韵可与寒删通而魂痕可与真文通。所以有元半为真文的邻韵,而元半为寒删先的邻韵之说,徒令纷纭淆乱。戈载对此深为不满,其所著之《词林正韵》即以《集韵》韵目为本。
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以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标准的格律诗,一般都是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这种严格要求有时会给诗的创作带来不便,于是唐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点松绑的现象,引入了“邻韵”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近似,就称为“邻韵”,如“声”和“音”,就是互为邻韵。这一时期出现了“轳卢格”和“进退格”(含“葫芦格”)两种用韵方式,不过未被正格接纳,将其称为“变体”,应用并不普遍。
到了宋代,出现了“衬韵”(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即律诗第一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这种使用邻韵的方式仅限于第一句,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了一种正格。
到了近代,鲁迅、毛泽东、郭沫若等前辈将邻韵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到全诗各句,也就是说邻韵不再限于首句了。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相关争议
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1  可见这位研究诗词曲格律的著名专家,也是赞成合理解放诗韵的。其实,邻韵通押在前人诗中也并非难找,在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就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并"唐人不以为嫌也"。窃以为作诗讲究一韵到底,还是受了历代官方科考的影响。
第五节首句用韵问题
5.1上节郑重地说明,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不得通韵;但是,凡读过中晚唐的诗尤其是宋诗的人,都会注意到好些诗似乎通韵的近体诗,看起来好象是邻韵可以同用似的。其实借用邻韵只限于首句。钱大昕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十驾齐养新录》里说: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现在我们来谈一谈首句用韵的问题。
5.2原来诗的首句本可不用韵,其首句入韵是多余的。所以古人称五七律为四韵诗,排律则有十韵二十韵等,即使首句入韵,也不把它算在韵数之内。诗人们往往从这么多余的韵脚上讨取多少的自由,所以有偶然借用邻韵的办法。盛唐以前,比例甚少(下面只举李颀、杜甫、刘长卿、王维各一首)注八,中晚唐较多。谁知这一来,竟成了一种风气!宋人的首句用邻韵似乎是有意的,几乎可说是一种时髦,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依照某韵与某韵为邻韵,分成若干种,然后依类举例于下。在这些例子中,首句虽入韵而不同韵,只可谓之“衬韵”,录引时就不必独自为一行了。
.....
5·19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之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这样,我们可以把相近的韵分为八类如下:
(一)东冬为一类
(二)支微齐为一类,支与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三)鱼虞一类
(四)佳灰为一类
(五)真文元寒删六韵为一类,真与文近,元与文近,寒与删近,删与先近,先又与元近,真与元,寒与先,元与删较远,到于真与寒,寒与元,文与删先,先与真文则原则上不能认为邻韵。
(六)萧肴豪为一类
(七)庚青蒸三韵为一类庚与青较近,它们与蒸较远。
(八)覃盐咸为一类。
5·20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以下的结论:
(一)近体诗不得通韵,仅首句可用邻韵;现代诗人作律绝任意通韵者,不合唐宋诗人的格律。
(二)首句用邻韵,仅以本节所举同类之韵为限;现代诗人真庚通押,删咸通押之类,纵然用于首句,亦不合于唐宋诗人的旧规。
......
