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精华511
注册时间2020-1-3
威望15484
金钱48774
贡献17869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威望- 15484 点
贡献- 17869 次
金钱- 48774 枚
|
理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但诗是瞬间暴发形成的。如同地震,能量是积累起来的,但能量不是地震。能量如理;地震如诗。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计在哪里?计原本就在心中,但在没有皱眉头之前,它还没有计的形态,还不是计,还只是知识或知识混顿。但皱了眉头之后,知识或知识混顿变成了计。计已经不是知识,更不是知识混顿。同理,诗虽然反映的是理,但却不是理。
宋人写理诗,因此重重理,但理不是诗。灵感把理点燃,或理碰撞出火花,只是瞬间的事。这个瞬间事就是诗。否则,一个理性诗人时时刻刻都可以写出理诗来,因为理早已经形成在心中。
欧阳修对禁锢的深恶痛绝和对自由的憧憬早在心中,但原来存在于心中的这个想法并不是诗,只有画眉鸟在瞬间使他的想法变成了诗。
“没有理念支撑的心灵写出的诗句,充其量就是拼凑”。这是一个不成立的判断。理念,是诗人的理念。没有没有理念的诗人。李贺只活了二十多岁,其理念未必比八十多岁的陆游少或不清晰。即使一般人,只要懂事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理念,更何况诗人。因此“没有理念支撑的心灵”,对于诗人而言是不存在的。简单说就是没有没有理念的诗人。“拼凑”的情况有没有?有。但“拼凑”不是理念缺失造成的,而是语言文字功力不够或诗艺不精造成的。没有这个能力,却硬要去干这个活儿,不是伤了自己就是伤了活儿。写诗如此,说理又何尝不是如此。
你说“大多的感悟不可能在瞬间形成”。这得先弄清什么是感悟。百度说“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一种心理上的妙觉。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或渐悟或顿悟,或隐藏或彰显。”这个说法大体不错。顿悟是没有过程的突然明白,这个就不说了。渐悟是有过程的渐渐明白。关键是悟即明白,明白都是突然的。明白是一百,有的人是一下子就到了一百,有的人是从一到二终于到了一百。一百的实现不论顿悟者还是渐悟者都是突然的。
世界观的形成,也是个有个体差异的事。有的人到八九十晚节不保,有的人十几岁就坚定不移,比如刘胡兰。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世界观不是诗,表现世界观的诗才是诗。表现世界观的诗绝不是一天写一字,二十天或五十六天才写成的,而是在灵感的驱动下,瞬间或较短时间完成的。
不能把诗和理等同起来,不能把诗和世界观等同起来,特别是不能把写诗和形成理或世界观等同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