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2|回复: 21

为张伯礼院士七律诗加注

[复制链接]

599

主题

419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1
贡献
5505
金钱
1004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5-20 15: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张伯礼院士七律诗加注,兼与‘四大明捕’商榷


21933 次点击
353 个回复





李自成经彼进京 于 2020/5/16 9:58:17 发布在

[size=1.35em]    为张伯礼院士七律诗加注,兼与“四大明捕”网友商榷

   


    @四大明捕

    在“四大明捕”网友“[原创]浅谈张伯礼院士的‘两首诗’”帖子中读到张伯礼院士的两首诗。第一首是现代诗,俺不感兴趣。第二首是七律,俺来兴趣了,好歹俺也饱读《唐诗三百首》呀。

    一、院士七律诗注

    原诗:

    “山河春满尽滌殇, 家国欢聚已无恙。

    两月敢忘江城苦, 十万白甲鏊战茫。

    黄鹤一眺三镇秀, 龟蛇两岸千里黄。

    降魔迎来通衢日, 班师辞去今归乡。”

    1、滌:“涤”之繁体。虽说一首诗里繁简体混用,不多见,但“四大明捕”以为错误,也不确实。

    2、已无恙:完全好了。此句是暗讽有些专家认为“武肺今冬可能会再来”的说法。

    3、白甲:古代军中君主、主帅或大将新丧,全军俱都白盔白甲;例如关羽死后,刘备军都白盔白甲。“茫”,茫然,搞不清楚状况貌。“四大明捕”以为“茫”应为“忙”,见识浅薄。

    4、“黄鹤一眺”:黄鹤一看;化用“黄鹤一去不复返”典故:黄鹤一去不复返,得先看一看往哪飞呀。

    5、千里黄:“黄”,商店关张谓之“黄”;“千里黄”说长江两岸数千里的商家都关门了。

    二、与“四大明捕”网友商榷

    “四大明捕”网友“[原创]浅谈张伯礼院士的‘两首诗’”帖子中对张伯礼院士的诗理解有误,希望认真学习本注解,深刻理解本注解,立即更正。


599

主题

419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1
贡献
5505
金钱
10042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17: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出天山,

    必需在哪个地方才能看见明月和天山同时出现,

    天山以北

    因为月亮的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在天山以南,

    如果在四川看月亮

    只能写出

    明月出龙门山

    明月出峨眉山

    明月出乐山

    明月出青城山

    因为四川在天山以南,

    在四川不可能同时看到明月出天山!
   李白之后在四川写的峨嵋山月半轮秋,
   正是如此,

    因此,

    李白所描绘之景物是在天山以北才可见之。

    天山以北是哪

    是新疆,这就证明李白在新疆看过月亮,
    也就证明李白曾在新疆生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5-21 0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5-21 00:56 编辑





第二首是七律,俺来兴趣了.
这是一首七律吗?

‘两首诗’---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1 04: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河春满尽滌殇, 家国欢聚已无恙。
两月敢忘江城苦, 十万白甲鏊战茫。
黄鹤一眺三镇秀, 龟蛇两岸千里黄。
降魔迎来通衢日, 班师辞去今归乡。”
-----这位院士先生治病可以,写诗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连话都没说明白,更别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2

主题

818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49
贡献
7725
金钱
1599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5-21 15: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鹤一眺三镇秀, 龟蛇两岸千里黄。

千里黄:“黄”,商店关张谓之“黄”;“千里黄”说长江两岸数千里的商家都关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5-21 17: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字都写错,鏖!

拼音:ào  韵部:号
〈名〉
烙饼用的平底铁锅,俗称鏊子或鏊盘
范全在那里叫苦叫屈,如热鏊上蚂蚁,没走一头处。——《水浒传》
又如:鏊砚(鏊形的砚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5-21 17: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臭诗也。
恙,仄声,见过平仄通押的律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5-21 18: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
山河春满尽滌殇,家国欢聚已无恙。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两月敢忘江城苦,十万白甲鏊战茫。
仄仄仄中平平仄,仄仄仄仄中仄平。
黄鹤一眺三镇秀,龟蛇两岸千里黄。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降魔迎来通衢日,班师辞去今归乡。(本联下句三平尾)
中平中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1.平仄错14处
2.恙出韵
3.鏊错字
4.茫,茫然也,不知所措。
两月敢忘江城苦,十万白甲鏊战茫。
茫,茫然也,不知所措。
敢忘白甲不对仗
江城鏊战不对仗

