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8|回复: 5

简评老樵《五律·小村避疫》

[复制链接]

1161

主题

416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7
贡献
4897
金钱
9817
发表于 2020-4-14 09: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评老樵《五律·小村避疫》

       (pk已过几日,这个短评曾发在老樵的自评里,又成文在别的论坛,毕竟老樵在此处,故以主贴再发,是为保留涂鸦一种形式)
       老樵与诗友pk,设定五律,内容有关抗疫。
       樵诗在规定时间交卷,诗如下:
       地僻毒难到,哦诗不闭门。
       清茶闲养性,美石复销魂。
       遁世绝尘俗,逃名隐此村。
       光阴弹指过,回首已无痕。
        ——颇多诗友对樵五律给予了肯定,也指出了一些瑕疵。我对此诗,很赞同大眼怪的观点,以为在平常还是不错的,但按pk特定内容要求和当下这一特殊时期,这诗问题不小,。
        问题在哪儿?在立意,再具体说,就是差在思想性上。

        樵诗首联出句开门见山,“地僻毒难到,”点到了要写的内容,但此后,全诗另七句全都游离于这句之外。颔联清茶养闲,美石销魂;颈联遁世绝尘,逃名隐村;尾联感叹光阴,回首皆无。文学写作的一个秘诀,当然是要写自己熟悉的,老樵遵循了这条定律,写他一直熟悉和乐道的:品茶、赏石······但这些内容,完全与要写的疫期特点无干,与危难现实无干,与可敬可赞可歌可泣的时代无干——樵的这些生活及其活动,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而它缺乏的,正是可感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文学在于细节,细节是表现思想传达艺术的基本内容,而这细节又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老樵设计的细节,与现实不搭界还有隔,不仅仅无以担负抗疫使命,连时代的一点点痕迹都没有。
        小说也好,诗歌也罢,举凡文学,面对一个重大社会事件不采取正面反映,而是选用侧面或干脆将事件作为背景来反映,这类很多。但侧面反映或背景反映,并不等同回避事件,不能回避事件在作品中的流露和作品对于事件背景的渲染。樵诗首句后面,不但没有涉及抗疫,惯性于平常表达,且是逃避遁世悠哉于“小楼成一统”。这种思想情绪,与人民抗疫的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勇奋斗的大环境大气场,是有隔和背离的。禁足在家,对于疫情不是闭目塞听,也不是漠不关心,更不是“管他春夏和秋冬”······而应是身居小宅,心怀天下。实际上,这期间每一个家庭,每一天都在密切关注着疫情,为抗疫一线的人们所感动,为患者祈祷,期盼抗疫胜利······也在抗疫实践对比中,为身为中国人而庆幸、自豪。
        或许是出于仓促,或者是失于惯性。樵应该是关注疫情的,对旧体的载道立意,也是在胸的,但此一篇,应该遗憾,之于疫情,的确是严重疏忽了。
        
        文学的审美和教化功能,决定了它的“载道”与“言志”;决定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中华文学也一直有这样一个高尚的传统,即文学既不是为写而写,也不是为文字而文字,更不是满足于一己之乐。而流于敲门砖或炫耀甚至低劣的诗骂,这是下九流痞子混混之行。文学的意义,在于提炼生活,塑造精神。其作用,在于认识、审美和教化。千百年来,走在在文学道路上的人们,大都一直信守和践行此道。
        具体在一个作品上,就是它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艺术性而无积极向上的思想性,不是好作品或面目苍白还有可能是毒品;只有思想性而无必须的艺术性,不会有感染力,人们难以卒读。
        文学要有意义,在构思之时,就绝对不能少了通常所说的立意,所谓意在笔先,亦即“写什么”,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要兴发一个怎样的时代精神?
        去冬今春的这场疫袭和举国抗疫,无论从大流行疫毒对人民生命和国家生活的严重破坏还是举国齐动万众一心行之有效,在历史上,它都要留下重要一笔。这是一轮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集制度优越、人民团结、政策英明、体制严密、医护尽职、军队得力、各界协作、指挥若定并体现了生命第一、中华文化、中国速度、中华精神的民族自救。面对这样一个史诗般万众一心时危节见的全民抗疫,诗歌不能缺席,而对此进行诗词pk,那就更不能游离或表现出消极。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20-4-14 11: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1)这位之达先生没有弄清擂台规则的潜台词就乱发议论,已失之偏颇。梅站长有一条比赛规定:写疫事,除诗题外,不得犯疫、病、瘟、瘴、逆行、白衣、天使、雷神、火神等字;不得隔离连用,封闭连用,封城连用,口罩连用。违者判负。
      梅站长为何特别规定这一条?你懂乎?梅站长的潜台词就是:写身边熟悉的事,不要跟风正面写抗疫,因为你又没逆行直接参加抗疫,最多是对着新闻报道发一通感慨,说几句加油鼓劲或唱几句高调,空洞无物,打动不了读者,毫无意义。梅站长的七律示范诗如下:

避疫城中村不出有吟(梅嶺)

春光自好不销魂,最是瞻依海峤昏。
红到斜阳披半岭,绿愁芳草绕孤村。
安能冲破樊笼锁,即此敲开上帝阍。
诗酒年华谁与趁,晚寒渐下夜云吞。

      该诗并无一字涉疫情,只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但却从侧面折射出了居家令期间心中的无奈情绪。没有豪言壮语和忧国忧民的展示,但读了却让人感到真实和亲切,这才是真实的、鲜活的、有个性的梅站长,你懂乎?
2)文学不要和政治混为一谈,用政治观点来评判文学艺术常常是失之公允的。写诗也是如此,能反映自己真实生活和真性情的诗远比唱高调更能感染读者,你我都未直接参与武汉抗疫行动,只是呆在家看看新闻报道,你写诗说自己如何如何忧国忧民,谁信啊?没有行动支撑的话大多是空话假话,是感动不了读者的。
3)诗人就要坚持自己一贯的写作风格,不能盲目跟风而失掉自我。比如陶渊明的诗基本都是田园风格,若去盲目仿效杜甫忧国忧民,就会失掉自我而成为四不像,切记。

