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7

借音对(借声对、声对、谐音对)

[复制链接]

1674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406
贡献
22258
金钱
292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1 17: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论版有借音对的争论,我这里发点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只供参考不参加讨论。借音对(借声对、声对、谐音对、谐音双关对、借韵对、字对、假对、偶然对)
双关的修辞,使得词语表面是一种意义,里面又是一种意义,并且往往里面的意义才是主要的。这样一来,使用双关手法,就可以产生一种谐隐的效果。谐,即诙谐幽默,强调的是幽默感;隐,即内涵深隐,强调的是神秘感。谐隐,就是在幽默之中寄托嘲讽或劝谏或自省或言志之意。
双关对或谐或隐或谐隐均有借对(假对),可假色、假数、假义、假声。借对分借义对与借音对。借音对,“即音相谐而义不同之字可借作对仗。”王力先生云:借对“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
借音对是借对中最大的一类。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句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借音对又叫借韵对(见林正三《对仗十七法》),又称借声对,也叫声对、字对、奇对、假对、偶然对、借韵对等等。声对是它最早的叫法,见《文镜秘府论》中二十九种对。借音对是利用汉字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异读字的特点,借某些字的读音与所对应的字进行组合,形成对偶。所借之音是因读音而借用,属于借对,与其本字意义没有关联。
借声对从修辞上说也是飞白,是一种故意错。
有关的解说如下:
①声对
《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第十六,声对。
或曰:声对者,若晓路、秋霜;“路”是道路,与“霜”非对,以其与“露”同声故。
或曰:声对者,谓字义俱别,声作对是。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路”是途路,声即与“露”同,故将以对“霜”。
又曰:“初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茑”,草属,声即与“鸟”同,故以对“蝉”。
按:“路”谐音“露”,可与“霜”对,“茑”谐音“鸟”,可与“蝉”对,此对法,今人称为借音对。这是异形同音词的借音对。(刚刚按  这又是字侧对,蝉之虫对茑之鸟
②字对,在《文镜秘府·二十九种对》中“第十五,字对。或曰:字对者,若桂楫,荷戈,‘荷’是负之义,以其字草名,故与‘桂’为对;不用义对,但取字为对也。”这是同形同音词的借音对。
③假对,在《文镜秘府·二十九种对》中“第廿五,假对。诗曰:‘不献胸中策,空归海上山。’(按  见皎然《诗议》)这里的策,借其音为‘泽’与‘山’对。”此与第十六的“声对”相同。
诗家有假对,本非用意,盖造语适到,因以用之。若杜子美:“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按  见《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韩退之“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按  见《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借“丹”对“白”,借“爵”对“鱼”,皆偶然相值;立意下句,初不在此。而晚唐诸人,遂立以为格。贾岛“卷帘黄叶落,开户子规啼”(按  见《寄武功姚主簿》),崔峒“因寻樵子径,得到葛洪家”(按  此乃卢纶《过楼观李尊师》诗)为例,以为假对胜的对,谓之高手,所谓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也。(蔡启《蔡宽夫诗话》)
唐诗家有假对律曰:“床头两瓮地黄酒,架上一封天子书”,又“三人铛脚坐,一夜掉头吟”(按 此为张杰诗句),又“须欲沾青女,官犹佐子男”等句是也。或鄙其不韵,如杜子美“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按  见《恶树》),又“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按  见《寄韦有夏郎中》)。杜牧之“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悬”(按  见《商山富水驿》),亦用此律也。(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七)
“陵阳谓对偶不必拘绳墨”:尝与公(指韩驹,陵阳先生。范季随向他学诗)论对偶,如“刚肠欺竹叶,衰鬓怯菱花”(按  此为宋朝杨黎州句),以镜名对酒名,虽为亲切,至如杜子美云:“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按  见《九日》),直以菊花对竹叶,便萧散不为绳墨所窘。公曰:“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按  见杜甫《恶树》)盖借枸杞以对鸡栖。“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按  见杜甫的《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人远如凫鸭然,又直以字对而不对意,此皆例子,不可不知。(韩驹、范季随《陵阳室中语》)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云:“洪觉范(慧洪觉范(107l-1128),又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按  见李商隐《游山寺》);以‘红’对‘子’(谐紫)。‘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按  见陈郁《僧迁居》)以‘十’对‘迁’(谐千)。《朱子儋诗话》谓其论诗近于穿凿。余谓孟浩然有‘庖厨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按  见孟浩然《裴司士见寻》厨一作庖);以‘鸡’对‘杨’。老杜亦有‘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按  见《恶树》)以‘枸’对‘鸡’。韩退之云‘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按  见《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以‘鱼’对‘爵’。(按  以上都是借音对)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有此格,何谓穿凿哉?”
