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3
注册时间2019-10-12
威望717
金钱2857
贡献1649
金牌会员
 
威望- 717 点
贡献- 1649 次
金钱- 2857 枚
|
往事如烟的记忆(八)
文/风啸青花
前苏联解体后,边境贸易还在方兴之初,为许多从事外经贸领域的中国人提供了想象不到的发展机遇和大展宏图的机会。当时,广东、福建、浙江省许多制鞋服装企业竞相前往中亚“独联体”市场,通过独联体本国的经销商倾销中国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刚开始质量还行,到后来……就令我辈同胞们难以启齿,羞愧难当了。在中亚各国市场,消费者称来自中国的休闲旅游鞋为“一步鞋”,顾名思义就是这种鞋子从穿上到迈出,仅一步的距离就坏了。这当然是非常夸张的比拟用词,但当初国产鞋类产品质量确实不敢恭维,脱胶断结现象非常普遍也是不争事实,结果当然是顺理成章的遭到各国消费者愤慨抵制。
我们曾接触过一个我地区某县的汉俄混血儿,名为“宋玛丽达”的女子,高挑粉嫩,丰腴娇艳,在她身上,充分体现出了“杂交优势”的植物学理论。她与广东一个从事鞋类批发为主的商贩共同租赁了一套公寓,她充当翻译和“临时夫人”的双重角色。据他们介绍,中国轻工业产品刚开始输入独联体市场时,质量还算过得去,价格比较低廉,适合本地的消费水平,很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但走着走着就变味了,“驴屎疙瘩表面光”,进化出了“一步鞋”的历程。我当时分析其中所产生的问题为:首先,独联体各国独立伊始,民用生活物质极端匮乏,需要中国的轻工业产品支持。也因此,最先开展边境贸易的经营者们捞到了第一桶金。其次,在此效应鼓舞下,大批的“淘金者”竞相介入,竞争加剧,人们都想多、快、好、省的占领市场最高点。为了快,就加紧生产;为了多,就无序竞争,相互撤台;为了好,就做商品表面文章;为了省,就降低成本。再次,当时国内轻工业生产水平总体质量本身就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凡是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过来人都有深刻体会。回国约几个月后,我曾与宋玛丽达在新疆首府见过面并共进了午餐,其时,她比较憔悴,心事重重,我问她现在怎么样,她沉默不语,其后,再无联系,也就杳无音信了。
一天晚上我们坐出租车回宾馆,司机是个40多岁的俄罗斯人,他的一条腿,一只臂膀是装着裸露的钢铁假肢。就凭这,他将俄罗斯产的“拉达”轿车开的飞快并且稳当。令我们感慨的是,在J国、或者说前苏联,交通法规人人都是文明自觉的坚定的遵守与拥护者。不论是白天还是午夜,有无人流来往,从未见到过有闯红灯的现象。前苏联人酗酒厉害,但从不酒后驾车,要知道,当时国内闯红灯,酒后驾车比比皆是,根本不是奇怪事。
闲暇之余,我们会同一起玩一种类似国内“炸金花”的名曰“日古力”的J国纸牌游戏,卢布结算。大伙怡情养性快乐有加。时光飞逝,当初的游戏玩家们,现在基本天各一方,有的已作古,还有的老态龙钟,倏忽间已跨越了一个世纪。
(未完待续)
2020 05 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