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3
注册时间2019-10-12
威望717
金钱2857
贡献1649
金牌会员
 
威望- 717 点
贡献- 1649 次
金钱- 2857 枚
|
《玩玉》文/风啸青花
我当初非常痴迷于国玉,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新疆和田玉。和田玉中我又特别喜欢她的一个品系…青花玉,那种黑白相间,温润油腻,若江山如画,似风景秀美,探神秘幽境的景色,令人如醉如痴、爱不释手。你可以想象,中国几千年前的良渚、仰韶文化、金沙、红山文化;二千年前汉朝的金缕玉衣等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膜拜?玉,是炎黄子孙的寄托,她升华了祖宗们的精神;凝结、聚集了帝王将相们的躯体和灵魂,以至于我们后来人可以感悟到祖先们的生活方式,世界观的认知状况,内心深处的情怀需求层次等等。
过去我玩玉的心态坦率的说,在喜爱痴迷之外,还有着非常大的投机性。想捡漏,想奢望以低廉的价格收购较高品质的和田玉。从收藏事业本身而论,这当然是无可厚非,谁都是这么个理想追求和欲望心态,完全合乎情理。问题是,大家都想捡漏,都想一夜暴富,有那么多的“漏”可以检吗?会有那么多的廉价又高品质的东西等着你来收购吗?这当然是几率很小、百分之一以内的事情。当你看见采玉人在昆仑山上,在玉龙河中迎着烈日烟尘,忍受着冰雪寒风时的辛苦状况;当你明白了谁都不是傻瓜;当你知道了你对“玉”的认识鉴赏水准还远远不够时,或许你的心理就会坦然释怀点,就不会异想天开的做着天上掉下个蟹黄“馅饼”的美梦了。
曾经在玩玉的一段时期里,只要有机会显摆,有条件出风头,那是绝不会放弃这种“天赐良机”。当与维族玉石商人经过讨价还价收购了一个十分可心的宝贝;在维族巴郎子(少年)处瞒天过海,巧舌如簧的好容易捡了个“小漏”;当在昆仑山边缘的某个小镇里淘得一块珍宝;当你将这些东西搬回家里仔细品味时,猛然间发现其中有一个惟妙惟肖、形态逼真的图案时,这个时候,心情是激动昂扬,简直就是彩霞满天,无与伦比。你会天天把玩这些东西,把她们雕琢成你需要的形态,拿在手里,佩戴胸间,扣挂皮带上。只要看见谁身上有玉,就忍不住的想看看,还要和自己的宝贝暗自比试一番,忱思着价格的高低,哪怕是个陌生人亦如此。
其实,玩玉中的绝大多数人所享受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欢愉和陶醉,仰或是一种“自慰”的心态。在市场不景气的前提下,开店的基本是惨淡经营,维持生计,给铺面拥有者打工;藏玉的是想象着自己的宝贝目前市场价格已达多少、多少万,仅仅是自慰而已。过去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或者说起码在短期内市场很难恢复,需求量快速增加火爆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量的快捷,交通的高速发展,过去那种暴利时代已是过眼云烟,不可逆转。
玩玉藏玉,首先,在于心态。你要把这些天珍地宝当做自己的“不动产”来对待,如此,就会心怀坦荡,而不会焦躁不安。其次,你要深刻的明白什么是“不可再生”之物。你必须准备着投资“未来”,把她们当成传家宝传承下去,在某个时期里,也许就价值连城。再次,任何一样事物,总是在初期会出现暴利现象,当人们熟悉了,知道了,市场必然会趋于平衡,基本不会大起大落,所以,你的投资理念必须打“提前量”,为今后做准备,方能收获满满,这就是“市场预测和价值评估”的原理。当然,这里主要是针对收藏者而非经营者而论。
至于本人,现在的心态完全不同以往,那种捡漏、比试、较劲、痴迷波澜壮阔的心理已随着岁月流逝和心态的平和而渐渐回归自然,心如止水了。
2020 05 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