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4

周作人五十寿辰作“自寿诗”二首,众大师和诗助兴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1 06: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4-21 06:45 编辑

周作人五十寿辰作“自寿诗”二首,众大师和诗助兴
原创 史家之韵 2020-04-1921:18:59

  周作人(1885年—1967年),字星杓,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1934年是周作人的五十大寿,在以前,人们一般都是过虚岁生日,并且,非常重视这个五十整岁的生日,因为,人们在三十、四十岁的时候,一般都还在拼搏,人生还没有最终定位,而到了五十岁,也就是到了“知天命”之年,自己的一生基本定位成型,这个时候,人们一般都要隆重地度过自己的五十岁寿辰。
周作人作为当时一位比较令人瞩目的文学大家,在他过五十寿辰那天,曾经作了两首打油自寿诗,并且发表在杂志上,一时引发民国众大师的和诗助兴。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周作人
周作人的两首自寿诗发表在该年45日出版的《人间世》创刊号上,冠以《五旬自寿诗》的大标题,并附以周作人的大幅照片。此举乃是林语堂精心操办,同时还发表了沈尹默、刘半农、林语堂三人的《和岂明先生五秩自寿诗原韵》。
周作人自寿诗其一: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其二: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着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美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讲茶。
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1934年,正是“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最严酷的时期(夏衍语),进步的作家奋起与之抗争,他们联手争取言论自由。
当年35日,沈从文在《国闻周报》上发表《禁书问题》一文,对当局禁书提出质疑;同月,陈独秀身在上海狱中,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独秀文存》第十版,史无前例地印了两千册。不料南京最高法院却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终审判处陈独秀八年徒刑。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作人迎来了他的五十寿辰,我们一读他作的这两首自寿诗便可看出两诗所咏“出家”与“在家”,写的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境。
周作人在诗里说自己前世为出家和尚,今世却是人世间的居士,已到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之年,就避开在新文化运动中冲锋陷阵的锋芒,闲来无事就在街头听人谈鬼,窗下画蛇,玩骨董,种胡麻,若问这是为什么,请到寒舍一面品尝苦茶,一面听我细说缘由吧。
实际上,这种矛盾,不仅仅属于周作人个人,更属于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集体。他们在五四时期培植出的“主义”和信仰,随着历史和时局的深刻变化。看似他们转而追求闲适,甚至心向佛禅,但灵魂里却有太多的苦涩。
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一发表,立刻引发民国众大师们的唱和追捧,可说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此时林语堂恰在上海筹办小品文半月刊《人世间》,自任主编,于是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刘半农
作为周作人好友的刘半农竟然一口气和了四首:
《新年自咏次知堂老人韵》其一
咬清声韵替分家,爆出为袈擦长裟。
算罢音程昏若豕,画成浪线曲如蛇。
常还不尽文章债,欲避无从事务麻。
最是安闲临睡顷,一支烟卷一杯茶。
其二
吃肉无多亦恋家,至今不想著袈裟。
时嘲老旦四哥马,未饱名肴一套蛇。
猛忆结婚头戴顶,旋遭大故体披麻。
有时回到乡间去,白粥油条胜早茶。
其三
只缘险韵押袈裟,乱说居家与出家。
薄技敢夸马胜狗,深谋难免足加蛇。
儿能口叫八爷令,妻有眉心一点麻。
书匠生涯喝白水,每年招考吃回茶。
其四
落发何须更出家,浴衣也好当袈裟。