张子容(按  唐玄宗时人)《逢孟浩然》诗:“樽开拍叶酒,灯发九枝花”,借“柏”字作“百”字也。张乔(按  唐咸通时人)《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借“下”字作“夏”字也。刘宾客(按  即刘禹锡):“清秋方落帽,子夏正离群”,不独“夏”对“秋”,而“子”亦借作“紫”,对“清”字也。梁揆《雕鹗离风尘》诗:“高腾霄凤渚,下睨塞鸿宾”,借“渚”字作“主”字也。杜甫《哭李常侍》诗:“次第寻书扎,呼儿捡赠诗”,借“第”字作“弟”,对“儿”字也。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鸿”字作“红”字也。(宋/黄彻《䂬溪诗话》又见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三)
有借字音相对者,谓之假对。如“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按  见杜甫《恶树》),“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按  见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借“枸”作“狗”,一借“杨”作“羊”。“根非生下土,叶不堕秋风”(按  见张乔《试月中桂》)、“五峰高不下,万木几经秋”(按  见《赠隐者》句,作者不知),俱借“下”作“夏”。“因游樵子径,得到葛洪家”(按  见卢纶《过楼观李尊师》),“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按  见贾岛《寄武功姚主簿》)、“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按  见《游山寺》句,作者未知),以“红”、“黄”对“子”,皆假色也。“白首为迁客,青山绕万重”(按  见郑谷《寄南浦谪官》)、“闲听一夜雨,更对柏岩僧”(按  见《宿柏岩》句,作者未知),以“迁”对“万”,以“柏”对“一”,皆假数也。(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一)
“天子居丹扆,廷臣献六箴”(按  典出自李德裕上《丹扆六箴》),此省题诗也。“白发不愁身外事,六幺且听醉中词”(按  《绿腰》是唐、宋乐舞大曲名,属唐“软舞”类。又名《六幺》、《录要》、《乐世》。舞者穿长袖窄襟舞衣,舞姿轻盈柔美。动作以舞袖为主。节奏由慢转快,舞态之飘逸敏捷,有如鸿鸟惊飞。《六幺》音乐流传极广,故有“六幺水调家家唱”的诗句,也常作为琵琶曲独奏。《琵琶行》中有“初为《霓裳》后《六幺》”),此律诗也。二公之所以对者见之于诗,无非借数而已。《周以宗强赋》(按  此为建炎四年(1130年),礼部尚书谢克家参定的出题式):“故苍箓之兴起,始诸姬而阜康。”《东门种瓜》诗:“青门无外事,尺地是生涯。”二公之所以对者见于赋诗,无非借数与器而已。诗吏以“皇眷”对“紫宸”,曲词以“清风”对“红雨”,或以“青州从事”对“乌有先生”,或以“披绵黄雀”对“通印子鱼”。“因朱邪之板荡,致赤子之流离”(见《类书集成》,又见宋/沈括 《梦溪笔谈·文艺二》:“如‘自 朱邪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邪’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按  见刘禹锡《陋室铭》),是皆老于文学而见于骈四俪六之间者,自然假借使得好,不知脍炙几千万口也。尝记陈季陆应行先生举似作赋之法,用“高皇”对“小白”。(宋/俞成《萤雪丛说•声律对偶假借用字》)
借音对的作用:两词相对,如果在语义上毫无关系,不能形成工对(同类词语的互对,之前的文章有介绍,)但其中之一有同音字与对方为工对时,就可以借其语音近同,用甲字的同音字与乙字相对,形成音读上的“同类对”,间接满足词语工对的需求,可为对仗工整增色。利用汉字的一字多音的特点,言在此而意在彼,往往可起到诙谐的效果。“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何)藕(偶)杏(幸)梅(媒),是幽默应答。再如“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锯(句)蹄(题),则是诙谐嘲讽。

1674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406
贡献
22258
金钱
292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7: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借音对与借义对的区别1.借音对也可叫谐音对(谐音双关对),借义对的词则是同形关系(双关对),这就是区别,也就是说借音对所借的义,与词本身无关;借义对所借的义与词本身有关,这个词是多义词,所借义是表里关系,言在此意在彼;2.其次借音对的借字与实用的字为音同形异,借义对的借字与实用的字为音同形也同。3.借义对中有颜色对,借音对中也有颜色对(假色);借义对当然是借“义”,但借音对中也有借义的。那么二者的区别在哪儿呢?当二者都用上借义这条时,区别的难点在于它们用的都是同形字,不必改用其他字。
辨析:借音对中的假义对,是借用同音词的义类对举形成词语同类工对格式。所谓同音词(“同音异义词”的别称),就是音同义不同的词,同音词的声、韵、调完全相同。它有两类,一类是同形的同音词,另一类是异形的同音词。同形的同音词不是多义词:①同音词的各个词的词义毫不关联;同形的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则有明显的派生意义。②同音词是指一组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③同音词在语言中可以用来构成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多义词当然也是同形,但各义项之间是有渊源的,它在对仗中可形成双关对仗。
