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3
注册时间2019-10-12
威望717
金钱2857
贡献1649
金牌会员
 
威望- 717 点
贡献- 1649 次
金钱- 2857 枚
|
往事如烟的记忆(七)
文/风啸青花
在B市,我们先后和自治区系统(新疆双重管辖治理结构:自治区和兵团)某地区级边境贸易公司及其所属的二个县的边境贸易公司的商务人员,还有个体、民营的从事边境贸易经营者会面交流。他们主要是来J国谋求钢铁、畜牧产品、棉花、高档轿车等其它稀奇资源类别而来,采取的外贸交易结算方式:一是人民币;二是美元;三是易货贸易形式。
地区边境贸易公司队伍庞大,在B市工作人员就有八名,零星散布在J国各州人员还有七名,带队领导是原地区建行的一位姓W的副行长,在边境贸易大潮的冲击下,毅然决然的辞去副行长职务,受聘就任该公司总经理。他们单独租用了一栋别墅,三层,总面积约有四百多平方米。一次,我们应邀去做客时,恰逢地区一个临时代表团来J国拜访,并慰问在J国的地区外经贸队伍。代表团团长是地区行署维吾尔族S副专员,成员还有经贸委主任,财政局副局长等,我们一干人等肃然起敬,有些忐忑不安。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能够和地区专员面对面座谈交流……如果是在国内,就我们的级别,几乎不可能,何况还分属两个治理系统。
S副专员同志四十多岁,浓眉大眼,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在座的十几个人洗耳恭听了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即兴演讲,受益匪浅。客观公正的说,能够在他这个年龄当上厅局级领导(那个时候,没有五十岁以上,不太可能),这本身就说明他是非常有能力,有水平的。机遇只是个铺垫,一块奠基石,是对个体能力的认可,当其准备跳跃时,正好有个物件可以借用,这个“物件”就是“机遇”!诚如毛泽东主席在矛盾论中关于“内因与外因”的论述。27年前的那次座谈,S副专员的有些观点语言至今我还有记忆……实际上,我自工作始,就有记工作日记的习惯,在J国B市的三个多月中,我记录的一百页日记有二本多。只是多次迁居,不知放在何处也或许遗失了,我也不愿意再去寻找浏览,因为,这会钩起尘封的更多记忆,那样,简单的回味工作历程就演化为复杂的建设工程,从而难以收笔了。
回国后,我曾经到行署办公楼去见过S副专员,他看到我问候了一番,又暗示我愿意到地区工作吗?但我却是没有弄明白其意思,不置可否,也就不了了之。他后来又上调自治区某厅任厅长,再后来就不尽人意,因为一些问题,提前结束了政治生涯。
W总的团队,在他的领导下,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边境贸易做的是生龙活虎,如火如荼。在当时全新疆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的占比,他们名列前十位。二年后,W总被抓,公司倒闭破产查封,其中最大的债权人是为建设银行。因为是同行,该公司的情况本人肤浅的了解明白些。造成如此悲痛的结局原因在于(个人观点):一是W本人是搞金融工作,有广泛的资本融入渠道,但其对企业经营管理不熟悉。企业清盘时,该公司在中亚几个国家总共有约300来万美元流失,不可追回。300万美元啊,在二十多年前是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算算。二是严重高估了人性。他们分散在中亚各国的业务人员,每个人基本上都是独立行动个体,独立操控经济往来,独立财务核算。那些流失的资本,有相当部分都是从他们手中发生。三是那个时代潮流下的结果。改革开放不久,谁都想捞一桶金,谁都想叱咤风云,但市场和现实是无情的。
往事如烟,虽然这些当初鲜活的影像在我面前跳动,但他们却是被历史过早的淘汰出局,可悲又可惜。但那个风云时代不可以忽略,不可以湮灭。他们都是曾经的领航者、弄潮儿。
(未完待续)
2020 05 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