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作者:易安重生
如今言论自由,网络诗歌日益兴起,每每在工作之余,无论懂与不懂会与不会,都喜欢吟咏几句。毕竟诗人在我国文化体系中有较高的地位, 能写几句诗词,总是一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精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诗人梦。
记得在几年前,那个时候还在玩bbs,对众多诗友说过关于诗词的一些个人见解,我对朋友说,爱好诗词,我们不必打着弘扬国学的旗号,要也不必给自己戴上高人雅士的帽子,只是一种学习与爱好的探索过程。可以把它理解成玩,而这个玩却需要你拿出一个态度,玩就好好玩,保持一个认真的态度即可。
诗歌是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但是横看历史,绝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可以与今天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今天我们所谓诗歌的产量,每天产生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全唐诗与全唐诗补遗两部书总和数量,至于质量从古至今,也没有总体水平下滑到如此境地的一个时代。
有很多初学者不是没有耐心而是没有方向,(当然我个人也只是一个初学者),由于过去自己学习走过的弯路太多,并不想让今天开始学习的诗人像我一样,走太多弯路。所以自己工作之余搜集一些资料,加上自己在学习过程总结的一些小经验与技巧,放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个人将诗词入门总结为三关,通过这三关可以自己检测自己是否真的达到了一个入门的水平。
第一关,语音。之所以将他放在第一位,主要是语音是诗词的基础部分,他首先给诗词做了一个框架,在框架里面的就可以称为诗或者词,不在框架之内的,至于叫什么我不得而知。或许可以自己命名成为一个学术流派。我所说的语音就是诗词中的格律,包括平仄,韵律以及牌谱。这是古体诗歌《词》的基础组成部分,以此形成的外部结构可以称之为诗《词》。可以这样讲不过语音关,根本写不出旧体诗词。当下很大一部分初学者都在这一关来回踱步,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这一关而放弃。但是总有一些特殊的案例,我这样说并非绝对,我们需要知道诗歌的发展,是由无格律渐渐发展成有格律的,也不要以为照谱搬来就是诗词,这个格律是唐代以后逐渐成为正统,如果因为这个正统而畏首畏尾也是有害的,假如偶然间得到一句绝妙好句,如果颠倒顺序或者换掉其中几个字,就意境全无,类似此种情形,当取境而非律,只是因为格律出现偏差而不知所措,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不可因律害意。话分两边,凡事有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按格律行文,但是律诗中最忌讳的禁区绝不可逾越。
第二关语义。所谓的语义就是诗中的文字。我们经常会用意境高远,来形容一首诗。其中的意包括意思,意像,这是外在部分,境为境界,格局。无论是宏大,深远还是清丽,自然任何一种方式都与诗人自身格局密不可分。关于境界说,如果可以的话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解释境界到底为何物。在语义这关最容易犯的几个通病,第一,堆词砌藻。这也是今天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每每成诗仅仅是一些花柳,莺燕,明春,扶翠一类的华丽词语。这一些人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是没有灵魂的,读一篇知百篇的作者。一首如此,百首如此。我个人把这一类称之为花柳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千篇一律,离开了那几十个鲜艳的词汇,恐怕一句也写不出。第二,自己造词仿古,不管这个词语是否被承认,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就自己编造一个贴上去·。这类也是诗家大忌。不要求字字引经据典,至少从基本词义要说的通,举个例子几经不记得第一个·用寸屏·代指手机是哪位高人,但是用寸屏代指手机本身就一个文雅的称谓,到现在已经被很多诗词同仁认可这个代称。再举个例子,杨柳,假如你的韵脚换成柳杨,方才押韵,就不可以换。当年黄山谷先生因为这样一件事被无数大家耻笑。这是一禁忌。自己造词需谨慎斟酌。第三词汇掌握量,欧阳永叔说过为文三多的概念,即多读多想多商量。本身今天古文化学习的就相对较少,只能增加阅读量,掌握更多词汇,知道典故越多你下笔通畅,很多人谈到这里喜欢断章取义的说,诗有别趣,非管理也,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这是严沧浪说的话。但是这下面还有一句话,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关于语义又是诗人的一关。
第三语气。为什么今天很多诗,每个字每个词都很好,但是整篇下来就多了一种突兀之感。有很多人写过一二年以后,对于字句斟酌不可谓不下功。但是每次读来有总觉得哪里不对,凡是这类的诗词多半是语气没有掌握,或是盘空硬语,或是清理自然,或是潇洒飘逸。总体一首诗下来要一贯而下,而不是中间哽咽艰涩。此处需密集抒发做到有法有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