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9

【转】古风《皎然的“取境”说》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57

帖子

65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49
贡献
1903
金钱
2332
发表于 2020-5-8 09: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皎然的「取境」说

古风


皎然对于意境美学发展史的特殊贡献是提出了「取境」说。在他之前,荀子和刘勰都谈到了「取象」问题,或关乎《礼》,或关乎《易》,与诗无关且不说,还欠周详。皎然继承了前人的「取象」说,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论述了「取境」问题。所以,他的意境理论便以「取境」为核心,亦以「取境」为特色。


1.取什么「境」?这是取境的前提,关乎到对于「境」的理解。皎然虽在诗论中对「境」未作解释,但却对「境」钟爱备至。因为,他童年时即入佛门,一生居住在吴兴东溪草堂,是「江东名僧」之一。所以,他开口「众妙之门」,闭口「空王之道」,尤喜谈论禅境。如他说:「境非心外,心非境中,两不相存,两不相废。」(《皎然集》卷八)心外之物非境,心中之情亦非境,那么这「境」就是「无」,就是「空」了,所以说「两不相存」;然而,禅宗又认为法身遍一切境,因而这「境」又无处不在,故说「两不相废」。这种矛盾的世界观表现在意境论中,就是:既承认心外之物是「境」,又承认心中之情是「境」;既承认象内之实境,又承认象外之虚境。皎然在《诗议》中有一段谈诗境的话就是这样:「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象,而无定质,色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可见「境」非一端:既是心外之物,如景,如风,如色;又是心中之用,如心。既是象内之实境,如可睹之景,可闻之风,妙用之心,众象之色;又是象外之虚境,如不可取之景,不可见之风,无体之心,无定质之色。皎然还喜欢以「境」字入诗,据我见到的,就有十多首诗。如「苍林有灵境,杳映遥可羡」(《皎然集》卷一)。「偶来中峰宿,闲坐见真境」(《皎然集》卷二)。这是以苍林、山峰为境,境即景。「释印及秋夜,身闲境亦清」(《皎然集》卷一)。「持此心为境,应堪月夜看」(《皎然集》卷四)。这是以心为境,心即境。前者是物境,后者是心境。也有两者相合的,如「为依炉峰住,境胜增路情」。「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这是物境与心境的统一,即意境。因此,在皎然看来,「境」包括物境、心境和意境三种涵义。这与王昌龄的「三境」说是不同的。