5.黄鹤一眺三镇秀,龟蛇两岸千里黄。千里生意都黄了,还三镇秀得起来?
黄龟,晀岸对仗不工。

中华通韵
山河春满尽滌殇,家国欢聚已无恙。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两月敢忘江城苦,十万白甲鏊战茫。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黄鹤一眺三镇秀,龟蛇两岸千里黄。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降魔迎来通衢日,班师辞去今归乡。(本联下句三平尾)
中平平平中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14字平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5-22 0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流如梦 发表于 2020-5-21 20:29
偶感.识字郎何以诗道

书匠百无一事功,唯有平仄绕话同。

院士本人也许未标七律.不标就没有问题.
写诗抒情,没有什么不好.
至于诗,虽有个别地方硬了一点,但总体意思还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57

帖子

65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49
贡献
1903
金钱
2332
发表于 2020-5-22 12: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非专业的诗人,如主楼帖中院士,我们集中考察他的技术层面;
对于非常专业的诗人,比如绝谷樵樵,又容易忽略其技术问题而褒奖其真实……
这算不算双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5-22 15: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看来是楼主想当然标的。院士诗仅标《归 辞》
4月8日武汉解封,全面恢复交通。73天的战斗胜利了,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写下这首《归辞》。

《归 辞》

山河春满尽滌殇,家国欢聚已无恙。

两月敢忘江城苦,十万白甲鏊战茫。

黄鹤一眺三镇秀,龟蛇两岸千里黄。

降魔迎来通衢日,班师辞去今归乡。

大年初三,张伯礼奔赴武汉。从这天开始,他就一直坚守在疫情最前线。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他还写下了不少抗疫诗词,一起来看看。

1月27日,张伯礼随中央指导组赶赴武汉。在前往武汉的飞机上,写下这首《菩萨蛮·战冠厄》。

《菩萨蛮·战冠厄》

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夜奉国诏。

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

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

冠魔休猖獗,众志可摧灭。

2月8日,元宵节,张伯礼于武汉前线写下这首《战地灯节》,希望春天来临花开放,他们能战胜病毒凯旋。

《战地灯节》

灯火满街妍,月清人迹罕。

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

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

2月14日 ,武汉江夏方舱开舱接收病人,张伯礼在战“疫”工作间隙,得知天津喜降春雪,触景而作。

《校园雪景》

望雪覆校舍,东湖思团泊。

阴雨何如雪,早归须伏魔。

《东湖百花楼》

东湖立春明媚苏,阳气升发疫魔屠。

正是国难共担时,百花楼里大运畴。

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写下这首《弃胆》。

《弃胆》

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

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

《破晓待明》

天欲破晓一抹清,曙光初现万霞虹。

鏊战疫魔须坚忍,凯旋班师踏清明。

来源:中国中医

内容整理自津云、科技日报

点评

《校园雪景》张伯礼 望雪覆校舍,东湖思团泊。 阴雨何如雪,早归须伏魔。 -----估计这是张校长站在武汉大学校园里遇雨,想起了自己的母校天津中医药大学有感而作。第一句“望雪覆校舍”,根据第三句,应该是把武汉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23 14:40
谢谢转载!读了张院士的诗,很受感动。看来张院士不仅是位学者兼校长,抗疫英雄,还是位诗词文学爱好者。一般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情商很高,富有工作热情差点,但这丝毫不影响张院士的声誉。,热爱祖国和人民,感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22 1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2 16: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5-22 16:1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5-22 15:55
标题看来是楼主想当然标的。院士诗仅标《归 辞》
4月8日武汉解封,全面恢复交通。73天的战斗胜利了,中央指 ...



谢谢转载!读了张院士的诗,很受感动。看来张院士不仅是位学者兼校长,抗疫英雄,还是位诗词文学爱好者。一般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情商很高,富有工作热情,热爱祖国和人民,感情色彩丰富,肯定是位值得尊敬的科学达人。当然从诗词作品看格律上还有不少缺点,但这点问题只是诗词专业方面的,丝毫不影响张院士的形象。反而觉得他为人很实在很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3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1
贡献
5505
金钱
10042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16: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让张伯礼院士道歉,方方谁给你的底气?

