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如观

[五律] 无题步韵红姑君赏鉴详参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12
贡献
24424
金钱
26930
发表于 2020-5-31 09:4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09:36
放心,不会是素无名。

心虚虚,怕了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12
贡献
24424
金钱
26930
发表于 2020-5-31 09:4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02:21
试和一个:
飘飘一叶落,未掉苦行心。
不恋王孙酒,相依季子裘。

衾、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0:4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02:21
试和一个:
飘飘一叶落,未掉苦行心。
不恋王孙酒,相依季子裘。

用之则出,舍之则藏。

只有象郭子仪这样的人才真正符合儒门的标准,历史上是比较少的。

军队的将领要经常更换,调动,严防公器私用。朝中的大臣也要搞均衡,不能让一派独大,功高震主。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直认为帝王擅权术。但是不那样做有时还真不行。所以如观认为对帝王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树正朔观。诗人群体不要同主流社会对立起来。

诗坛怎么能崇尚李杜这两个颓废的边缘人呢?名不正则言不顺,应尽早清理门户。尊唐太宗李世民,大清乾隆帝为诗圣二皇。

早在佛坛的时候,我就听道友讲过,去诗坛宣讲摒弃李杜被禁言封号的事情。后来怎么就选中了我。只要佛法参透,独步诗坛如入无人之境。

后来我来到诗坛才发现摒弃李杜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打倒“孔家店”之后,国民已经完全没有了正朔观的概念。其实正朔观与政体没有多大关联。什么是正朔观?简单地说,凡是对我们这个国家与民族有过贡献的人都是正朔人物,他所在的群体与政权就是正朔群体与正朔政权,并以礼制的形式确立了下来。

但是有人就很敏感,认为此举是在为封建帝王辩护,破坏民主体制。其实正朔观同政体关联不大,现在不是也有叛国罪?也有分裂国家罪?

所以,正朔观与国家的政体形式不冲突,不矛盾。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正朔观都可发挥作用。它是跨跃朝代与政体形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1: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09:36
放心,不会是素无名。

礼制是跨跃朝代,跨跃政体,跨跃政治制度而始终发挥作用的。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能持续传承下来?其中礼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良传统文化都要继承下去。传统文化什么是优良,什么不是?现代人连这个区分的能力都没有。一提到礼制,封建专制的,他天然的抵制,就怕在政治上犯错误。宁左勿右最保险,最安全,还是以前的思维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1:4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5-31 23:07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11:17
哦,我一开始就看错了。

在互联网上,佛坛是我的第一故乡,诗坛是我的第二故乡。如观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诗友们好,希望诗友们都拥有一个正朔之身。

因此,如观希望摈弃李杜的提案能够有朝一日在诗词协会的大会上正式投票表决。

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这全在于诗友们的觉悟程度。

你是当过校长的,应该对我的话的理解能够更多一些,更深入一些。此乃民族大义,望诗友们鼎力协助,共攘盛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12
贡献
24424
金钱
26930
发表于 2020-5-31 13:2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11:58
我正在研习中古文化与佛教的关系,到时我们可以学写点禅诗,至于国家大事还是别理它,因为那是国家主人们 ...

宗教的出现是源于对自然界认识不足导致恐惧与迷茫,需要得到一个强的力量来保护。所以,神鬼就出来了,什么佛主、上帝、真主、安拉出来了。
要想人信,就必须有许诺,许诺有好处。当然,宗教本身又不印钱又不制药,只能把兑现期放在人死之后。只能造一个谎言,兼加各种威胁和迷信手段,控制人的思想。对这些伎俩孔子看得明白:敬而远之。
基督教在清末也曾在中国到处播种,但收效甚微。一是中国人有自己不依附于神鬼的信仰,不受这种谎言的忽悠。二是,民间对宗教有非常市侩的要求:能消灾吗?能赐福吗?能除魔吗?传教士说no,人们自然不会去信什么都不行的什么神。
宗教也是根据需要造出不同的款式,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其实都是同一个神,但表现的形式却差别巨大,教徒们还为此鄙视对方,大打出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3: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11:58
我正在研习中古文化与佛教的关系,到时我们可以学写点禅诗,至于国家大事还是别理它,因为那是国家主人们 ...

佛教对中古文化有什么影响?首先从汉字上说有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汉字的字义都直接或间接与佛教有关。
古印度国家四分五裂,战乱频繁。所以古印度人才要设法把佛教传入中国。


梵文比汉字要高级,发达。所以在翻译佛经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音译,一个就是扩充汉字的字义。多选择后者。


但是很多字义世俗社会用不到而导致失传,但是在佛门中保留了下来。所以要想学佛深入必须要皈依。否则你只能学到一些皮毛。

比如,梵文中有很多字有无同体的,在汉字中没有对应的字义,就把某些字添加了这种字义。古人有能力感知有,无(空),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四相。现代人退化了,只能感知有,无(空)。当然现代量子物理,借助仪器又使人重新了解到有无(空)同体。

如观的诗题中就体现出那些字,不和你讲你永远也不知道。这就是如观判断真伪佛子的标准之一,也是互联网与世俗佛学基本上没有提及的,所以要暂时保密。

当然,如果你们要下决心摈弃李白,我可以提前告诉你们。所以你想研究,听我讲完后可以少走些弯路。


点评

梵文比汉字要高级,发达。 乌贼,两套完全不同的文字系统,汉字到现在都没有受拼音文字的影响,你说说看,梵文又高级到哪里去? 佛教传入中国是汉代时候的事,但汉字在秦代时就已经定形,你这只啃猪蹄的假和尚满嘴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31 15: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4: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11:31
现在仍然存有等级制度,精英集团是统治阶层,而普通民众还是处于最底层。 ...

