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5-19 11:28 编辑
一、了义偈颂、了义禅诗
二、俗谛禅诗
三、通俗禅诗
四、道家开悟诗
五、理学诗、伦理诗
六、媚俗、渲情诗
------------------------------------------------------
先说说何为“义”,义经常与定相结合,叫作“定义”,就是规定某个事物或是由人类的思想而产生的某个概念的含义。数学里有“定义域”的概念。
就是说,根据人类的有限能力,我们要把某个事物或是某个思想概念在一定的范围加以匡定,以利于区分、记忆与交流。
比如数学中的“定义域”,要有大前提,在一定的条件下来论证你的理论的正确性。比如,人为地规定一个平面,在此平面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但是宇宙中其实不存在这种现象,按照人类的现有认知,两点其实是确定一条曲线,在一个无限大的范围内,连光线也是走曲线的。
在古汉语中,在创字过程中,义又与人结合,形成了礼仪的“仪”字,表达“义”的严肃性。所以“义”字具备着严肃性、精准性的含义在里面。它是用来区分与界定各类事物或是各类思想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让智能生物——人,更好地去区分、记忆与交流的。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字的本义远远不够用。除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以外,又通过指代、假借、引申等手段创出很多字或是字意。此时的意与义比较起来不再象义那样的精准与严肃。趋于模糊与混沌。
当今的诗坛就是利用汉字的这种表意特性而创作所谓艺术的。
由于为了诗词的表意需要,许多诗人经常淡化或无视基本字义,基本汉语行文规范,为了步和、为了拼凑,卖弄诗技不顾一切,打着表达所谓意象的旗号,以所谓的“诗家语”为掩护。经常胡乱搭配词语,制造出大量文理不通、不知所云的烂诗。比如什么“眉激昂”,“血灌回肠”,“草有慈航皆可度”等大量烂诗烂句如皇帝新衣般招摇过市,使本来处于不景气的诗坛更加雪上加霜。
如观上表中所列的六种等级的诗就是依次由“表义”退化为“表意”,由精准严肃退化为混沌模糊的过程。由收摄一心退化为攀援妄心的过程。但是诗门认识不到这一点。深陷于以石崇、李杜为鼻祖的第六类诗所发出的所谓“艺术光环”中不可自拔。如趋火之飞蛾,“义无反顾”。
为艺术而献身,古今中外大有人在。比如欧洲中世纪的一些歌唱家,为了追求声音的完美而把自己阉割。认为介于男女之间的“中和之音”才是世俗世界最完美的。还有日本的相扑运动员,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
这就是为艺术而献身的极端范例。类似的极端现象在诗人群体也同样的存在,比如,诗人群体中患有抑郁症、精神类疾病或是亚健康状态的人的比例普遍要高于普通人群。而在诗人群体中,写现代诗的诗人发病率普遍要高于写格律诗的诗人。陷于写现代诗的诗人思想更是信马由缰,写格律诗的诗人由于受格律约束,有一定的正思维过程,因此情况稍好。
要改变诗门的这种颓势必须要痛定思痛。及时地进行调整,扭转乾坤、拨乱反正。多引导诗人进行正思维,多写弘扬正气、积极向上的诗歌。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诗门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