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2|回复: 6

古诗和建筑现象学:建筑的实用性,情感性和哲学性

[复制链接]

1335

主题

257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098
贡献
2093
金钱
5551

勤勉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20-5-14 1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想思 于 2020-5-15 18:23 编辑

古诗和建筑现象学:建筑的实用性,情感性和哲学性。

亭台楼阁,栏桥柱廊,阙垛城垣,乃至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总是诗词里不厌其烦的话题。这是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建筑美,这种美融合在绘画,文学,诗歌等其他门类的艺术中是理所当然的。

建筑是敏感的,孤独的毡房聆听忧郁的长调,菌生般的楼群决定城市的规模。而楼市的涨落激荡着多少读诗和不读诗的“驿动的心”。古典诗词也是敏感的,风花雪月,雁唳蝉鸣,昏鸦老树,蜘丝马迹都可以让诗人夜不能寐。敏感是艺术的潜质。而建筑在实用性,情感性和哲学性三个方面都是敏感的,那么古典诗词对建筑的依恋就像李商隐的诗说的那样: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建筑艺术是研究空间分隔的一门独特的艺术。空间又分为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绘画,文学,诗歌等其他门类的艺术都不可能直接拥有这样的空间,只能用“意象”来描绘建筑的空间。即便是三维动画还是虚拟的,仍然是“意象”。山川大地长空星汉的自然空间的“美感”是建立在与“人造空间”区隔的基础上的。“融入大自然”的前提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所以建筑的第一个特性是实用性。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建筑的最基本的实用性是提供安全。杜甫面对的是个人生存最基本的问题:“有房无房”。这应该是关于建筑的最敏感的话题,当然可以用敏感的诗词来表达。直到今天“有房无房”仍然是入诗的题材。


易中天:
有灯火的地方必有建筑。
有建筑的地方必有人家。
伴随着黑暗的是
恐惧。
黑暗首先意味着死亡,也意味着
神秘。
遥远往往和黑暗,死亡联系在一起。
遥远和黑暗一样,也是不可测量的。
于是,
人们产生了一个念头,
用一种物质手段,
把自己和
黑暗,遥远,死亡
隔离开来。并在
隔离中求得
安全。
这个手段就是
建筑。

易中天的意思很明白,建筑带来了安全,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感”。建筑还保护人的隐私。服装保护身体的隐私,而建筑保护行为的隐私。安全感的获得和隐私的保护使建筑有了“情感性”。

建筑的意义在于分隔空间。山川大地长空星汉只是占有空间,而建筑是有意图的分隔空间。那么亭台楼阁,栏桥廊柱不同的空间分隔方式必然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如何在诗词里把握和利用建筑的“情感性”自然也反映了诗词爱好者的“功力”。
下文就亭台楼阁,栏桥廊柱等等各自的特点讨论它们的诗意。

一,亭。

亭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空间分隔。亭子没有墙,它和外部的分隔边界仅仅是支撑亭盖的柱子。亭子提供的安全性很有限,遮雨还不挡风。而亭子的情感色彩首先在于它的“不安全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首诗的名字是送别。送别很可能还会在亭子里喝几杯酒,写一首诗。那么在亭子里面的感觉应该是还“在故乡”。喝完酒写罢诗,走到长亭外,就已经是“在路上”了。这就是亭子内外的两种状态。没有墙无遮无拦仍然是两种状态。这就是四个柱子的空间分隔。问题关键在于亭子无遮无拦始终能看到古道看到“芳草碧连天”。古道上的旅途是遥远的,遥远和黑暗一样,也是不可测量的。所以在长亭送别从一开始“不安全感”就冲击着送与被送者的心灵。所以要恋恋不舍一再嘱咐。注意,即便饮酒送别也不能写出在酒楼里摆酒送别的味道。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在驿馆里送别。浥轻尘,柳色新。相对还比较轻松。以亲切为主调。如果放在长亭王维可能就不这么写了。

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在长亭里不见了熟悉的画阁,目断了住惯的高楼,苍凉了些许吧。


