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杜审言五律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5 16: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3 14:14
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在近体诗定型期间(唐中宗神龙年间,706-712)的主流作品,是近体诗的楷模。比 ...

针叶林你说,《文镜秘府论》里“律句的概念,有”?
三羊认为:,也是元兢的,而决然不是沈宋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15 19:05 编辑

因为你目的不纯,屁股决定了脑袋,所以你的所谓“研究”走入了歧途。你的思维至今还是一盆浆糊!!
你说你统计二五两字不同四声(有一二句二五字上去入不同)的百分比,有什么用?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无用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5 20: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5 18:51
因为你目的不纯,屁股决定了脑袋,所以你的所谓“研究”走入了歧途。你的思维至今还是一盆浆糊!!
你说你 ...

你说的【律句的概念】,你找到依据了吗?!

点评

律句来源于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论”: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由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6 1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7: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16 17:29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4-15 20:16
你说的【律句的概念】,你找到依据了吗?!


律句来源于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论”: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由此,永明体中讲究音律的诗句叠出。如徐陵(507--583南朝梁陈间)的“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该诗除了第5句是后来所谓的“特殊拗句”,其余全是和唐近体诗一样的“标准律句”。
这些律句特点是一句之内平仄两两交换。如该诗平仄变换可表示为如下平仄谱: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第四句是小拗句(135位平仄可不论的源头)。第五句就是后来近体诗沿用下来的特拗句的原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7: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诗也可看出三羊所谓“二五交换大唐律”的荒谬:沈约八病之一“蜂腰”指五言诗句二五两字“不能同声”,但从本诗可以看出二五两字“同声”肯定会出现:因为
仄仄平平仄   和   平平仄仄平  两个句型的出现是必然的。于是元兢作了一个解释:二五两字“同平非病”,那就只有一种情况二五是同声:仄仄平平仄 句型。
因为仄声有上去入三声,二五两字同四声的自然概率是三分之一。所以三羊理论只能管柱一首诗四分之一句型三分之一的可能性,即十二分之一的可能性------这种“诗律”还有什么用?
   事实是八病到唐初已经被诗的格律所扬弃,特别是“蜂腰”毫无意义了,因为一句之中二五两字同不同上去入实在是无所谓的事,近体诗声律只论平仄已经足够。再谈“八病”已是过时迂腐之论,三羊喋喋不休“大唐二五交替论”实在是不知其可的荒唐之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6 17: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16 18:1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6 17:25
律句来源于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论”: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由此,永明体中讲究音律的诗句叠出。如徐陵(507--583南朝梁陈间)的“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该诗除了第5句是后来所谓的“特殊拗句”,其余全是和唐近体诗一样的“标准律句”。
这些律句特点是一句之内平仄两两交换。如该诗平仄变换可表示为如下平仄谱: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第四句是小拗句(135位平仄可不论的源头)。第五句就是后来近体诗沿用下来的特拗句的原型。

沈约的【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理论,实际就是:
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
前有去声,后须非去。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所以,六朝时期的五言律句,只有三类: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


【二五同平不为病】,是唐朝声律大家元兢著名理论!别拿元兢沈约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应未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复几

点评

所以,六朝时期的五言律句,只有三类: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 -----你这羊是否真得了“蜂腰”偏执病了? 平平仄仄平 (从军复几年)不是律句?是属于你的三类里的哪一类?你是否在这里胡说八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6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6 18: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6 17:46
由此诗也可看出三羊所谓“二五交换大唐律”的荒谬:沈约八病之一“蜂腰”指五言诗句二五两字“不能同声”, ...

近体诗的律句理论《文镜秘府论》里有,只是你龇牙咧嘴见而不说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6 18: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6 17:46
由此诗也可看出三羊所谓“二五交换大唐律”的荒谬:沈约八病之一“蜂腰”指五言诗句二五两字“不能同声”, ...

针叶林你说,《文镜秘府论》里“律句的概念,有”!

退一步讲,你的这种狡辩,既不是《文镜秘府论》的意思,更不是《文镜秘府论》的原话!

点评

文镜秘府论是资料的汇总,都是别人的理论,空海没有自己的理论。所以文镜秘府论里关于律句的概念也不是空海的。你要学会读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6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2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16 22:44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4-16 18:21
针叶林你说,《文镜秘府论》里“律句的概念,有”!

退一步讲,你的这种狡辩,既不是《文镜秘府论》的意 ...


文镜秘府论是资料的汇总,都是别人的理论,空海没有自己的理论。所以文镜秘府论里关于律句的概念也不是空海的,也不是元兢的。你要学会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22: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6 17:59
沈约的【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理论,实际就是:
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
前有去声 ...