同形的同音词与多义词是借对中的难点。实例辨析
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唐/杜甫《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五言排律的第四联。北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假对》云:“诗家有假对,……若杜子美‘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借丹对白,……而晚唐诸人,遂立以为格。”“丹灶术:道士炼丹之术。”“丹”在诗中是“丹药”之义,但借其另义“红色”,与“白”构成颜色类的对仗。“丹药”与“红色”义似无关联,应为同音词的借义借音对。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唐/杜牧《商山富水驿》)○颔联。虽然也是借对中的颜色对,但“朱”是同音词(指同形的同音词),是姓也是颜色。属于同音词的借义借音对(谐音双关)。
杜若芳州翠,严光钓濑喧。(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此以“杜”与“严”为人姓相对也。又有“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悬”,此乃以“朱云”对“白日”。皆为假对,虽以人姓名偶物,不为偏枯,反为工也。(吴聿《观林诗话》)属于同音词的借义借音对(谐音双关)。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颔联。“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它们是同音词,却无任何意义上的瓜葛,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同音词的借义借音对(谐音双关),而不是借义对中的双关。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元/乔吉《水仙子•乐清箫台》)一句借“清”的同音字中的颜色词“青”,三句借“仙丹”之“丹”的另一义“丹色”之“丹”,所借的音与义既与二句的对应词“碧”形成工对(颜色对),又分别与一句的“苍”三句的“青”形成工对(句中颜色对自对而又三句相对)。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访》)○颈联。是借音对。“杨”没有羊义,这个谐音双关(纯借音)中,杨要换成羊才行。前数例的谐音双关不必换字,这例的谐音双关要换字才能训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4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406
贡献
22258
金钱
292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7: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借音对中有几个出色的小类:
1.假数对
是借用同音数目字形成词语同类工对的格式。
樽开柏(百)叶酒,灯发九枝花。(唐/张子容《除夜乐城逢孟浩然》)○颔联。
白首为迁(千)客,青山绕万重。(唐/郑谷《寄南浦谪官》)○颔联。
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宋/陈郁《移居》,或作《僧迁居》)。对句“迁”假借为“千”与出句“十”相对。宋/景淳《诗评》称之为“假数对格”,清•冒春荣《葚原诗说》称之为“假数”。
閒听一夜雨,更对柏(百)岩僧。(《存余堂诗话》)
六燕相停,试铨衡次轻重;乙(一)鸿辽远,欲审别其飞翔。(宋/陆佃《谢吏部尚书表》)扇对。
千里思君,午夜挑灯。(元/任昱《折桂令•饯尹希善之宁国尹》)借“午”的同音字中非颜色词“五”与“千”形成工对(数目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4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406
贡献
22258
金钱
292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7: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假色对(假色对格)
是借用同音字形成的颜色词互对同类工对格式。
王力说:“借音多见于颜色对;至于其他的对仗,就不大显明了。”杜诗中的借音对的确以颜色对居多,但也有一些其它借音对。宋/景淳《诗评》称之为“假色对格”,清/冒春荣《葚原诗说》称之为“假色”。
a.多数只出现在一联中
献纳纡皇(黄)眷,中间谒紫宸。(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第十五联。南宋/俞成《萤雪丛说•律声对偶假借用字》云:“诗史以‘皇眷’对‘紫宸’……自然假借,使得好不知脍炙几千万口也。”“皇”和“黄”谐音借以与“紫”构成了颜色类的对仗。
唐诗家有假对律曰:“床头两瓮地黄酒,架上一封天子(紫)书。”(宋/邵博《闻见后录》)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黄)恩只许住三年。(唐/白居易《西湖留别》)○颔联。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黄)州春色阑。(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之作》)○首联。
事直皇(黄)天在,归迟白发生。(唐/刘长卿《送穆谕德》)○颔联。
云陛褰(qian)珠(朱)扆,(yi),天墀覆绿杨。(唐/贾至《侍宴曲》)○首联。