    来源:文子稻

    72岁的张伯礼院士最近惹上了点儿麻烦!

    他被大“坐家”方方逼着道歉。

    为啥呢?

    原来,张伯礼院士在5月12日参加通过津云客户端、北方网直播的“抗疫第一课”主题报告会上,点名批评了方方日记、方方的好朋友梁艳萍教授以及恨国女许可馨等人价值观扭曲。

    张老耿直,眼里容不得沙子。

    直接质问一些所谓“知识分子”:家国情怀何在?

    知识分子被打了引号,还被直接点名。

    方方看到,不干了。

    发微博逼着张老给她道歉!

   

    大“坐家”居高临下,以毫不客气的口吻说,“我记录在此。等着张先生的道歉。”

    见过狂妄的,没见过这么即狂妄又嚣张的!

    你以为你是谁?动不动就让这个、让那个的给你道歉?就好像全世界都欠你似的。

    方方说,“我不知道张先生有什么伟业”。

    作为一个武汉人,竟然恬不知耻的说不知道张老有什么伟业?

    作为一个武汉人,如果不眼瞎,但凡有一点良心都知道72岁的张伯礼院士为武汉拼过命!

    作为一个武汉人,如果连张伯礼院士有什么伟业都不知道,可见,大“坐家”天天坐在家里,不仅眼瞎,而且心瞎!

    张伯礼是谁?

    他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

    2014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导防疫的张伯礼院士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导组电话,临危受命。

    72岁的他不惧危险,当晚奔赴武汉防控一线,一直坚持到4月16日下午才返回天津。

    72岁的张伯礼院士在武汉抗疫一线整整奋战了82个日夜!

    这样一位可敬的白衣战士,抗疫英雄,大“坐家”竟然说不知道?

    果真是张老他们抗疫工作做的太好了,让大“坐家”能安全的稳坐家中,性命无忧。

    如果把大“坐家”送到美利坚,那个她心仪倾慕的国家,恐怕早就成了那9万亡灵的一份子了。

   

    美国目前确诊超过150万,死亡9万多。进一步研究则暴露出更骇人听闻的事实,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死亡病例竟都发生在美国的养老院!

    什么叫人权呢?

    生存权才是根本人权!

    这次疫情中,欧美发达国家平时高喊人权,但到关键时刻,大批老年患者竟然直接放弃、拔管!说好的人权呢?

    新冠病毒有多危险?

    看看世界最发达国家美国就知道了。

    作为一名72岁老人,张伯礼院士难道不知道深入武汉疫情震中,是非常凶险的吗?

    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作为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张老达到武汉的第二天,就立即深入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

    据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介绍,“ 张院士作为总顾问,带领中医专家队,奋战在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他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查房,为患者拿脉、查看舌苔,了解病情。一个上午出来,防护服早已汗得透湿。在他的全程、深入推动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中医对疫情介入的深度、广度、力度史无前例的。”

    若说张老有什么伟业?

    是他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

    是他建议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

    是他力排众议、建议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给最终取得决定性作用的中医抗疫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机会。

    现在对比美国9万亡灵,150多万患者的茫然无措。幸运的是,张老的这些建议在当时都被一一采纳。

    据张伯礼院士自己介绍:2月12日,他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共收治564个患者(轻症71%,普通型29%)。患者除了吃中药还要打太极、练八段锦、做按摩、做敷帖,做针灸,中医疗法全套都上。截至到“休舱”,实现了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三个零”的光辉战绩!

    华夏有中医传承,是中国人民的幸运,更是武汉人民的幸运。

    张老说,疫情一开始,瑞德西韦被鼓吹成人民的希望,它本来是治疗埃博拉的,埃博拉没效;又治疗MERS,MERS没效;现在看到新冠,再试试这个吧,然后吹得满天响。结果中国做试验没效,美国做试验实际上也是没效。为了让它看起来有效,把门槛降低。

    但是不良反应占60%,严重不良反应占23%。这不是害人吗?

    并且一天吃瑞德西韦的价格是7650块,要吃14天,一个人就十几万。这种价格谁承受得起?这是要喝中国人的血啊!

    我们目前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但我们有中医的有效方案。这就是中国,我们必须有这点自信!