点评

我觉得你没有输,你打的是乒乓球,他打的是篮球.篮球你没有他打得好,乒乓球他没有你打得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5 11:59
有交流好!老樵回帖是认真的。 当时是览过pk规则的,在老金贴。记得是:写“疫事,有内容,有真情”,不得用那些疫事常语,这是要点。也搭眼便知,这种要求,是给pk这诗增加了难度,要诗更含蓄,要形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4 18:02
错是没有,但格局太小。因为你是pk,和对手一比,在立意上你已经输了。这是先天性的,与风格无关。如果你主题高度和对手一致,就算输,也输之不多。 对方也不是没问题,至少在句子的流畅度上你胜了一筹。但先天性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4 1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55
贡献
24067
金钱
26514
发表于 2020-4-14 17:28: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20-4-14 11:46
1)这位之达先生没有弄清擂台规则的潜台词就乱发议论,已失之偏颇。梅站长有一条比赛规定:写疫事,除诗题 ...

错是没有,但格局太小。因为你是pk,和对手一比,在立意上你已经输了。这是先天性的,与风格无关。如果你主题高度和对手一致,就算输,也输之不多。
对方也不是没问题,至少在句子的流畅度上你胜了一筹。但先天性的不足注定你再怎么补,也扳不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1

主题

4160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7
贡献
4897
金钱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18: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0-4-14 18:16 编辑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20-4-14 11:46
1)这位之达先生没有弄清擂台规则的潜台词就乱发议论,已失之偏颇。梅站长有一条比赛规定:写疫事,除诗题 ...

     有交流好!老樵回帖是认真的。
      当时是览过pk规则的,在老金贴。记得是:写“疫事,有内容,有真情”,不得用那些疫事常语,这是要点。也搭眼便知,这种要求,是给pk这诗增加了难度,要诗更含蓄,要形象化而减少概念化。
      回四点:
      1、写抗疫并非一定是逆行者。文学写出真情、本质、个性,亦并非一定是在场和身临其境。诗歌是文学,文学讲的是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真实,文学靠的是虚构和典型化。史诗或名著,当然有不少是亲历亲为者,《红楼梦》、《毁灭》、《母亲》、《保卫延安》、《创业史》、《红旗飘飘》、《红军不怕远征难》、《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等,这都是身在其中者的作品。但更多的,应该并非在场当事者。如《荷马史诗》、《哈姆雷特》、《水浒传》、《西游记》、《三个火枪手》、《战争与和平》、《诗人之死》、《地道战》、《三大战役》、《雷锋之歌》、《小草在歌唱》等等,等等,不胜枚举。所以,非逆行者写抗疫,非在场写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情节、典型人物,应该居压倒多数。这里应该尤其补充一句,即:在举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抗击疫毒的当下,普天之下皆为参与者,没有旁观逍遥派。即使禁足在家,也是全国一盘棋中的一颗棋子,亦是一种大局需要。你裹足在家保护了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就起到了阻断流毒流传的作用。
       2、正面写抗疫应是这一阶段文学的主流表现。而正面反映抗疫,与高调和概念口号化之间并不是等号。老樵有暇,可看看人民日报文艺版和有关诗刊,那里与当年反映汶川地震一样,有大量鲜活、生动、细腻、饱满、动人的新诗和旧体。而这些诗,绝非是“跟风”,亦非邀宠,更非媚俗,正是“合为时著、合为事做”,正是载道言志,正是文学属于时代,也正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不可推卸躲避的历史责任。
       3、文学要有思想性这是中华文学的传统。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它们都要追求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都要最大限度的实现作品的人民性。现实主义重在客观描写,但即使如此,依然不可以纯粹客观,它到底还是社会生活在作家诗人头脑的反映。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者不是照相式表现,是择取生活又经过提炼加工后的艺术真实再现。而作品要有思想性,并不等于与政治混为一谈,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没有审美,没有对客观的评价,没有倾向,这是不可能的。文艺不等于政治,但文艺不能不讲政治。作为中国文学,它的真善美,它的人民性,它的中华伦理,就是它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政治性。讴歌抗疫中的中国体制、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文化、中国民众······这就是政治。
       4、风格以及陶渊明说辞于你诗风马牛不相及。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但其诗亦分三大类(饮酒、咏怀、田园),并非全部都是田园,也有“猛志固常在”。其田园诗,着重自然,着重劳动,既是对自然和劳动的讴歌,亦是对污浊现实的厌恶,不是没有倾向。而他的隐逸,本身就是对当时腐败官场的不满和抗拒。你写的抗疫,实质离开了抗疫,用陶渊明来给自己辩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你根本没有写出抗疫,而陶渊明诗对现实的不满确是古今读者都可以读到的。再说风格,只有成熟且产生一定影响的诗文作者(小说散文诗歌的作家和诗人),才可以说他有何种风格,一般人,还没有资格说我是什么风格,因为还不成熟,遑论风格?而任何风格,与立意没有冲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4-15 09: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题目《小村避疫有题》改为《避疫居家令有题》
明确一点把诗人的自主行动 实是 遵令而行,也许会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4-15 11: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20-4-14 11:46
1)这位之达先生没有弄清擂台规则的潜台词就乱发议论,已失之偏颇。梅站长有一条比赛规定:写疫事,除诗题 ...

我觉得你没有输,你打的是乒乓球,他打的是篮球.篮球你没有他打得好,乒乓球他没有你打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2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