马骄珠(朱)汗落,胡舞白蹄轻。(唐/杜甫《泰州杂诗》)○颈联。
天子居丹扆,廷臣献六(绿)箴。(宋/俞成《萤雪杂说》载省题诗)
白发不愁身外事,六(绿)幺且听醉中词。(宋/俞成《萤雪杂说》载省题诗)
青门无外事,尺(赤)地是生涯。(见宋/俞成《萤雪丛说》中《东门种瓜》)
鸿(红)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倒数第二联。
谈笑有鸿(红)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残春红药在,终日子(紫)规啼。(《游山寺》见俞弁《逸老堂诗话》)
卷帘黄叶落,鎻印子(紫)规啼。(唐/贾岛《寄武功姚主簿》)○第八联。鎻,锁。
通印子(紫)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宋/东坡《送牛尾狸与徐使君》)○颈联。
沧(苍)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唐/杜甫《独坐》)○颈联。
东郭沧(苍)江合,西山白雪高。(唐/杜甫《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颈联。
一卧沧(苍)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尾联。
寄身且喜沧(苍)州近,顾景无如白鬓何?(唐/刘长卿《江舟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颈联。鬓或为发。
沧(苍)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李商隐《锦瑟》)○颈联。
曾经沧(苍)海千重浪;又过黄河一道桥。(兰州河神庙联)借“沧”为“苍”,与“黄”相对。
思家步月清(青)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颈联。
白膀千家邑,清(青)秋万估船。(唐/杜甫《白盐山(白盐崖高千馀丈,在州城东十七里)》)○颈联。
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青)秋。(唐/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其二)》)○颔联。
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青)露沾。(唐/杜甫《严郑公阶下新松》)○颈联。
紫诰鸾回纸,清(青)朝燕贺人。(唐/杜甫《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第五联。
白日移歌袖,清(青)霄近笛床。(唐/杜甫《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其二)》)○首联。
清(青)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唐/杜甫《季秋江村》)○颔联。
解龟生碧草,谏猎阻清(青)霄。(唐/杜甫《哭王彭州抡》)○第八联。
城府开清(青)旭,松筠起碧浔。(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长诗。
白首中原上,清(青)秋大海隅。(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第五联。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青)秋。(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第六联。
天黑闭春院,地清(青)栖暗芳。(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三)》)○第三联。
黑如湾澴底,清(青)见光炯碎。(唐/杜甫《万丈潭》)○第七联。
野鹤清(青)晨出,山精白日藏。(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七)》)○颈联。
西山白雪三奇戍,南浦清(青)江万里桥。(唐/杜甫《野望》)○首联。
莫度清(青)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唐/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尾联。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青)露沙。(唐/温庭筠《处士卢岵山居》)○颔联。
清(青)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宋/陆游《东湖新竹》)○颔联。
清(青)江无限好,白鸟不胜润。(宋/王安石《江亭晚眺》)○颔联。
疏影横斜水清(青)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梅花》)○颔联。
叶领波光翻绿梦,花留霞影共清(青)风。好趁新诗说冷暖,何须就(旧)句论雌雄。○律诗对仗之借对一类文章中的例子。正好把它们组成一首折腰体诗。
尧天舜日舒清(青)景;晋水泉山映紫云。(对联)
香絮引鱼吞绿波,落花惊蝶梦南(蓝)柯。(元/乔吉《折桂令•问春》)借“南方”之“南”的同音字中的颜色词“蓝”与“绿”形成工对(颜色对)。
b.上下联皆借
因寻樵子(紫)径,为到葛洪(红)家。(唐/崔峒《山行》)
白水渔(鱼)竿客,清(青)秋鹤发翁。(唐/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首联。渔(鱼)又是字侧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4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406
贡献
22258
金钱
