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9-2-15
威望349
金钱2332
贡献1903
金牌会员
 
威望- 349 点
贡献- 1903 次
金钱- 2332 枚
|
本帖最后由 山雨 于 2020-4-14 15:47 编辑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個詩,基本上認為李白是為了PK崔顥《黃鶴樓》而寫,模仿的痕跡很重。作于何時,略有爭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登臨詠古詩,多取當地歷史掌故入詩。所以,關於詩中“長安”,注家講作“唐的都城長安”、“朝廷所在”(《唐詩鑑賞辭典》)是存疑的,至少不能直接講成唐都長安。
日與長安,典出晉明帝司馬紹。據《世說新語·夙惠》載,如下: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元帝)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称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晉明帝司馬紹,生於299年。“晉明帝數歲”,往往指十歲(含)之前,即308、309之前。從“具以東渡意告之”來推測,大體是晉元帝司馬睿東渡金陵前後,“東渡意”可以是渡前的念頭,也可以指渡后講初衷,所以不十分確定,但可以肯定是306年及以后的事。306年,晉懷帝司馬熾在洛陽即位為帝,拜司馬睿(晉元帝,當時還是瑯玡王)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軍事。此後,司馬睿在王導的建議之下南渡建康(金陵)。司馬睿即位稱帝建立東晉,是後來的事,要到317、318年。這是時間線。
文中講,“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這里兩處地名還關聯另兩個人物。在洛下的是西晉懷帝司馬熾,當時的皇帝,306年即位,次年改元永嘉,永嘉五年,洛陽城破,懷帝在逃往長安途中被俘,七年遇害。在長安的是司馬鄴,他是司馬熾、司馬睿的侄子輩,313年即位稱帝,是為晉愍帝,317年被殺,西晉結束。司馬睿是懷帝的堂兄弟、愍帝的叔伯輩,317年在建康進晉王,次年稱帝,東晉開始。這是人物線索。
梳理之後,我們發現,在晉明帝司馬紹講出“日遠長安近”“日近長安遠”那一番話的時候,皇帝在洛下,長安人還沒有稱帝。所以“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是自然的事。當時洛陽在南匈奴的攻擊之下,城還沒有破,所以也自然有“潸然淚下”這一出。明帝講出那一番话,寻常的机辩之外,“(人從長安來)不聞人從日邊(帝都)來”,已經十分厲害了,但說出“舉頭見日,不見長安”是真不得了,石破天驚,因為他父親稱帝還要在十年之後,這時候卻被他無意中說破了!
這是金陵舊事。李白詩中“長安不見使人愁”直接聯繫到的,首先就是晉明帝、元帝這金陵舊事,然後才間接與唐都長安發生意義上的聯想。中間是轉過彎的。況且,這里的“長安”,未必不可以指肅宗的靈武。
浮雲蔽日是不復見日,更不見長安,這是李白的雙重悲哀。
讀者來說,一人解錯只是一人瘸,權威鑑賞本解錯,那就難免瘸了一大幫二楞子了!不可以不審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