    现在对比美国失控的疫情,这样一个世界最发达国家,为何至今仍然无法控制住疫情?

    美国不是有新冠“神药”吗?除了疯王推广的消毒剂抗病毒不靠谱外,神药不神也是疫情失控的关键。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到来武汉时的情形,张老曾一度哽咽。

    张伯礼: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准备要来,甚至自己想申请来,但是来那个瞬间……(哽咽)这么一下触到泪点上了。

    记者:为什么说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您反应会这么大?

    张伯礼:一个是悲壮,因为当时已经知道武汉情况是很严重的,并且对冠状病毒的了解远远不像现在那么多。我这个岁数本身在这摆着,说明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记者:您可以说不来吗?

    张伯礼:绝对不能说,没想到不来,一点都没想过。(疫情)不紧张不会叫你来,这是一个。第二个,领导叫你来就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是无价的,绝对不能推。

    2月15日凌晨,由于过度劳累,张老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他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之前,张老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自己签字。

    手术后,张老豁达地拟诗一首:

    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

    诗以言志。

    他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手术后的第二天,张老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市第十二批援汉医疗队赶到武汉。

    这是名副其实的“上阵父子兵”!

    但是,张磊遵照父亲的要求,没有前来探望,而是直接去了“红区”江夏方舱医院驻地。

    张老对儿子说:“你不要来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手术后第3天,张老因为腿部出现血栓,无法下床行走,于是就把病床当成了工作台。不是张老不懂得休养,而是那几天,正值他带领的医疗团队与科技部合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项目进行到关键时期。疫情似火,已经容不得他喘息片刻。

    其实,腿病发作早有先兆,当时张老一直都没有告诉同事。

    后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主持人问为什么?

    张老说怕动揺军心……

    人民日报称赞道:是院士,也是战士!

    当战疫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归来前,张老写下一首《归辞》告别:

    山河春满尽滌殇,家国欢聚已无恙。两月敢忘江城苦,十万白甲鏊战茫。黄鹤一眺三镇秀,龟蛇两岸千里黄。降魔迎来通衢日,班师辞去今归乡。

    在天津,铁骑护航,欢迎英雄归来!

    这是一部新冠病毒抗疫史诗,这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史诗。

    无数人,不惜一切代价,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唯一的目标就是确保每一个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美国老牌政治家、见证过世界格局变迁的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感叹道:“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大疫出良医,国难见忠良!

    这才是中国的脊梁!

    相由心生,忠奸即辨。

    大“坐家”方方,你现在知道张伯礼院士是谁了吧!

    如果真心关注武汉疫情的,有谁会不知道张老?

    这是一个为武汉抗疫功勋卓著的人,这是一个为武汉拼过命的人。

    要张院士道歉,你真不配!

    2月13号(正月二十),65岁的坐家方方 日记里写道:“我的医生朋友传来一张图片。这让前些天的悲怆感,再度狠狠袭来。照片上,是殡葬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而他们的主人全已化为灰烬”。

    在这个问题上,72岁的张伯礼老院士一直身在武汉抗疫前线,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5月12日,张伯礼院士说:“我在武汉前线一直待着,到各个医院,我们如果一个患者不幸逝世了,我们都是把他身上尽可能的东西,包括纸片、包括手机、包括项链、包括手表,包括他穿的外套的衣服,都给他放到单独的一个包里,给他记好了,说好名字,还要给患者遗体净身,然后用床单包裹好,全体医护人员默哀……我们不可能允许把病人的手机手表带到火葬场去烧去,这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并不是医护人员的特殊安排,其实这只是日常工作流程。哪怕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即使在平时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同样是按照这个流畅保管患者遗物的。

    看看这个视频,工作人员是如何向逝者家属交还遗物的。

    还有一个新闻视频名称为《一家新冠定点医院的未了心事》。可惜在腾讯视频里没找到,无法放上来。大家可以网上可搜一下,微博、澎湃、凤凰上都有。

    4月20,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武汉市汉阳医院,为了把最后一件没有领走的新冠逝者遗物交给逝者家属,安排专人驱车数百里到广水的一个乡村,终于把逝者遗物交到了逝者老家哥哥手中。

    这场疫情带个人们的切身之痛就是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即使家在武汉的人们,当亲人进了ICU,很多都是就此生死两相隔。更别说那些孤身一人在武汉打工的汉漂了。

    像这种没有陪伴的死亡,实际上对病人和家属来说,都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视频里,逝者的哥哥身穿白衬衫,这在农村来讲非常庄重,他在迎接自己的弟弟归来。

    最后他说,“看到死亡证明,不就看到他真正死亡了?”