292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7: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3.一联通假字对
凡借音对的字都可说是通借字。可以先借后对,也可以先对后借。可以用于一句,也可以上下联都用。可一个地方用,也可几个地方用。可以同位对,也可以异位对。实际就是对仗中故意用错字别字,即飞白。把借数借色除外,其他借音对都放在此。
a.诗词曲中
庖厨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唐/孟浩然《裴司士见寻》)○颈联。厨一作庖。以“鸡”对“杨”。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唐/杜甫《恶树》颈联)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云:“唐诗家有假对律……如杜子美‘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鸡栖:皂荚树一名鸡栖。”“枸杞”借音“狗起”,与“鸡栖”相对。“枸”借音“狗”,与“鸡”字面义构成鸟兽虫鱼类的对仗。“杞”(起)与“栖”构成动词类对仗。
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唐/杜甫《哭李常侍峄二首》)○颈联。以“第”(弟)对“儿”。
鸣鞭走送怜渔父,浇盏开尝对马军。(唐/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七绝尾联。“渔”谐音“鱼”,与“马”字构成鸟兽虫鱼类的对仗。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唐/杜甫《忆幼子(字骥子,时隔绝在鄜州)》)○五律首联。借用“歌”的音同字“哥”,与“子”字构成人伦类的对仗。
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唐/杜甫《得弟消息二首(其二)》)○颈联。借“理”的同音字“里”,与“端”字构成方位类的对仗。
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唐/杜甫《哭李常侍峄二首(其二)》)○颈联。次第:按次序。“次第”与“呼儿”本不相对,但“第”借音“弟”,与“儿”形成人伦类的对仗。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如‘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之句,亦是假以‘第’对‘儿’,诗家此类甚多。”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亦云:“周舍《上云乐》:乃欲次第说。《释名》:第,第也,言次第相生也。则第字本与弟相通(按  指通假字),故可对儿。”“不管第与弟是否相通,这里与‘儿’相对都是纯字面的,而且是通过声音的转换完成的。”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一)》)○颈联。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诗下注:“峣,音尧,故与禹作借对。”“尧”与“禹”构成人名对。
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唐/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颔联。以“鱼”对“爵”。
舴艋猿偷上,蜻蜓燕竞飞。(唐/司空图《杂题九首其八》)○首联。借出句“舴艋”(古代一种小船)为“蚱蜢”,与对句的“蜻蜓”构成鸟兽虫鱼类对仗。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唐/张乔《试月中桂》)○第二联。借“下”为“夏”,以对下句之“秋”。本例先借后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丝”对“灰”。借“丝”为“思”,谐音双关。本例先对后借。
越井人南去,湘川水北流。(唐/贾至《送陆协律赴端州》)○首联。“流”借同音“留”与“去”字对。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唐/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第二联。“楠”借同音“男”与“母”字对。
五峰高不下,万木几经秋。(唐/沈佺期《回波词》)“下”借同音“夏”与“秋”字对。
高腾霄凤渚,下睨塞鸿宾。(宋/梁揆《雕鹗离风尘》)“渚”借同音“主”与“宾”字对。
归燕年年,离恨绵绵。(元/张可久《朝天子•春思》)双借音对,借“归”的同音字中非颜色词“闺”,再借“燕”的同音字中非颜色词“怨”,“闺怨”与其对应词“离恨”形成工对(人事对)。
好趁新诗说冷暖,何须就句论雌雄。(今人诗)“就”借同音“旧”与“新”字对。
b.对联中
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不唯“赤”对“朱”,“耶”(爷)对“子”,而“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也。
好趁新诗说冷暖;何须就句论雌雄。○就,旧。
司马懿闻香回马;诸葛亮见机出山。(陕西咸阳市烧鸡店联)此联未直接炫耀该店的烧鸡如何好,生意如何兴旺,而是通过“司马懿闻香回马”来暗示烧鸡的风味独特,引来了见“机”出山的诸葛亮。下联的“机”和“鸡”谐音,一字双联,言此而意彼,饶有风趣。
碌碌人间如梦幻;茫茫宇宙本空虚。(肖大志题佛教联)茫茫,忙忙。
刘寄奴含羞报春花;徐长卿砒霜采腊梅。○砒谐披。
白头翁贝母过连翘;红娘子灵仙栽仙果。○贝母,背母;连翘,连桥。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红娘子相思配宾郎。○宾郎,槟榔。
