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L君和车墩镇
L君比想像中的模样更年轻,黑发无须,一张憨厚、质朴而刚毅的农民脸,他对虹桥火车站同样不熟悉,我们在站内转了不少时间才碰上头。他的身份证及其他证件是用塑料袋子层层包裹放在贴身的口袋里。他来接宇辉也没有带雨伞。此时的老天爷故意做了个鬼脸,一出高铁站阵雨便袭来。几个出口均有卖雨伞的,L君瞄中面前摊位上一把蓝黄格长柄自动伞,问价一出,钱一丢,速战速决地成交了。
冷风冷雨并没有让这个大都市变得糊涂,即使已到上下班的高峰,即使连人带伞地较为拥挤,公共汽车和地铁仍在有条不紊地运行。
转两次地铁,再转莘金专线的汽车,经过两个多小时才到上海松江车墩镇。L君给订下了新怡宾馆,它所在的这条街道在旅馆之外就是饭店为多。L君坚持陪我在一重庆口味店吃完晚饭,他便匆匆回公司加晚班——要赶货交给客户,他不是那种不干体力劳动的老板。我却忍不住批评了他,咋不回家吃饭?接到老婆电话时,又不跟她说一声?不要因为老婆好,就忽视细节。
初到上海的这个晚上,宇辉在寝室里呆不住,便撑起雨伞过马路往左逛,想上超市购件衣服保暖。天色早已沉暗,整个街上,除了宾馆及酒家的装饰彩灯在引人注目地闪烁外,罕有人来人往,若不是遇到一个壮年男子从停着的一辆车中扫向我一束精练而温馨的目光,我还以为一场雨把所有的人困在室内。到街的东尽头,没看到超市,便折回往右逛。风轻轻地吹过,感觉有点阴冷,又快到西尽头,还是没有超市。宇辉双手环抱在胸前取暖,即使那拐角处的房子有点古香古色,也压下好奇心,原道返回。宾馆那些或红或黄的、眨巴眨巴的“眼睛”,更让人感觉舒适与温暖。
淅淅沥沥的小雨打着路面,隐隐约约地看到新怡宾馆西侧有杨柳枝纤纤摇摆,还有长方形状幽幽的小池好像在掩藏着什么。三步并两步地靠近池边,却感觉一股莫名难闻的臭气熏来,吓得我落荒而逃。暖和的当然是宾馆,且可以用网络和天南地北的朋友们聊Q。未曾谋面的网友C君特来电话告知可开空调驱寒,并马上给正被提示“话费不足”的宇辉手机用“拉卡拉”充上100元话费。C君所在宾馆楼下就有“拉卡拉”这种便民支付服务平台,一些大型社区商铺中也有,不说不知道,一说真方便。
原来新怡宾馆所在为影视路。殊不知这晚错过了观赏车墩影视城及上海影视乐园的雨中夜景。第二天早上,L君骑来一辆摩托、带来一件皮衣当披风,接我去参观他的小厂,只管埋头加班生产的他才告知车墩镇上有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
车墩镇还是松江区工业重镇,有不少工业小区。他工厂的内院停着他的汽车,他不会开,他儿子能开。内院还有一排自搭建筑作宿舍,居住者包括老板、老板娘及其他员工,一律无差别对待。他的车间简陋,为租用,但生产设备一点不含糊,是自动化控制的那种,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程序可以从一台电脑同时传达到流水线上不同机器执行命令,从而生产出标准产品。比一些所谓集团公司庞大的手工劳动密集型的机器棒极了,需要操作工不多,不用担心工人不稳定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L君不是那种不劳而获的、以剥削致富的企业主,也不是依附在权力资本上只为挖社会主义墙角而存在的寄生体,其生产设备及流动资金是一点一点挣出来的,他、老婆及孩子都亲自上生产线,聘请师傅的工资与他们自己的差不多、甚至偏高。他们一家人都是平易近人的那种,他以实打实的原始资本积累及自我劳力资本积累致富,这可能就是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最初所期翼的无产阶级企业主或商人吧。
先天L君要带我去买点棉衣等,拗不过我的推脱。值第二天上午送我回市内时,他干脆把摩托车直接开到超市门口。盛意难违,穿上大哥亲自挑的羽绒服和棉鞋,当然是全身暖和和的。L君一再嘱咐应该如何安全到达市内,方才别过。
2015年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