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精华10
注册时间2017-12-1
威望1859
金钱9014
贡献6163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威望- 1859 点
贡献- 6163 次
金钱- 9014 枚
|
颈联不工亦无碍
今人评律诗,很在乎颔联、颈联的对仗是否工整,一旦稍有不工,便立刻贬低和抹杀作品,而把句意的贴切和顺畅放到了第二位,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其实颔联对仗是可以放宽的,即便不对仗都是可以的(称为“蜂腰体”),关键在于颈联,今人对颈联的对仗要求比较严苛,甚至不能容忍颈联出现宽对,其实大可不必也,古人颈联宽对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下面这首七律,乃东坡先生名作: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该诗颔联“泥上”对“鸿飞”并不工整,且不说它,我们重点看看颈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此联对句的“无由”按百度解释是:无门径、无机会、无办法、无理由。也就是说,“由”是一个名词,而出句的“已死”,“死”却是一个动词,可以看出,“死”和“由”词性不同,并不对仗。这说明,东坡此诗颈联并不工整,只能算宽对。东坡名作的颈联尚且不工,今人又何必在这些支微末节上计较不休而忘了意境这片森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