    本来想让弟弟回来和他住一起,连煤气灶什么的都准备好了。没想到碰上了疫情,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名新冠逝者应该是一个单身汉,属于最基层的打工者,在武汉时住在一个地下室。这种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不是住在文联大院那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更不是汤逊湖那占地上千平米的大别墅里“坐家”能理解的。

    知道医院工作人员不惜驱车数百里,也要送还的逝者遗物都是什么吗?

    一部手机、半包烟、两板药、一支笔!

    说句实话,这简直微不足道,从经济角度来看,连往返的油钱都不够。

    但是,即使遗物价值微不足道,医院方面能亲自把遗物交到逝者家属手里,就是对逝者、对家属一个交代!

    这是一份情感,一份寄托,一份尊重!

    什么是对生命的敬畏?什么是对逝者的尊重?

    这就是!

    所以,方方“日记”写殡葬馆扔得满地无主手机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出现!

    这是道听途说!这是造谣!

    方方为此道歉过吗?

    喜欢挑刺的人可能说,这是后期的吧,刚开始的患者呢,肯定没有整理的这么好。

    事实上视频里该逝者正是2月中旬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去世的,而方方“日记”写殡葬馆扔得满地无主手机的这一天是2月13。

    真相即使一时被埋没,但总会拨云见日。

    谎言即使一时大行其道,最终仍会被真相打脸!

    我们看看,张伯礼老院士在网课里说了什么,就触动了方方的“逆鳞”?

    竟然兴师动众的,要一位武汉抗疫功臣给自己道歉!

    张老说的难道不是事实,不够客观?

    但是方方说“这张图将会是他一生的污点,唯有道歉可以洗去这个污点。”

    在子稻看来,张老所谓的“污点”,不过是踩到了一坨臭狗屎而已。

    要清理鞋底的污秽,一是用水、肥皂洗刷便可;二呢,直接把那破鞋扔了,免得臭不可闻。

    但是,方方们可不是好惹的。

    它们最擅长能诡善辩、两面三刀。常常把嬉皮笑脸当成嬉笑怒骂,把指桑骂槐当成替天行道。

    它们对张老的攻击已经开始了。

    耿直的72岁张伯礼院士,面临的注定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舆论战。

    如果任凭方方以及帮凶们叫嚣,张老岂是这些人的对手。

    有我们在,岂容国士受辱!

    有我们在,绝不能让为民请命、为国发声的国士们流血流汗再流泪!

    张伯礼院士不需要为谁道歉,相反,方方欠全国人民一个道歉!

    我记录在此。等着方方的道歉。或许近期她不会,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她会,如果她尚有基本的常识、判断以及良知的话。我不知道方方有什么伟业,但是她这几个月的言行将会是她一生的污点,即使她道歉也无法洗掉这个污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2

主题

818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49
贡献
7725
金钱
1599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5-22 19: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诗,可仅就意境进行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14: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5-22 15:55
标题看来是楼主想当然标的。院士诗仅标《归 辞》
4月8日武汉解封,全面恢复交通。73天的战斗胜利了,中央指 ...

《校园雪景》张伯礼
望雪覆校舍,东湖思团泊。
阴雨何如雪,早归须伏魔。
-----估计这是张校长站在武汉大学校园里遇雨,想起了自己的母校天津中医药大学有感而作。第一句“望雪覆校舍”,根据第三句,应该是把武汉的雨想象成天津的雪,把武大想象为天津的大学了。说明张校长思念母校之深。所以第二句说“东湖(武汉)”思“团泊”(团泊洼,天津地名,在天津市的南郊区,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所在地)。结句“早归须伏魔”表示了院士“不战胜武汉的病魔不归天津”的决心。此诗虽小,读来令人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4 06: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礼赞
----赏院士诗词有感
大师已届古稀龄,偏向龟蛇那畔行。
妙药灵丹驱疫病,忠心赤胆献江城。
难消烽火连三月,为拟诗词起五更。
北望家乡表深意,未臻全胜不收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