这是我们所处世间的残缺所致,社会资源当然要优先分配给精英层。

古代士农工商,经常要打仗,所以资源分配要向军队与皇室倾斜。

现在是发展经济,向工商倾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4: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5-31 14:30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11:31
现在仍然存有等级制度,精英集团是统治阶层,而普通民众还是处于最底层。 ...

有的诗人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今生注定从事不了哲学研究与法律,科研等这些行业。只好放弃。

理论版的人稍好些,对如观所讲的话的理解程度要高一些。

要说服诗人摈弃李白一百年都不够用,一千年也不够用。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点评

古印度国家四分五裂 乌贼,古印度从来都不存在国家这一概念。直一到英国人到来,南亚大陆才统一,之前一直是万邦共存。历史上的几个大王朝也仅仅是区域大一些罢了,而且还是外族入侵后建立的。 古印度,实际是仅仅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31 15: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12
贡献
24424
金钱
26930
发表于 2020-5-31 15:0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眼怪归来 于 2020-5-31 15:16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20-5-31 13:44
佛教对中古文化有什么影响?首先从汉字上说有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汉字的字义都直接或间接与佛教有关。
古印 ...


梵文比汉字要高级,发达。
乌贼,两套完全不同的文字系统,汉字到现在都没有受拼音文字的影响,你说说看,梵文又高级到哪里去?
佛教传入中国是汉代时候的事,但汉字在秦代时就已经定形,你这只啃猪蹄的假和尚满嘴车大炮,还要不要脸?你看过《解文说字》了吗?
因为翻译佛经,促进了人们对汉语声律的研究倒是不假,但就凭此说梵文比汉字高级,纯属扯淡。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文字、思想,需要咖哩来指导了吗?
你还有一个更扯淡的观点,说文字的出现是因为记录佛经。那我就奇怪了,我草泥马,这句话出自哪本佛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12
贡献
24424
金钱
26930
发表于 2020-5-31 15:2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5-31 14:28
有的诗人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今生注定从事不了哲学研究与法律,科研等这些行业。只好放弃。

理论版的人稍 ...

古印度国家四分五裂
乌贼,古印度从来都不存在国家这一概念。直一到英国人到来,南亚大陆才统一,之前一直是万邦共存。历史上的几个大王朝也仅仅是区域大一些罢了,而且还是外族入侵后建立的。
古印度,实际是仅仅指今天的巴基斯坦这一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5-31 22:30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17:49
梵音对汉语的影响很大,但汉字的象形、象意恐怕是自己所独有的吧。

象形、会意是汉字之本。但是后来随着实践字义慢慢扩充,多音、多义字就越来越多。

为什么不能做到一字一音,一字一义?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不能记忆太多的字。所以多音、多义字便产生了。具体是什么义要靠词组、上下文的关系、多音来区分。

但是随着佛教的引入,在翻译梵文过程中,受其启示,汉字的字义又有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充与丰富。还有上切、下切的注音也是受梵文的启发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组字也有原则,什么字加木字旁,什么字加三点水。什么是礼制?这就是礼制。我们的平水韵、格律,哪个不是礼制的组成部分?你想让礼制一夜之间消亡可能吗?

礼制通俗地说就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书同文、车同轨。增强民族的烙印与民族凝聚力。




点评

还有上切、下切的注音也是受梵文的启发形成的。 但这跟汉字有个毛关系。字义的扩展、转移主要和社会活动有关系,佛教在中国也只是中国化后才存活下来,乌贼你少瞎扯驴蛋。先秦时期的百家著作,今天读起来并没有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31 2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31 17:43
对这些钱文忠先生写了本书,但卖得有点贵(打折后还要三百多元),我没买。 ...

别以为如观不食人间烟火,不了解民间疾苦。你们是怎么想的我心里都明白、都清楚。

阵痛是作为一位国民必须要承受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要一受到挫折就“加盟”到李杜的“旗下”,借以寻求心里安慰。那是弱者的表现。据我观察,这种情绪在诗人群体中的占比还是很大的。

怎么不去向强者学习呢?很多文人四、五十岁学画,最后成为大家的,例子很多。还有红军长征,草根充饥.......等等。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这些如观都知道,沙门更知道。就是怕你们躲在李杜的保护伞下哀叹、抱怨,最后自暴自弃。所以才主张要摈弃李杜,断了你们的“念头”。看似“残忍”,实则是在帮助你们想办法重新振作。

所以什么事情不要做过度的解读、过度的联想。道理其实很简单。你们再下去想想,看看如观讲的有没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12
贡献
24424
金钱
26930
发表于 2020-5-31 22:1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5-31 21:00
象形、会意是汉字之本。但是后来随着实践字义慢慢扩充,多音、多义字就越来越多。

为什么不能做到一字一 ...

还有上切、下切的注音也是受梵文的启发形成的。
但这跟汉字有个毛关系。字义的扩展、转移主要和社会活动有关系,佛教在中国也只是中国化后才存活下来,乌贼你少瞎扯驴蛋。先秦时期的百家著作,今天读起来并没有什么意思上的变化,佛教什么时候改造过汉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9 2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