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执行首版
精华62
注册时间2019-9-4
威望2422
金钱33741
贡献28023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执行首版
 
威望- 2422 点
贡献- 28023 次
金钱- 33741 枚
  
|
发表于 2020-4-29 00: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呢。下面将要谈到的这种情况,只属于高手、行家、熟练者才会发生,基本上与新人、庸手、初学者无缘,因为这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精细活!兄的本篇,正是绝佳的案例,且看我分析——
山相携涧水兼济,路远送藤枝互牵。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说一声来客将别,问书生返是何年。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起承两句,用了双救,兄的这种技术非常娴熟,最近的作品中体现得很鲜明。
转句是翻波体,结句虽然不拗,但使用了马蹄韵,非常自然;两句都是折腰句式。
本篇四句,可以说很精细!该救的全救了,格律严整,所有平仄都相对,比例极好;句式上手段丰富,翻波、折腰,可谓奇兵尽出。这一系列的变数,使得全篇基本上没有正格的影子了,是一篇典型的变格之作,可见用心不少。这一点堪赞!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我完全可以接受变格,要的就是这种硬拗奇崛的味道!
但是实际上,从传统的诗论观点来看,本篇的这一系列变格就显得太过分了,通俗来说就是:绝句不能这样写,玩大了!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绝对有道理!因为绝句这种体例,需要讲究句式、音律、文脉等方面的流畅自然,宁简勿繁,宁浅勿深,就算是江西、同光那种极端晦涩玄奥玩法的流派,也没有在绝句上面大作文章,所以说绝句应该是简约的。若是这类变格出现在律诗之内,就没有什么不妥了。
说到现在,兄应该发现这个问题比较特别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