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同体对(同对、同类对)

[复制链接]

160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86
贡献
21824
金钱
2853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8 08: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0-4-28 08:42 编辑

同体对(同对、同类对)
    与“同字对”(复字对)不同,它不是同字,却是同义。同义虚字形成同体对。
      在对偶格中,有同体对,是指同义虚字的对举。在对偶两句之中使用同义词,能够在表达同一意思之时,变换词语,避免用词的重复,达到渲染气氛、相映成趣的目的。特别是在渲染气氛、前后照应、使之首尾相连、相映成趣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把“同对”和“合掌”区分开来。
    如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首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孤”和“独”对举两词同义,构成对举。
    《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第十四,同对。
    同对者,若大谷、广陵,薄云、轻雾;此“大”与“广”、“薄”与“轻”,其类是对,故谓之同对。同类对者,云、雾,星、月,花、叶,风、烟,霜、雪,酒、觞,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
    按:所列“大”“广”“薄”“轻”,古谓之虚词,现代汉语为形容词,可成对。列为同类对的词,如云、雾,星、月,花、叶,南、北等,与“的名对”无异。宵、夜,朝、旦,山、岳,途、路等,几近同义别称,有合掌之嫌。此对格包括了现代联格正对(星月、花叶)和反对(东西、南北)。
    这里说的同对,就是同体对。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诗苑类格》:“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从上介绍,同体对不是同类对。同类对指词性相同,包括实词和虚词的同义词,即正对。同对者只指同类对中的虚词同义,因此同体对与同对才是同一概念。
    同体对的语义限定在虚字,由同义、近义的虚词构成的对偶格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唐/王绩《野望》)○颈联。“返”“归”,都有归之义。出句中的“返”是自近而返,对句中的“归”是马从由远而驰骋而归。
    晓日临窗久,春风引梦长。(唐/梁锽《美人春卧》)○颔联。“久”“长”都有长久之义。出句中的“久”,是强调时间之长久。对句中的“长”是强调梦境的深远。
    这两例都是同体对,不是合掌。由此可见,语义同体对,是同中见异,须要细微辨别词义。
    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是对仗的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那就叫作合掌对。(见合掌相关内容)
    纵观古今,对于诗联中的“合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同义对举或两句一义都是“合掌”,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同义对举不可称“合掌”,而两句一义才是“合掌”。刚刚的理解是一个句子的陈述对象是主语,主语多由名词充当,因此只要陈述对象不同,哪怕情况一样也只是类比而不是合掌,所以有同体对,用同义的虚字(包括动词和形容词等今天我们所说的实词)来同义相对,表示情形相似,不属于合掌。如果陈述对象同义,即实字同义(名词),那才是合掌,比如上句主语为孔子,下句主语为孔圣,实字同义便不是实字对,而是合掌对,称为部分合掌,如果连谓语部分的虚字和实字也同义,那就是完全合掌。
    用实字虚字的概念来分析,便是为什么同义虚字不一定是合掌,而同门类实字常常会合掌?这是因为句子的主体是实字,虚字或修饰,或描写、陈述,都是围绕实字转的,所以主体不出问题,它们也就难出问题。今人讨论合掌常从同义的形容词、动词甚至虚词角度考虑,那是方向错误。
    因此,冒春荣《葚原诗说》(冒春荣:1701—1760,清代如皋人)下面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对法不可合掌,如一动必一静,一高必一下,一纵必一横,一多必一少,此类可以递推。如耿湋‘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稀’、‘少’合掌。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贾岛‘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流’、‘走’合掌。曹松‘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行’、‘动’合掌……此皆诗之病也。”此皆同体对也。
    宋之问《初到黄梅》首联:“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这四个词是名词,确实是部分合掌。
    《中国楹联学概论》(谷向阳著,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说,“云泽清光满;洞庭月色深。‘云泽’本是‘洞庭’的古称,‘清光’本是‘月色’,‘满’和‘深’都形容月光的朗彻。同义词的重复运用,上下联的意义雷同,犯了全合掌的讳忌。”此实字虚字皆同义,所以是全合掌。
    同体对例:
    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唐/张祜《甘露寺》)句中的“到”、“来”,都有来到之意。但站在甘露寺前望去出句的“到”是日月的光辉从上而下;对句的“来”是山河的景色由远而近。“到”、“来”的含义不是全同的。陈述的对象不同,我们不能因为虚字同义,说此对仗就是合掌。
      庆此良宵,任玉漏催更,还须彻夜;躬逢美景,不金鱼换酒,尚待何时?(传统春联)“良”与“美”同义,修饰不同的主体,“还”与“尚”也同义,同体对。
       四十年赤手持家,君死料难如往日;六旬人白头永诀,我生谅亦不多时。(清/俞曲园挽妇联)联语凄婉动人,对仗十分工整,惟“料”与“谅”在此同义,同体对。
      新城何日旧?浮石几时沉?(宋/苏东坡以江西地名作联)“何日”与“几时”对举,避免了重复。“何”“几”为同体对,不过,“日”“时”义近,实词对举很少见,联家不可多用,因为它与合掌仅一纸之隔,很难把握,实不得已而为之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1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