密陀僧佛手摘白果;金樱子归身戴红花。○归身,闺身。
千金子相思爱牡丹;绿梅花含羞会大王。○大王,大黄。
病甲珠死丁香就怨没药;少蝉衣缺昆布只能忍冬。○蝉衣,寒衣。
坐破寒砧,从此渐入佳境;磨穿铁砚,而今才得出头。(某生员被罚荷枷示众,作此联自嘲)○佳境,枷颈。
大黄体挂穿山甲不畏穿胸;木贼身披地骨皮何愁巴戟。○穿胸,川芎。
伏羲抖乱神农草,伯夷叔齐;钟离失却吕公绦,寒山拾得。(刘珏)○叔齐,束齐。
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方尔谦贺女儿婚联)“泉”通“钱”。这里不用“钱”而用“泉”,无疑是借其通假字与“酒”对仗。
半夏驰马,百合连战胜草寇;深夜茯苓,海马直追灭乌贼。○茯苓,伏岭。
北沙参给南豆花买回青箱子;小茴香为大腹皮生下黑牵牛。○沙参,沙僧。
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刀砍斧劈,是总督也要拔根。(胡统一与新知县对)清朝时有个叫胡统一的人,有胆有识,好打抱不平,曾告垮了几任知县。与新知县对。○督,蔸。
史笔流芳,虽无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成仇,承畴。
乞丐分符,教化大行于郡邑;优伶秉铎,弦歌遍沐于胶庠。(清松陵有富人生性鄙吝,以叫化得名,康熙年间援例加纳为县令,同时有某人以善歌而得选某省教职,乃有是联。)○教化,叫化。
弄子弄狮,一副假头皮,难充真兽;画工画猴,这等无心腹,枉作生猿。(新娘戏对生员)○生猿,生员。
鸡卵与鸭卵同窠,鸡卵先生、鸭卵先生;马儿偕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学官对提举)○蹄举,提举。
打黑丑凡是地龙海龙豆蔻草蔻通通砸碎乌贼骨;扫黄精所有南星胆星凤仙灵仙个个剥开粉丹皮。○草蔻,草寇。
太子参身披穿山甲战乌贼擒草蔻名载十大功劳簿;阿胶珠手拿血余炭描玉竹画沉香头插七叶一枝花。○草蔻,草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4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406
贡献
22258
金钱
292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7: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4.借义的借音对
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唐/杜甫《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五言排律的第四联。北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假对》云:“诗家有假对,……若杜子美‘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借丹对白,……而晚唐诸人,遂立以为格。”“丹灶术:道士炼丹之术。”“丹”在诗中是“丹药”之义,但借其另义“红色”,与“白”构成颜色类的对仗。“丹药”与“红色”义似无关联,应为同音词的借义借音对。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唐/杜牧《商山富水驿》)○颔联。虽然也是借对中的颜色对,但“朱”是同音词(指同形的同音词),是姓也是颜色。属于同音词的借义借音对(谐音双关)。
杜若芳州翠,严光钓濑喧。(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此以“杜”与“严”为人姓相对也。又有“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悬”,此乃以“朱云”对“白日”。皆为假对,虽以人姓名偶物,不为偏枯,反为工也。(吴聿《观林诗话》)属于同音词的借义借音对(谐音双关)。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颔联。“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它们是同音词,却无任何意义上的瓜葛,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同音词的借义借音对(谐音双关),而不是借义对中的双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4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406
贡献
22258
金钱
292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7: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5.也有的诗句借音与借义借音同时使用构成对仗。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颈联。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二云:“杜子美秦州诗云:‘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题’或作‘蹄’,莫晓白题之语。《南史》:宋武帝时,有西北远边滑有国遣使入贡,莫知所出。裴子野云:汉颖阴侯胡白题将一人。服虔注曰:白题,胡名也。又汉定远侯击虏入滑,此其后乎?人服其博识,予常疑之。盖白题其胡下马拾之,始悟白题乃胡人为毡笠也。子美所谓‘胡舞白题斜’,胡人多为旋舞,笠之斜似乎谓此也。”上句中“珠”借音“朱”,下句中“白题”指胡人毡笠的异名,“白”借另有的表颜色义,从面借音的“朱”与借义的“白”构成颜色类的对仗。也就是说上句“珠朱”借音,下句“白”借义。