附七:
:王力:汉语诗律学
第二十五节古体诗的用韵(中)
——通韵
25.1古风之用本韵,显然是规规矩矩地依照韵书。至于用通韵的古风,并不纯然因为取其韵宽,少受拘束,可能地还有一种仿古的心理注三十二。古韵和唐韵不同,这是语音的实际演变;唐朝的诗人不明此理,以为古今的韵部是一样的,于是误会古人某字与某字押韵为邻韵通押,而他们也想模仿古人用起通韵来,如果真是这种心理,他们是于古于今都无是处。例如他们看到诗经里人字和田字押韵,因而猜想古人的真韵和先韵完全相通,于是把随便一个真韵的字(包括广韵真谆臻三韵)和随便
一个先韵的字(包括广韵先仙两韵)押起韵来,他们并不知道有些字依古韵却是不相通的,例如人,钱与迁,一个古韵真部,一个古韵寒部,又一个在古韵文部,就不能相通了。我们不敢断定每一个诗人都是这样的心理,但是,古体诗通韵的风气一定是由此而起,因为近体诗里用韵是那样严格,古风里却容许有通韵,若不是以古人的先例为护符,决不能避免人家的批评,然而事实上这是谬误的仿古,那真是多此一举了。
25.2所谓通韵,指的是邻韵相通。因此,咱们如果要知道唐人通韵的规矩,就先得知道某韵和某韵被他们认为相邻。就唐人通韵的情形归纳起来,平上去入四声的韵大致可分为十五部,如下:
1、歌部
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2、麻部
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礻马)
(歌麻在六朝相通,故唐人偶然也用歌麻通韵)
3、鱼部
a平声鱼上声语去声御
b平声虞上声(上鹿下吴)去声遇
(鱼虞通韵最为常见,上去声通韵倒反较少。)
4、支部
a平声支上声纸去声(宀真)
b平声微上声尾去声未
5、齐部
平声齐上声荠去声霁
6、佳部
a平声佳上声蟹去声卦
328
b平声灰上声贿去声泰队
(去声泰队音最相近,诗人以此二韵通用为常。)
7、萧部
a平声萧上声筱去声啸
b平声肴上声巧去声效
c平声豪上声皓去声号
8、尤部
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此部上去声偶然与萧部相通)
9、阳部
平声阳上声养去声漾入声药
10、庚部
a平声庚上声梗去声敬入声陌
b平声青上声迥去声径入声锡
11、蒸部
平声蒸上声(拯)去声(证)入声职
12、东部
a平声东上声董去声送入声屋
b平声冬上声肿去声宋入声沃
c平声江上声讲去声绛入声觉
(东冬通韵最为常见,上去入准此,江韵偶然与东冬通,中唐以前未见与阳韵通,中唐以后,也极少与阳韵通用。觉韵则偶然与药同用。)
13、真部
a平声真上声轸去声震入声质
b平声文上声吻去声问入声物
c平声元上声阮去声愿入声月
d平声先上声铣去声霰入声屑
e平声删上声潸去声谏入声洁
f平声寒上声旱去声翰入声曷
(此部六韵的相互关系并不一律,大抵真与文近,文与元近,元与先近,先与删近,删与寒近。寒删与真文最远,不可通韵;除非五六个韵同用,才算互相关连而可通。上去声准此。入声质与物通,物与月通,月与屑通,而月屑通韵最为常见,洁韵字少,与曷屑通,而月屑偶然也与曷通。)
14、侵部
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入声缉
·(此部独用。)
15、咸部
a平声覃上声感去声勘入声合
b平声咸上声(豆兼)去声陷入声洽
c平声盐上声俭去声艳入声叶
(此部以咸韵为枢纽;咸覃咸盐相通较为常见,覃盐相通其为罕见,上去入声准此。)
25.3近体诗首句用邻韵的时候,也是大致依照这一个标准。(参看上文第五节。)除此以外,无论近体诗或古风,都不能随便通韵,尤其是应该注意下面的几点:
a)绝对不能相通者:
1、庚蒸都不与真部相通(宋人此三部入声偶然相通);
2、真部不与侵部咸部通(宋人此三部入声偶然相通);
3、侵咸部不与庚蒸部通;
4、入声韵不与平上去韵通。
b)依盛唐的规矩不能相通,而晚唐以后偶有例外者:
1、支韵不与齐韵通。
2、阳药不与江觉通。
25.4古风的通韵,可以细别为三种:(一)偶然出韵;(二)主从通韵;(三)等立通韵。如果三个韵以上相通,即可以兼有两三种性质,例如等立通韵之中更有一个韵脚是偶然出韵的。这些分别当然不能太严格,只是取其便于陈说罢了。
25.5(甲)两韵相通
(一)偶然出韵——所谓偶然出韵,是全篇用某韵,只有一个韵脚是出韵的。这样,作者并非有意通韵,只因它既然是古风,不防偶然从权而已。例职:(出韵的字下边加·号。)
25.9总而言之,歌麻阳侵药缉诸韵几乎可说绝对不与别的韵相通,而相通的范围最广者,当推真文元寒删先六韵,及质物月曷洁屑六韵。依杜诗而论,凡以n收尾的字都可互相通押,以i收尾的也可互相通押。这些规矩,直到宋诗里也没有什么两样。
25.10这里我们附带谈一谈上去通押。在四声当中,上声韵和去声韵字数最少,因此,诗人们偶然把上声字和去声字通押。又因这两个声调的字本来就有点儿流动不居,有些字本有上去两读,有些字大约在晚唐(或最早)已④混入了去声,所以更容易造成上去通押的情形。但是,这种情形在盛唐以前几乎没有,直到中晚唐以后才比较多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