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有瞽》——协和天下的大合唱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20-4-27 1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瞽》——协和天下的大合唱
    一、时代背景与文意解读
根据《毛诗正义》之说,此诗作于周公平定东部诸侯叛乱、成王正式称君之时。诸侯前来祝贺,时间在成王六年。而后祭祀文王,《有瞽》则是祭祀文王时安排的一次音乐会。当然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动。
此会不安排在武王庙,也不祭祀武王,周天子不侍武、怀柔诸侯之心已见端倪。诗文又以“有瞽”指挥乐队比兴,意为我仅仅是个指挥者,愿意和大家合唱成乐。祥和天下,将成为今后周朝的基本国策。
这一国策得到东部诸侯的响应。《有瞽》诗的最后两句,就是东部异姓诸侯承认姬周为天子的政治表态。杞、宋为异姓诸侯之大者,这一态度,也决定了东部诸侯的政治态度。此会后,天下确实归为一统了。
因最后两句是诸侯对周天子政治号召的回应,理所当然当自成一章。

二、注释及译文
【原文】
有瞽有瞽①,在周之庭②。设业设虡③,崇牙树羽④。应田县鼓⑤,鞉磬柷圉⑥。既备乃奏,箫管⑦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⑧,永观厥成⑨。
【译文】
瞽人合乐曲,在周之王庭。我亦如盲瞽,和会以好音。钟鼓悬门架,百羽象予心。鼓有大小悬,音有起和停。钟磬领乐曲,百乐一起鸣。钟鼓喤喤矣,严肃雍容声。文王好雍和,定然合天心。
杞、宋诸侯来,发誓忠王庭。


【注释】
①瞽,盲人。古代的乐师都是盲人。诗文之“瞽”,则为周成王之自诩,意思是我现在仅仅是指挥乐团的乐师,不再是手持戈矛的军事统帅。
②庭,双关语。在音乐,是乐池。就政治,是周之王庭。“有瞽有瞽,在周之庭”,就音乐而言,是盲人指挥交响乐;而政治,则是周王引导诸侯的大合唱。
③业,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以悬挂钟鼓磬等。《说文》:“业,大版也,所以饰县钟鼓”。《段注》:“栒(sǔn,同簨,古代悬钟鼓磬的架上横木)以悬钟鼓,业以覆栒为饰”。虡(jù),《说文》说:“悬挂钟鼓的柱子,装饰成为猛兽……”按:这是“冂”形悬挂钟鼓的架子。“业”是横木上的锯齿形装饰,虡则是“冂”形门架的两根柱子。
④“崇牙树羽”,在“业”上插羽毛。
⑤应,小鼓;田,大鼓;县鼓,悬鼓。
⑥鞉(táo),摇鼓。《说文.革部》:“鞀,鞀辽也。鞀,或从兆[为鞉]”。《说文解字今释》按:“今为长柄的摇鼓,俗称拨浪鼓或货郎鼓”。
磬,《说文》说:“可奏打击乐的石器。‘声’象石磬悬挂于架上的样子”。
柷(zhù),指挥乐章开始的指示乐器。《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深一尺八,[底小],中有椎柄,连底挏(dòng,穿之?)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按:此乐器状如量具之斗,尺寸亦与斗相当。中部有柄,举起敲击斗缘以出声,用以指挥乐章(见《汉语大字典》缩印本P497)。
圉(yǔ),同敔。乐器名。敔,《说文》说“敔,禁御。另一义说:敔是乐器,是‘椌楬(qiāng qià)’的楬,形状象木作的伏虎”。“形如伏虎”,郭璞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jū yǔ,栉齿状物),刻以木”。《段注》:“敔者所以止乐”。
⑦箫,《说文》曰:“参差管乐。象凤之翼”。按:可能是笙类乐器,不是今之洞箫。管,《说文》曰:“如篪,六孔”。
⑧客,来参加庆典的异姓诸侯,不是一般的看客。“我客”,乃杞、宋诸侯的自谓。戾,来。“我客前来”,杞、宋及天下诸侯前来。
⑨成,甲骨文、金文象在田土上打桩定标识,以示对此土地的占领。更以戈矛守而卫之,占领意象更为明显。不是乐曲之终。厥,其。“我客戾止,永观厥成”,我们诸侯永远承认周王为天下之主的意思。

三、诸家翻译举例
瞎子乐官瞎乐官,在我周家朝廷里。设了悬挂钟磬架,崇牙相承插毛羽。打谷小姑都悬挂,又设鞉磬与柷圉。既已齐备就演奏,大箫小管一齐举。奏出喤喤好乐音。节奏肃敬和谐鸣,先祖神灵下降听。我的客人今到来,每听一曲皆高兴。
【评论】
1、没有将“瞽——乐师”看成是周天王的自況。也就埋没了周天王愿意与诸侯和鸣共唱的政治旨意;
2、将“成”视为乐章之竟,没有看到“成”乃国家之定,将“我客戾止,永观厥成”说成诗享受乐章的成功。
总之,埋没了本诗的政治宏旨。


四、《毛诗正义》的解读
1、总体解读
正义曰:
《有瞽》诗者,始作乐而合於太祖之乐歌也。谓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一代之乐功成,而合诸乐器於太祖之庙,奏之,告神以知和否。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焉。经皆言合诸乐器奏之事也。


【评论】
提供了《有瞽》一诗的时代背景。但说《有瞽》仅仅是“合诸乐器演奏”,则失去了重要的比兴。这就是,以瞽盲指挥各种乐器的合奏的合奏,以兴周天王指挥天下诸侯的合鸣共唱。
2、对“我客戾止,永观厥成”的 解读
笺云:我客,(夏、殷)二王之后也。长多其成功,谓深感和于乐,遂入善道……


【评论】
1、“我客”,应该是杞、宋二诸侯的自谓。“永观厥成”,则应是杞、宋二诸侯对周王朝的承认辞——承认周家对天下的拥有、占领。
《正义》对“笺云”没有异议。按“笺云”之意,谓夏、殷二王之后“多有成功”,则是对“成”的含义解释偏颇了。于是成为后世治《诗》家错误之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8: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