新蝉风断子弦琴,古鸭烟消午篆沉,孤鹤梦觉三山枕。(元/乔吉《水仙子•瑞安东安寺夏日清思》)辗转借义借音对,一句借“子弦母弦”之“子”的另一义“子丑寅卯”之“子”,与二句“午”形成工对(干支对);二句又借“午”的同音字中非颜色词“五”,与三句“三”形成工对(数目对)。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元/乔吉《水仙子•乐清箫台》)一句借“清”的同音字中的颜色词“青”,三句借“仙丹”之“丹”的另一义“丹色”之“丹”,所借的音与义既与二句的对应词“碧”形成工对(颜色对),又分别与一句的“苍”三句的“青”形成工对(句中颜色对自对而又三句相对)。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不得张飞。○此联是谐音双关与意义双关相结合。孔关张本借义借声,孔明关羽张飞按字面解又构成双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4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406
贡献
22258
金钱
292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17: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6.两句皆借(双借法)
因寻樵子径,偶到葛洪家。(崔峒《山行》)上句借“子”字的同音字“紫”,下句借“洪”的同音字“红”字相对。这也是借音法里的一种双借法。双借法是对一种字素由两个方面各借用一次,以“采求阙文,补缀漏逸”。
郊坳一身正,阡墟万籽盈。(今人诗)“郊坳”与“阡墟”既可以直接相对,又谐音“骄傲”与“谦虚”相对,更为少见之对。
对联中这类特多,尤其是药名对。
两碟豆;一瓯油。○清代乾隆皇帝有一次与文学才子纪昀对句为戏。乾隆说:两碟豆;纪均对道:一瓯油。乾隆改口说:我念的是——两蝶斗;纪昀应对道:我念的是——一鸥游。在两人的戏对中,“碟”与“蝶”、“豆”与“斗”、“瓯”与“鸥”、“油”与“游”都是同音,音同而义不同,属于异形谐音,对得十分工整,读之妙趣横生。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对联)○由“万岁”仿出“万税”,由“太平”仿出“太贫”,此联深刻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黑暗。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叫仿词。利用音同音近的字词构成的仿词就是谐音仿词。
黄耉无疆;白圭有瑕。(明代白、黄二都指挥集《诗经》戏对)○耉,狗;圭,龟。
七菱八落;十榛九空。○七菱八落,七零八落;十榛九空,十镇九空。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何;藕,偶;杏,幸;梅,媒。
入门兵部体;出户翰林身。(澡堂联)○兵部,冰布,布即置意;翰林,汗淋。
君子多乎哉;小人樊须也。(秦观对苏轼,集四书句)○多乎,多胡;樊须,繁鬚。
粟绽缝黄见;藕断露丝飞。○缝黄,凤凰;露丝,鹭鸶。
天盟能俯耳;海誓愿连心。○天盟,天门;俯耳,虎耳;海誓,海石;连心,莲心。
泥肥禾尚瘦;晷短夜差长。○泥肥,尼肥;禾尚,和尚;晷短,鬼短;夜差,夜叉。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莲,怜;梨,离。
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河上,和尚;诗,尸。
孔子生于舟末;光舞起自汉中。○舟末,周末;光舞,光武;汉中:天空;光舞:闪电。
士农工商角徴羽;寒热温凉恭俭让。○工,宫;凉,良。又两兼对。
雨洒灰堆成麻子;风吹荷叶像乌龟。(陈向二人戏对)○成,陈;像,向。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庆有余,罄有鱼。
酒热不须汤盏汤;厅凉无用扇车扇。○汤,烫;扇,煽。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独览梅花扫腊雪(多来米发索拉西);细睨山势舞流溪(一二三四五六七)。○
新春佳节何干葛?孽子沉屙买苦生。○干葛(葛根),甘葛;苦生,苦参。
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醉来非假倒。○留零,刘伶;假倒,贾岛。
本小利微,焉能芡实?言诚行果,自有明还。○芡实,欠实;明还,明矾。
白头翁含羞娶子母;绿梅花相思爱大王。○含羞指含羞草,相思指相思子。子母,知母;大王,大黄。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庭前蚯蚓满腹泥心。○丝,私;泥,疑。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酒馆联)○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馆;罢,吧。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罗万藻对知府)○中容,《中庸》;大鹤,《大学》;里记,《礼记》;春秋,《春秋》。
永夜无聊,同向西窗剪蜡;良宵独坐,好从东阁燃藜。(嘲瘌痢头联)○蜡;瘌;藜;痢。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明陈洽儿时与父同行,只见两舟一快一慢地驶于江中,父出句、子遂对句。联语表面之意,似乎是眼前景色的描绘:两舟并行,摇橹的船速不如帆船快;八音齐奏,笛声之 清脆难比箫音之婉转平和。但,联语采用谐音修辞法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涵义:以“橹速”谐音喻指东吴都督鲁肃,以“帆快”谐音喻指西汉大将樊哙;以“笛清”谐 音喻指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音指西汉相国萧何,借以评论历史人物。上联谓三国的鲁肃不如汉初的樊哙,文不如武;下联则谓北宋的狄青难比汉代的萧何,武难比文,起到了寓情于景的特殊效果。
