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24 09: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简介
张伯礼,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一附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事迹介绍
临危受命,坚守江城
1月27日,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防疫战的张伯礼院士紧急飞赴武汉。
初到武汉的几天,情况比张伯礼想象的严重得多。他调查发现,发热门诊里病人爆满,输液的病人与排队挂号的人混在一起,很多人排了几个小时也看不上病。这种混乱状况,只会增加感染几率,加速病毒的传播,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当晚,他便提出,要马上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主要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隔离开。
中西结合,战胜病魔
中西医结合抗击冠状病毒,是张伯礼力推的治疗方法。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就已经验证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在来武汉前,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天津海河医院运用此法,取得良好疗效。
在张伯礼等专家组成员的强力推动下,武汉协和、同济、金银潭等医院的重症患者也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呼吸、循环支持下,中医药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控制肺炎进展、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些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或痊愈出院。
中西医结合抗击冠状病毒,是张伯礼力推的治疗方法。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就已经验证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在来武汉前,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天津海河医院运用此法,取得良好疗效。
在张伯礼等专家组成员的强力推动下,武汉协和、同济、金银潭等医院的重症患者也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呼吸、循环支持下,中医药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控制肺炎进展、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些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或痊愈出院。
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
在此期间,张伯礼多次进入“红区”,望闻问切,甚至不顾学生的阻拦,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查看患者的舌象。他白天指导会诊,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细化到某一个具体的病例。他终于没有扛住高强度连续作战的疲惫,病倒在战场。2月16日,因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中央指导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张伯礼院士摘除胆囊三天后就投入紧张工作。怕影响军心,张伯礼提出不要将他手术的消息对外界公布。麻醉过后,他醒来就让秘书给他读疫情通报,并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的情况,还经常要接听医护人员求教的电话。
张伯礼深感此行责任重大,因而,病倒了也不能懈怠。尽管大家反复叮嘱他安心休养,但他的那份牵挂怎么也放不下。
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张伯礼抗击非典时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他对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一直信心满满。在他手术后,他以诗抒怀:
抗疫战犹酣,
身恙保守难,
肝胆相照真,
割胆留决断。
我也没有考虑自己的年龄,
必须来,来了还要战斗好!
这种情况不能讲条件,也没有必要讲条件。
看完张伯礼院长的英雄事迹
同学们有没有学习到一些宝贵的精神呢
他胸中有大局,对事业有担当有情怀。他医术精湛,妙手仁心,危难时刻显身手。用毕生精力弘扬中华医药,探索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对待学术求真唯实,能治病救人就是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