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生香首席版主
精华31
注册时间2014-10-5
威望3828
金钱40235
贡献33040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威望- 3828 点
贡献- 33040 次
金钱- 4023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0-8-18 12:2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烧冷灶”。
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情况是结交一些暂时穷困潦倒、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物,好比灶尚未烧,还是冷的,而我独烧一把火,出人意外。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正是这种情况。照胡雪岩的话说就是:“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着觉。”另一处的记述讲得更明白。胡雪岩对王有龄说:“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贵,吾为东君收来五百金在此。”
当然,胡雪岩这个冷灶烧得很冒风险,因为胡雪岩事实上是挪用了东家的钱来帮助王有龄的。
这种烧冷灶的手段,在中国传统生活中颇为流行。
烧冷灶的另一种情形是结交下台政客、失意文人。譬如灶已烧过,冷了,他人看以白眼独我报以青睐。宝森因为政绩平庸,被当时的四川巡抚丁宝赖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体面地藉朝廷之手把他赶出了四川。宝森闲居在京,每日呼朋唤友,吟酒品茶,表面上很是悠闲,其实心中甚感空落。胡雪岩就特意拜识,劝说他到上海一游,费用全部由胡雪岩包了。宝森因为旗人身份限制,在京玩得着实不过瘾,就随了胡雪岩游上海,逛杭州,猜拳狎妓,游山玩水。甚是痛快。遂把胡雪岩视为密友,以后每遇大事,必自告奋勇,代胡雪岩在京里通融。
当然,“烧冷灶”也不是见冷灶就烧,而是放出眼光,择其家有资望者,或将来必有起用之日者,殷勤接纳,时相探望,慰其寂寥,解其困难,使彼心中感动,当你是“雪中送炭”的君子。有朝一日,“冷灶”变热,政客上台,烧灶者便能如愿以偿。先前的投资,便可大获厚利了。
烧的钱不仅要烧出去,而且要烧得无声无息,给外人的感觉如应得的一样。比如出银一千资助阿珠一家,找的惜口却是要阿珠的父亲出面,帮助胡雪岩做丝生意。这个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而且阿珠一家确实也受了感动,跑前跑后,尽己所能,为胡雪岩照看丝生意。
胡雪岩资助嵇鹤龄,可以说是最有戏剧性的一节。
嵇鹤龄本是捐班候补,因为有名士脾气,对一般的人和事都看不入眼,所以长期没有补到实缺,家境也很不成样子。正赶上新城民变。嵇鹤龄对平息民变自有一套看法,但是也仅限于堂上大放高论,并不愿意亲自前往。
胡雪岩得知他新近丧妻,就借了一套官服,硬闯入堂去吊丧。目的无非是激出嵇鹤龄,以便说动他帮忙前去参战。
吊丧前,胡雪岩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把嵇鹤龄典当出去的物品全部当回,并帮他封了两千银子的银票,还私下做了准备,要替嵇鹤龄续弦。
开初,嵇鹤龄感到胡雪岩行为唐突,十分不悦。随后发现胡雪岩颇有战国策士遗风,又听说他和江湖帮会人物关系甚好,也就不免改变看法,答应只身去新城,设法平息民变。
民变是平息了,论功行赏时,督抚却出了难题,暗示嵇鹤龄要交一万银子,方得委缺。嵇鹤龄本来就一贫如洗,名士脾气一发,这委缺的事就放下了。胡雪岩从外地回来后,听说了这一过节,就安慰嵇鹤龄,要他耐心等待。三天后,补缺的事下来了。嵇鹤龄高兴之余,不胜惶惑,不知督抚何以忽然改交了主意。胡雪岩自然也前来道贺。然后又从怀中掏出四千五百两银票,在胡雪岩看来,嵇鹤龄既然甘冒生命危险前去新城办事,事成后自己自然不能食言。后来嵇鹤龄也猜出了大概,就对胡说,“反正我心里明白。”这是义气之举的一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