筵上枇杷,本是无声之乐;草间蚱蜢,还同不系之舟。○枇杷,琵琶;蚱蜢,舴艋。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传为秦观、苏小妹洞房对句)○不雨,不语;成霜,成双。
闷拔红炉,尽是长叹短叹;愁拈素帕,提起千思万思。(陶振对杨性)○叹炭;思丝。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陈道复对唐寅)○罐煮,观主;私沽,师姑。
上海秀才下地,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下地,下第;落书,洛书;孽报,聂豹。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祝允明对某友)○帆迟,樊迟,孔子弟子;帆快,樊哙,汉初大将;橹直,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鲁班。
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解缙对某友)○舟末,周末;霍光,火光。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暑,鼠;风,蜂。
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赵九龄对张焘)○给事,急事;尚书,常输。
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无礼;不钟,不忠。
脚穿芒鞋迎宾,足下无履;手执椰瓢劝酒,目前不钟。(明梁国公对铁冠道人张景华戏对)○无履,无礼;不钟,不忠。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文征明对徐祯卿)○假岛,贾岛;斑彪,班彪。
雨打儒冠,好似盛油木杓;雪飘僧顶,犹如舂粉擂槌。(尤秀才对雷和尚)○油,尤;擂,雷。
天寒地冻,今晚定能成霜;月冷星稀,此夕断然无雨。○“成霜”谐音“成双”,“无雨”谐音“无语”。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父子,附子;及早,芨草;阿娇,阿胶;权歇,全蝎。
携老,喜箱子贝母过连翘;扶幼,白头翁拾子到常山。○贝母,背母;连翘,连桥;拾子,时子。
三天不吃饭,胸中无点屎;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刘宁对周济)○点屎,典史;汗淋,翰林。
市肆屠沽,大畜挂,小畜挂;街坊博弈,前汉输,后汉输。(明杨基、徐贲市景即对)○大畜挂,大畜卦;小畜挂,小畜卦;前汉输,前汉书;后汉输,后汉书。
蜘蛛结网转运丝,来往巡檐;鹁蛤带铃左右翼,纵横出哨。(于谦对某翰林)○转运丝,转运司,官名;巡檐,巡盐,官名。
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纸壳,枳壳;半下,半夏。
赭山湾上浪高低,橹班橹速;白塔洋前风缓急,帆快帆迟。○橹班,鲁班;橹速,鲁肃;帆快,樊哙;帆迟,樊迟。
村前木贼夜牵牛,连翘怎过;路中槟榔朝贝母,滑石难行。(明楼仲彝对都印)○连翘,连桥;贝母,背母;槟榔,宾郎。
人孰无情,薄意相帮君父子;嫂诚有义,高风可救我儿孙。○父子,附子;儿孙,儿参。
莲败荷残,落叶归根成老媪;谷成禾熟,吹糠去壳做新娘。(方言联)○老媪,老藕;新娘,新粮。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红门,黉门;大仁,大人。
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明年富对塾师)○连窠及地,连科及第;金膀啼鸣,金榜题名。
风落鹊巢,二三子连窠及地;雨淋猿穴,众诸侯戴漏朝天。(传为明徐阶应试时对宗师)○连窠及地,连科及第;诸侯,诸猴。
陈教授数茎头发,无髻可施;陆大参一道髭髯,何鬚如此。(陈震对陆容)○髻;计;鬚;须。
播谷禽鸣,催起农夫忙播谷;提壶鸟语,唤醒酒客出提壶。○播谷,布谷,鸟名;提壶,鹈鹕,鸟名。
打铁锤鸣,红火焰中三尺雪;弹棉弓响,白云堆里一声雷。(明代一考官想除一考生之名,出上联试之,考生应以下联,功名得留)○打铁锤鸣,打叠除名;弹棉弓响,但愿公想,即从国家社稷出发。
背母过连桥,百步丹心防滑石;负子上长山,千层远志避蒺藜。○背母,贝母;连桥,连翘;百步,百部;丹心,丹参;负子,附子;长山,常山。千层指千层纸。
冬虫夏草合欢,使君子一见喜;春兰秋菊含笑,郁金香两芙蓉。○使君子,史君子;郁金香,遇金香。
和尚上楼,楼高梯短,何上,何上;尼姑沽酒,酒美价廉,宜沽,宜沽。(和尚、尼姑戏对)○何上,和尚;宜沽,尼姑。
先生知其几乎,何为又入职方也;太史非附热者,奈何只管翰林耶。(职方陈式斋戏对太史李西涯)○几,[织]机;职方;织坊;太史;太湿;翰林;汗淋。
白头翁弹琵琶唱金菊,常山脚下,声声日板颂防风;红娘子佩玉桂戴银花,滑石阶前,步步川莲敲半下。○琵琶,枇杷;金菊,金曲;日板,龟板;川莲,川连;半下,半夏。
兆春生,大雪腾山岳,人出应当归。况妻离子远,两地最相思。下重楼,王不留行宁别甲;//望马赴,中庵拜神佛,弦声求续断。哄斗转星移,单身常独活。遵大海,人生如意好回乡。○注:含中药春生,大血藤(大雪腾,即夏枯草),山药(山岳),(人出),当归,蒺藜(妻离),紫苑(子远)生地黄、熟地黄(两地),红豆(相思),下重楼,王不留行,鳖甲(别甲),马渤(马赴),中安(中庵),伏神(神佛),弦声,续断,豆卷(斗转),辛夷(星移),丹参(单身),独活,遵大海,人参(人生),如意,小茴香(回乡)。  陈互荣以25味中药(含谐音)描写佳节思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9-8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