柳 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酒楼里面一般不会如此凄怆吧。

李白·菩萨蛮·长亭短亭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竚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首词的关键是解读什么是长亭短亭。解释清楚了,对诗意的理解就畅通了。什么建筑又是长亭又是短亭?亭子的结构是四个柱子加一个顶,这是短亭。建一长串的亭子把短亭拉长了不就是长亭吗?而且这个长廊并不实际存在。是李白的想象,百分之百的“造境”。李白为什么要造境一个长廊呢?是因为伤心碧空竚立,需要一个的心灵宿鸟的归程。只有长廊既是山野自然又和“仁”的人文精神沟通。有说李白是道家,那长廊就是回家的道,大道无形的道。长亭更短亭应该是无我之境也是我造之境。一首词中会涉及不同的场所。既是无我之境又是我造之境的场所是这首词的灵。李白的菩萨蛮是唐词,不是宋词,先知先觉,不愧为“诗仙”。

有网友对此议提出批评:
有个建议,多读些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虽然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可毕竟有个水土不服的问题。刘邦是亭长,他为什么不是所长呢?这就涉及到了乡亭制度。

【“乡亭”制度是我国周代“六乡六遂”制度和汉代“三老啬夫”地方制度的合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老的“乡治”。中国的“乡治”源于三代之前,完备于周。周代乡遂制度最富盛名。周官大司徒在王城所属的百里之内设立比、闾、族、党、州、乡区划,称之为“六乡”。同时还在王城所属百里之外,设遂、县、鄙、酂、里、邻区划,称之为“六遂”。乡遂之官多由本地推举,由周王任命。汉代地方治理实行乡亭之制,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十亭为一乡,乡设立三老、啬夫等职。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乡亭制度,使得王朝的统治不下县,县直以下为乡绅宗族势力所统治,由是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有流民揭竿而起,所谓的将相宁有种乎就大行其道。
有些扯远了,所谓的“长亭更短亭”,言的是旅程呀。

长亭短亭是一乡到一乡的路程。路程长的叫长亭。可是乡亭制度是怎么来的呢?古代的集市都有风雨亭。政府在亭子上插一面旗子管理市场收税。这就叫“旗亭”。这是从汉朝开始的。汉代市场内标志性建筑,市官的官舍。汉代称市亭,也称市楼,并以其上高悬旗帜为标志而被称为旗亭。这是政府和亭的关系。刘邦叫亭长。是先有亭后有亭长的。不是刘邦当了亭长以后再忙着造亭子。

用亭子命名乡村管理制度,这就很“无意识”。后来称驿站为驿亭,还有现代的电话亭岗亭等,虽然它们都有墙壁,乃有“短时停留”的含义,用的是亭的美好意象。王维送别的地方或可以称为驿亭,而王维说在“客舍”,这是“无意识”的强调驿和真正亭的差别。晏殊和柳永或许就是在驿站送别,却强调在亭。说明古人对建筑美的理解是精妙的。

李白在唐朝,从一乡到一乡的路程联想到亭子不可以吗?李白是诗人,从长亭再想到长廊不可以“意识流”一下吗?再者唐朝是有长廊这种建筑的。

王昌龄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历史总在发展的。现在园林建筑就有“长亭设计”的项目。那甲方应该去找社会科学院还是建筑设计院呢?这里我倒是要建议一下,学诗最好学一点建筑现象学。

建筑是体量最大的人造物体。现代技术出现以前,世界几乎除了自然就是建筑。建筑应该比诗词古老。而且建筑本身就有艺术的特质。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艺术必然对诗词产生巨大的影响。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篇著名的现象学的学术论文《建·居·思》。文章劈头就问:

       何为定居?
       建造何以属于定居?

    同时海德格尔提醒读者,这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学思想,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将建造追溯到万物之所属的那个领域。人存在于大地之上。
学术界把建居思归结为建筑现象学。现在我试着用最简短的语句回答海德格尔的问题:
   建造达成定居,定居是安置,即人存在于大地之上。建造是一个过程发生,建造过程本身也被安置,也存在于大地之上,所以建造属于定居。格律诗词也是一个建造的过程发生,所以也是一个定居,也是一个建·居·思的过程。建居思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场所精神”。这对以下的叙述非常有价值。因为格律诗词的创作中,特别是词的创作中“场所”不是写它的实景,而是写场所的“意义”。
具体到李白的这首词,长亭短亭如果仅仅看成是“乡亭制度”就把建筑的“场所精神”忽视了

当事人去的地方不同,气氛也会不同。笔者意在说明亭子是有“感情色彩”和“哲学色彩”的。那么亭子不是在古道边,而是在园林里面有什么感情色彩呢?

