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汤革三 于 2020-5-10 17:15 编辑
百家争鸣:(节录转发) 话说“老干体” 作者:刘宇辉 不论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老干体”这个名词已是既成事实的存在。但每个名词不会无端出现,到底其产生有何原因?又说明什么现象或问题呢? 我们知道,历史以来,最为普遍的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之外,还有咏史诗、咏怀诗、讽刺诗、哲理诗、政治诗等杂诗,古诗词发展到现代,更具有范围内容的宽广性和思想灵魂的革命性。 古诗词原来的含蓄美固然是美,但大胆开放、直抒胸臆等自然也是美。 当含蓄美遇上直率美,正常情况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你不以玩弄深奥或故弄玄虚为美,他不以胆大妄为或假装天真为美。 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老革命们肯学肯干,才能突破重重包围、赢得天下民心,和人民共同白手起家。他们的精气神及实干精神振奋人心。 “号子喊得响,干活干得靓!”褒义的“老干体”就是抒情言志或叙事说理诗:注重生命力、主张开拓创新、歌颂民主及自律、讲究思想内涵及哲理、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等,事无巨细,情无藏奸,理无歪论,“老干体”和正能量同在。 “老干体”历史渊源以久,如:“风雅颂”中的《商颂 玄鸟》是宋君祭祀并歌颂祖先的乐歌。褒义的“老干体”通俗易懂,情理交融,为人们所喜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美女借项羽讽刺南宋政府的懦弱,表达了惊天地泣鬼神、不畏强敌、誓死一搏、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史杜甫推己及人、心忧天下,要解决寒士困境的美好愿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难得糊涂的板桥先生紧守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 褒义也好,贬义也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曲《沁园春 雪》折服天下文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相结合,毛泽东诗词被认为是最美“老干体”。没有人否定存在蜕化变质的老干参与私有复辟腐败,这是发展问题的另一回事,需要肯定的和需要否定的并不矛盾,因为每一个社会均是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中前进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对“老干体”古诗词贬义和褒义的若干较量或讨论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毛泽东时代不注重传统文化的谣言不攻自破,没有其鼓励人们学习进取之因,焉有其古诗词遍地开花之果。 “老干体”,传承于古诗词中,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杂诗,反映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价值观等方面的哲理及志向。(体现了)普通劳动者参与创作的鱼水之情,(体现了)抒情言志或叙事说理诗的生死,如何发展拭目以待吧。 2018年6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