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谷先生于诗,颇为自负,曾言大中华无人能改得动其诗,大中华懂诗者寥寥,交流间的习惯性用语是“谁谁还在诗门之外,尚无资格与老朽论诗,一边歇着去”(大概意思),有时间杂些之乎者也,亦能调和气氛,引人发噱。犹喜让人贬诗,标题有一定的格式《请XX先生贬诗》,行文因人而异。然而,每一次的求贬,不是不欢而散,就是恶搞连篇。
绝谷先生求贬这事,就诗词交流来说,本是无可厚非,诗人间的交流,自古就有,古人喜结社(诗社),结社的目的,无非是聚集三观相同的诗友在一块,如切如磋,互相取长补短。本此愿望,前人在这方面也留下了不少佳话。绝谷先生几次三番的求人贬诗,无论是作者自己,或者贬者,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交流和鼓励,增进诗艺,日新、日日新,虽不能留佳话于千古,也不至于闹出笑话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以为,交流应该是真诚的。然而真诚的交流,在当今的诗坛已经很难见到,更何况绝谷先生每次求贬的题目是那样扎眼,甚至带有一点傲慢。一个修养再好的人,被你如此点名求贬,心里会不会舒服?我不知道,反正,你若如此让我来贬,我肯定是不舒服的,这种不舒服,或多或少都有。再看一以贯之的求贬内容,可以说,不是来求贬,是来挑战了。试想,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你不被贬得一无是处才怪。
就绝谷先生求贬的心理,我个人分析,如有出入,请绝谷先生包含,只是一己之见。绝谷先生敢于拿出来点名求贬的诗,肯定是其精心写作,一万次的推敲后,自认为无懈可击的作品,这是其一;其二、绝谷先生也对可能出现的辩论做了预设,预设了何种情况之下该做何种应答,此种之预设,目的之一就是,我点名要你来贬,但你贬不倒我。
我要说的第三个原因,也是当今诗者的一个通病,老子天下第一,我的诗,屈宋尚且要作我衙官,李杜只配充我下陈,余皆碌碌。我有时候也犯这样的毛病。在这样的氛围下,绝谷先生求贬的真实心理,恐怕就是求赞了,而所用方法不对,又难免每次都很难堪,当然,绝谷先生的心理是非常强大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是做好一切事的前提。
其实,就人类共同的点来说,每一个人都是希望得到赞扬和认可的。就我个人来看,绝谷先生的诗不是很差,但也没有好到大中华无人改的动的地步,希望得到赞扬和认可,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求,无可厚非,诗词上,要能让人认可或赞扬,诗词中得有料,得写出让人能够一读之下就能记住的作品来。当然,绝谷先生会说,老杜在当时就是没人欣赏的,出名是后世的事,言下之意,看得懂我绝谷诗的人还没有出生。问题是,杜甫的诗是有料的诗,至于什么料,自己去体会。我们的诗有料吗?这是每一个诗者和爱好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上午有点闲,写下了这段文字,对绝谷先生绝无恶意,只是对绝谷先生求贬心理做了一个分析,如有不对、冒犯之处,也请包涵。(梅嶺2020/4/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