2.如何「取境」?这属于美学方法论问题,它取决于意境美学观。皎然基于他的意境美学观,提出了两种具体的取境方法:一是「取象」与「取义」结合的方法。他认为,物即境,心即境,「两不相废」。那么,取境时也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即到现实生活中「取象」,「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之「万象」,都是采取的对象;同时,还要「取义」。「义」也包括两个方面,或为客观之意,即「象下之意」,如禽、鱼、草、木等所含之意。如雎鸠鸟,《毛传》云:「挚而有别。」朱熹《诗集传》云:「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这就是雎鸠的「象下之意」;或为主观之意,即诗人心中之意。如刘勰所说:「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文心雕龙·比兴》)由雎鸠鸟「挚而有别」之意想到后妃姒氏「幽闲贞静之德」(朱熹语),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构成具有象征意味的「两重意」(《诗式》)。凡类似此等之意,都是「取义」的对象。根据「假象见意」(《诗式》)的造境原则,取境时要将「取象」和「取义」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二是「苦思」与「灵感」结合的方法。这一点在王昌龄看来是「构境」,但在皎然看来却仍是「取境」。就是说,他认为,「境」有物境,有心境,所以,取境时就不仅要到现实生活中去取,也要到诗人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去取。前者的取法是「取象」与「取义」相结合,后者的取法是「苦思」与「灵感」相结合。刘勰认为,苦思作文,是「伤神」、「伐性」和「驱龄」(《文心雕龙·养气》)之举,所以「无务苦虑」,「不必劳情」(《神思》),要「投笔」、「逍遥」(《养气》),以待灵感。王昌龄继承了刘氏的观点,也反对苦思,「境思不来,不可作也」。刘、王之后,此论大昌。然而,只有皎然持不同看法。他认为,有人说「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是一种新的看法。对于灵感,他也有新的见解。认为,灵感并非「神助」,也不是守株待兔而能济事的,而是「积思」和「精思」的必然结果。这在当时也是惊世骇俗之论,对后来李贽等人影响很大。因此,他认为,既要在「至难至险」的苦思状态中取境,又要在「意静神王」的灵感状态中取境,有时甚至要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3.关于「取境」的审美要求。皎然认为,诗歌意境的审美品位、风格和价值,都取决于「取境」。因而他对「取境」问题特别重视,对此提出了六点审美要求一是高,即「情高」(《诗式》),情感境界要高,如「极天高峙,崒焉不群」。「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二是逸,即「气逸」,意境气势要逸,如「气腾势飞,合沓相属」,有「飞动之趣」。「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三是静,即「意静」,「非如松风不动,林(「林」和「未」之间缺一字,帖上变成乱码。此字「犬」字旁右边一个「穴」字。──寒枫注。)未鸣,乃谓意中之静」。意境应如「修江耿耿,万里无波」,具有闲静之美;四是远,即「意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意境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具有「文外之旨」;五是新,即创新。「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皎然集》卷三)。要用新眼光,看新风景,再取新境。见人之所未见,为「至难」;取人之所未取,为「至险」。所以,在「至难至险」处取境,就是新。因此,他反对「偷语」、「偷意」和「偷势」,反对王昌龄所主张的到古人那里取境;六是自然,即「风流自然」。皎然谈取境,反对走极端,一切以自然为美:要苦思,「至苦而无迹」;要高,「高而不怒」;要逸,「逸而不迂」;要险,「至险而不僻」;要新,「新而不诡」。这是「偏正得其中」的总的审美要求。


皎然的「取境」说是独特、深刻和系统的。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80
贡献
13807
金钱
16816
发表于 2020-5-8 09:5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对牛弹琴,奶牛的产量还会提高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57

帖子

65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49
贡献
1903
金钱
2332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0: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0-5-8 10:00
估计对牛弹琴,奶牛的奶产量还会提高一些。

巴洛克风格的还行。若是重金属摇滚,牛群恐怕会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5-8 10:0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有律到而境不能到者。

点评

所谓平仄无误、标点不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8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57

帖子

65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49
贡献
1903
金钱
2332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9: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5-8 10:09
诗有律到而境不能到者。

所谓平仄无误、标点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57

帖子

65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49
贡献
1903
金钱
2332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5-8 10:54
从“象”到“境”,反映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意识的发展。《易传》的“立象以尽意”说以及庄子关于言意关系的见 ...

梳理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5-8 23: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不错,阐述也通.是个好的开始.
仅仅阐述还不是自己深刻的认识.
深刻的认识是使之成为自己的思维基础/思维方式.
有了这个思维基础和方式,结果或结论就是不一样的结果或结论.
开始,然后无非是三种结果,一是继续前进,步步深入或攀高,二是到此为止,三是废而不用.
希望好的开始,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这需要时间和毅力.

点评

这类文章摸摸都是,大概十多年前就读到了,顺手摘一摘出来供大家分享。 有空再共享。转载而已,不代表我的观点,也不代表我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8 2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57

帖子

65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49
贡献
1903
金钱
2332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23: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5-8 23:24
此文不错,阐述也通.是个好的开始.
仅仅阐述还不是自己深刻的认识.
深刻的认识是使之成为自己的思维基础/思 ...

这类文章摸摸都是,大概十多年前就读到了,顺手摘一摘出来供大家分享。
有空再共享。转载而已,不代表我的观点,也不代表我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

点评

那我就明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8 2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5-8 23: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雨 发表于 2020-5-8 23:30
这类文章摸摸都是,大概十多年前就读到了,顺手摘一摘出来供大家分享。
有空再共享。转载而已,不代表我 ...

那我就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