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桂水渔樵 于 2020-5-8 19:17 编辑
品读静影沉壁先生的《七律 无题》诗
七律·无题/静影沉壁 望盡巫山日渐沉,東風不見暖君心。 佛前香火单头热,案上清杯独手斟。 常有鳴虫惊好夢,复逢闪电斷佳音。 春歸柳絮桃花落,醉到酣時泪洗襟。
大凡诗人写诗都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怀,因为诗词本身就是一门书写人类心灵的文学艺术形式。当诗人看到如画之美景,或要表达思慕之情感,诉说人生之悲欢,抒发个人之抱负和记叙时势之衰荣时,会情不自禁地以诗词的形式吟咏。我们在读古人诗的时候,由于不太了解古人创作诗词时的时代背景,不太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状况,有时候又不太明白作者的表现手法,所以导致我们在欣赏诗词时没有深入的体会。
我们欣逢盛世,处于伟大的民族复兴时期,每位诗人都是文化复兴的重要推手,都愿意国家强盛,民族兴荣,都愿意看到江山秀美,人居和谐,都不愿意天灾人祸。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出现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和一些心怀叵测的国家诋毁中国,让诗人心生沉重和愤慨之情,纷纷捉笔抒发情怀,写出了很多精华诗作。我在这里所品读的这首由静影沉壁先生吟咏的《七律•无题》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于2020年4月7日发表在《大中华诗词论坛》龙江文苑版块上。这首诗标明是“无题”,实则无题胜有题。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以“无题”为题的诗文,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举国上下共同抗疫是个大题材,作者显然不愿意直接显露主旨,是想含蓄一些,以求达到诗歌深邃的意境。
诗的首句用“望盡巫山日渐沉”起兴,一开始就表现出抑郁、沉重的心境,一个“沉”字就勾勒出全诗所要表达的意旨。紧接其后的一句就是“東風不見暖君心”。春天多东风,夏天多南风,秋天多西风,冬天多北风是自然规律,作者用东风点出时间是春天,正是一年春好处的时候,和暖的春风却不同往年可以“暖君心”,递进一层表达沉闷的心情。这里的“君”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依我看,它应当是指千千万万宅居避疫和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所有人的心情。 颔联承上启下,“佛前香火单头热”目光由远处拉回近处,从字面看,供佛的香火还在燃烧着,但是,香火只是单头热,所谓的佛们、菩萨们并没有大发慈悲驱散病毒,空负人们的热望,所以是单头热。接着用“案上清杯独手斟”转为下一层意思,表述诗家忧心忡忡,只有以酒浇愁。一“单”一“独”,充分表现了封城、封路抗疫的孤寂和忧虑,真正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项联“常有鳴虫惊好夢”又进一层,菩萨们不管事也还罢了,最可恨的是“鸣虫”们嗡嗡叫,正如毛泽东词中所说“小小环球,有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一样,他们妄图破坏我们伟大的复兴梦,时常出言贬损我们伟大的国家。紧接着“复逢闪电斷佳音”一句,说明一些不怀好意的“友邦”平地掀风雷,侵我海域,占我疆土,三番五次地骚扰,企图阻挠我们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断送我们的成果。诗中的“复”字表明不是一次,而是多次故伎重施。
尾联“春歸柳絮桃花落”阐明春天要归去,柳絮飞扬,桃花尽落,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到底要延续到何时?难以想象。“醉到酣時泪洗襟”与“案上清杯独手斟”相呼应,结得巧妙。
纵观全诗,作者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表达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平实,意旨含蓄,构思巧妙,韵味悠长,不愧精品佳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