才低怕见一筐蟹,手笨难敲七寸蛇。
不敢冒充为普鲁,实因初未见桑麻。
铁观音好无缘喝,且喝便宜龙井茶。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著名学者、诗人沈尹默也作了几首诗,其中一首为:
《和岂明五十自寿打油诗韵》
多重袍子当袈裟,五时平头算出家。
懒去降龙兼伏虎,闲看绾蚓与纾蛇。
先生随喜栽桃李,博士偏劳拾芝麻。
等是闲言休更说,且来上寿一杯茶。
林语堂以其诙谐个性,也有一首《和京兆布衣八道湾居士岂明老人五秩诗原韵》:
京兆绍兴同是家,布衣袖阔代袭
只恋什刹海中蟹,胡说入道湾里蛇。
织就语丝文似锦,吟成苦雨意如麻。
别来但喜君无恙,徒恨未能共话茶。
接下来,林语堂又在《人间世》的第二、第三期上连续发表了钱玄同、胡适、蔡元培、沈兼士等人的唱和诗,也极为有趣。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钱玄同
钱玄同和诗《也是自嘲,也和知堂原韵》抒怀:
但乐无家不出家,不皈佛教没袭
腐心桐选诛邪鬼,切齿纲伦打毒蛇。
读史敢言无舜禹,谈音尚欲析遮麻。
寒宵凛冽怀三友,蜜橘酥糖普洱茶。
与周作人的闲适与消极相比,在章太炎弟子钱玄同的诗中,有与旧文化搏杀中的快慰和豪气,战斗精神还在。
虽然他说这诗“是自嘲”,“火气太大,不像诗而像标语,真要叫人齿冷"。真有点“自嘲”的味道,但战士的灵魂没有蚀尽。
胡适作为周作人的老朋友,新文化运动时的老战友,在周作人五十大寿时自然也发来和诗两首祝贺,其中一首为七言律诗《和苦茶先生打油诗》,一首则是五言的,这也是所有和诗中唯一的一首五言诗《再和苦茶先生·聊自嘲也》:
《和苦茶先生打油诗》
先生在家像出家,虽然弗着啥袈裟。
能从骨董寻人味,不惯拳头打死蛇。
吃肉应防嚼朋友,打油莫待种芝麻。
想来爱惜绍兴酒,邀客高斋吃苦茶。
《再和苦茶先生·聊自嘲也》
老夫不出家,也不着袈装。
人间专打鬼,臂上爱蟠蛇。
不敢充油默,都缘怕肉麻。
能干大碗酒,不品小钟茶。
胡适在《致周作人书》中自注: "昨诗写吾兄文雅,今诗写一个流氓的俗气。”从诗中,我们可以读出胡适对闲适、消极的周作人,并不赞同,甚至有嘲讽、批评的味道。二人对人生的选择也大相径庭。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周作人的北大同事沈兼士在《人间世》第二期上也发表了一首和诗:
错被人呼小学家,莫教俗字写袈裟。
有山姓氏讹成魏,无虫人称本是蛇。
端透而今变知澈,鱼模自古属歌麻。
眼前一例君须记,荼苦由来即苦茶。
曾把周作人聘到北京大学任教的蔡元培,是讲究朋友之道的,也和诗三首:
《和知堂老人五十自寿》其一
何分袍子与袈裟,天下原来是一家。
不管乘轩缘好鹤,休因惹草却惊蛇。
扪心得失勤拈豆,入市婆娑懒绩麻。
园地仍归君自己,可能亲掇雨前茶。
其二
厂甸摊头卖饼家,肯将儒服换袈裟。
赏音莫泥骊黄马,佐斗宁参内外蛇。
好祝南山寿维石,谁歌北虏乱如麻。
春秋自有太平世,且咬馍馍且品茶。
55日,蔡元培又写了一首七律《新年用知堂老人自寿韵》,发表于《人间世》第三期:
新年儿女便当家,不让沙弥袈了裟。
鬼脸遮颜徒吓狗,龙灯画足似添蛇。
六幺轮掷思赢豆,教语蝉联号绩麻。
乐事追怀非苦语,容吾一样吃甜茶。
然而,令林语堂和周作人没想到的是,《五十自寿诗》及众多大师们的唱和追捧诗在《人间世》上相继发表后,竟然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批判风波。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林语堂
周作人意志消退、沉湎于琐事的逍遥之态,让一些文坛新秀表示强烈不满。于是,又有许多文化人开始批判、讽刺、挖苦周作人及其唱和追捧者。
率先发难的是廖沫沙,他以“埜容”的笔名在当年414日《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人间何世?》的文章并附和诗一首:
先生何事爱僧家?把笔题诗韵押裟。
不赶热场孤似鹤,自甘凉血懒如蛇。
选将笑话供人笑,怕惹麻烦爱肉麻。
误尽苍生欲谁责?清谈娓娓一杯茶。
接着,胡风出马,他无和诗的雅兴,而是以一篇《“过去的幽灵”》直截了当地批判周作人,当年为诗的解放而斗争国的《小河》的作者,现在竟然在这里“谈狐说鬼”?“对于小鬼也一视同仁了”,指出这是周作人“内心的幽灵”又复活了。
就在胡风等人以猛烈批评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为先导,开展一次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思想交锋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已经和周作人失和十余年的大哥鲁迅突然站出来,替弟弟主持公道。
鲁迅在1934430日《致曹聚仁书》中谈了自己对和诗风波的看法:
“周作人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然此种微词,已为今之青年所不憭,群公相和,则多近于肉麻,于是火上添油,遽成众矢之的,而不做此等攻击文字,此外近日亦无可言。此亦“古已有之”,文人美女,必负亡国之责,近似亦有人觉国之将亡,已有卸责于清流或舆论矣”。(见《鲁迅书信集》上卷534页)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在持续了三个多月“五十自寿诗”唱和风波中,周作人却是一直采取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态度。
实际上,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唱和风波并没有完全平息。全面抗战爆发后,周作人拒绝南下而留在北平出任伪职之事浮出水面后,一些有正义感的爱国作家亦用其诗韵作诗讽刺声讨之。
19382月,周作人出席由日本人控制下召开的所谓“更生中国文化建设座谈会”,年轻的进步作家唐弢就用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韵吟诗两首以讽刺:
其一
万劫灰余犹恋家,错将和服作袈裟。
炎丘史笑裈中虱,叛国人嗟袖底蛇。
寂寞古城春似水,低徊旧事雨如麻。
生涯此日垂垂老,又玷清名一盏茶。
其二
万语千言都为家,舞来长袖胜袈裟。
更生文化夸功狗,老去衣冠数嫩蛇;
北国英雄犹沥血,中原士子欲披麻。
而今苏武亦虏臣,汉室何曾薄苦茶?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到了1941年,周作人出任伪职,沦为民族败类。著名左派文化人楼适夷以《闻某老人荣任督办戏和其旧作》为题,亦赋打油诗二首以讥之:
其一
娘的管他怎国家,穿将奴服充袈裟。
低头日日拜倭鬼,哓舌年年本毒蛇。
老去无端发热昏,从来有意学痹麻。
何妨且过督办瘾,横竖无茶又苦茶。
其二
半为浑家半自家,本来和服似袈裟。
生性原属墙头草,诱惑难禁树底蛇。
为羡老头挣大票,未妨吹拍肉如麻。
堪念最是废名子,仍否官斋拜苦茶。
这四首诗都是在周作人沦为民族败类之后,由爱国作家依其旧诗原韵而创作的,这四首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构思巧妙,用词贴切,嬉笑怒骂,谑而不虐。寓义愤于诗句之内,寄声讨在名声之外,实为不可多得之佳作。
周作人“五十自寿诗”的唱和风波前后绵延长达十几年,它并非只是文坛上诗之唱和的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当时文坛上左翼文人和右翼文人的生存斗争。
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之际,那位自寿诗的始作俑者周作人堕为民族败类后,左翼文人用其旧韵凝为诗句给予致命打击,和诗风波成为最强有力的时代号角,这不能不说是令当初参与唱和的大师们始料未及的!
本文参考自:《民国清流之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06: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按:此文转载于网络头条,《国学纵横》认为,三四十年代我们的前辈新文化运动者们的旧体诗写词写的相当有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580

帖子

59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24
贡献
1205
金钱
2284
发表于 2020-4-21 19: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中国传统,过生日是 遵循“男做晋,女做满”的原则(可能各地不完全一样,但南方基本如此),所以周作人是1934年“五十大寿”,做的是“生日”,所谓“华诞”是也。 当然 没到 六十 就过 “大生”(满十的 大寿),这也是不太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4-21 19: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今苏武亦虏臣,汉室何曾薄苦茶?
。。。。
上句疑为臣虏误。否则犯上尾,巨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629

帖子

58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83
贡献
1236
金钱
2257
发表于 2020-4-21 21: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作人后人重诉唐弢后人:追索遗散手稿_凤凰网文化读书_凤凰网
http://culture.ifeng.com/c/7vIWibHt7I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