欧阳修·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园林里面的亭子的感情色彩在于“在乎山水之间也”。但是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写作者,意可以在山水之间,人却不能全部泡在山水之间。所谓文房四宝,写作一般是在书房里的,书童在侧红袖添香。要既能有在房子里面的感觉又在乎山水之间,那只有亭子了。柱子之内好比是书房,柱子之外是山水,而且欧阳修是“在乎二者之间”的。亭子是雅趣和野趣的结合体。

园林里面的亭子雅趣和野趣的比例是随亭所在的位置而变化的。一般来说在拐弯抹角山不在高的地方的亭子雅趣多一点,而在高山之巅,大道之侧的亭子野趣多一些。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当初就是旅游景点。在山脚下。应该雅趣多一些。

宋·丁臣 题醉翁亭

山僧野老远逢迎,指点清泉笑语同。

近日帝前枢轴老,旧来亭上醉吟翁。

林峦自古名虽胜,事物因人地转雄。

从此州民增壮观,岘山非独有羊公。

山僧野老远逢迎,指点清泉笑语同。还是有雅趣的吧。下面是笔者的蹩脚诗


七律  春分天生桥

黄花时令暑寒平,溯嶂源头胜踏青。

火斧河槽非地设,鬼岩桥构似天生。

莺随筝舞春峡隙,云动山移古圹亭。

桃水胭波凝若紫,浩收远际臼湖澄。


“云动山移古圹亭”原来是“云动山移古圹垠”。笔者觉得用亭比用垠好。天生桥的亭子在山顶。云动山移亭子也在移。而且亭子在山顶可以看的很远。建筑是有感情色彩的。现在这个亭子的感情色彩建立在如下的建筑现象学原理之上:

建筑不但可以分隔建筑内部的空间,而且可以分隔自然空间。比如三亚南海观音的入口处有一排巨大的柱子。不是围墙没有任何实际的使用功能。但是这是一道感情的分隔线。一侧是“凡界”,走进另一侧就到“佛界”了。因为柱子足够高大,使人感到佛法无边,虽然离开百米高的观音立像还有一段距离,人们已经被震撼已经由然起敬。

我是在峡谷里看山顶的亭子,亭子是这样的一条感情分隔线。亭子的下面是“凡界”,而亭子以远是“无想界”。神秘,飘渺,不可知,甚至令人向往。亭子就是分界,空间的分隔。而如果用“古圹垠”那就是“一界”。虽然很广大,但只是想象,没有视觉的冲击,没有现实的空间区别,情感的想象就不会那么强烈。


天生桥的亭子是充满野趣的,对比醉翁亭你可以感觉野趣和雅趣的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亭子,都是和建筑的外面连通的。都“在乎山水之间”。如果改成这样“云动山移古圹阁”“云动山移古圹楼”,阁,楼是和外面相对封闭的。首先是对人和自然的分隔。那原先亭子对“凡界”和“无想界”的分隔就在情感上大大减弱了。相信读者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云动山移古圹阁”“云动山移古圹楼”没有什么诗意。

这里“凡界”和“无想界”就涉及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了。已经看见了哲学的影子。中国古典哲学几乎就是从研究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开始的。而建筑又和诗词密切相关,那么中国古典哲学必然和古典诗词密切相关。关于建筑的哲学性以及对诗词的影响,笔者将用专门的章节讨论。

对亭就谈这么多。关于“台”以及其他建筑的感情色彩请听下回分解。




2377

主题

15万

帖子

48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兼九州雅集区首席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6080
贡献
152342
金钱
1703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14 12: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佳作高亮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7

主题

15万

帖子

48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兼九州雅集区首席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6080
贡献
152342
金钱
1703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14 12: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诚谢先生赐雅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2135
贡献
18362
金钱
214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5-14 13: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宏论,受益匪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7

主题

15万

帖子

48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兼九州雅集区首席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6080
贡献
152342
金钱
1703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15 06: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提赞再赏。隔屏问候先生早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7

主题

15万

帖子

48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兼九州雅集区首席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6080
贡献
152342
金钱
1703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15 06: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提赞再赏。隔屏问候先生早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