所以,六朝时期的五言律句,只有三类: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

-----你这羊是否真得了“蜂腰”偏执病了?
平平仄仄平 (从军复几年)不是律句?是属于你的三类里的哪一类?你是否在这里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6 2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6 22:10
文镜秘府论是资料的汇总,都是别人的理论,空海没有自己的理论。所以文镜秘府论里关于律句的概念也不是空 ...

这个道理,三羊明白!
你说《文镜秘府论》有律句的概念,也不是说空海的律句概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6 22: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6 22:18
所以,六朝时期的五言律句,只有三类: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仄〇〇仄。

平平仄仄平,不属于沈约律句的范畴,这个你不知道,是你的知识浅薄!

点评

什么叫“沈约律句”?还有“三羊律句”?奉劝蠢羊别在这里胡编新概念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6 23: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23: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6 22:37
平平仄仄平,不属于沈约律句的范畴,这个你不知道,是你的知识浅薄!

什么叫“沈约律句”?还有“三羊律句”?奉劝蠢羊别在这里胡编新概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6 23: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6 23:05
什么叫“沈约律句”?还有“三羊律句”?奉劝蠢羊别在这里胡编新概念了。。 ...

沈约律句12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6 23: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6 23:05
什么叫“沈约律句”?还有“三羊律句”?奉劝蠢羊别在这里胡编新概念了。。 ...

元兢律句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〇平〇〇平
元兢律句比沈约律句,多了一个二五同平不为病的〇平〇〇平

点评

律句只有一种。你这都是荒谬的推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7 0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05: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17 06:09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4-16 23:20
元兢律句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律句只有一种。你这都是荒谬的推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这也说明你的研究走入了歧途:耳朵眼里作道场,没有多大的戏。
因为四声论的建立形成了律句,但上去入三声具有相同的特点,所以在沈约时就和平声形成二元化的倾向,所以才有了永明体句子的律化现象,才有了徐陵的相当于五言律诗的产生。
蜂腰病的主要意义并非在仄声分三声的不同。因为这三声相同的概率本身就不高,再限制一下没有实际用途。
蜂腰病的主要意义在于“一句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这决定了律句的句法结构。据此可以断定“看万山红遍”这种句子不是律句-------这也证明了你的“羊律”的荒谬!(羊说:“看万山红遍”绝对是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7 0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17 09:42 编辑

删除重复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7 09: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17 09:4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7 05:44
律句只有一种。你这都是荒谬的推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这也说明你的研究走入了歧途:耳朵眼里作道场,没有多大的戏。
因为四声论的建立形成了律句,但上去入三声具有相同的特点,所以在沈约时就和平声形成二元化的倾向,所以才有了永明体句子的律化现象,才有了徐陵的相当于五言律诗的产生。
蜂腰病的主要意义并非在仄声分三声的不同。因为这三声相同的概率本身就不高,再限制一下没有实际用途。
蜂腰病的主要意义在于“一句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这决定了律句的句法结构。据此可以断定“看万山红遍”这种句子不是律句-------这也证明了你的“羊律”的荒谬!(羊说:“看万山红遍”绝对是律句!)
      徐陵的律诗,也是【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南朝·沈约
《宋书谢灵运传论》: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摽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若夫敷衽论心,商搉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於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於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子建函谷之作:从军度函谷,驱马过西京。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仲宣霸岸之篇: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子荆零雨之章: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正长朔风之句: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7 10: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17 10:1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7 05:44
律句只有一种。你这都是荒谬的推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这也说明你的研究走入了歧途:耳朵眼里作道场, ...

从以下杜甫的三首律诗,看不出【平仄二元化】来!
遣兴五首其二(唐·杜甫)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不杂蹄齧间,逍遥有能事。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不杂蹄齧间,仄仄平仄平】
【此日千里鸣,仄仄平仄平】
【无良复谁记。平平仄平仄】
【追风可君意。平平仄平仄】
【君看渥洼种,平平仄平仄】
【逍遥有能事。平平仄平仄】
出塞九首其五(唐·杜甫)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几时树功勋。仄平仄平平】
【倏忽数百群。仄仄仄仄平】
【主将宁尽闻。仄仄平仄平】
【迢迢万馀里,平平仄平仄】
【隔河见胡骑,仄平仄平仄】
前出塞九首其八(唐·杜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雄剑四五动,平去仄仄上】
【虏其名王归,仄平平平平】
【潜身备行列,平平仄平仄】
【一胜何足论。仄仄平仄平】

点评

你律古不分会辨什么二元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7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7 10: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17 10:11 编辑

怎么老是重复发帖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4: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7 10:08
从以下杜甫的三首律诗,看不出【平仄二元化】来!
遣兴五首其二(唐·杜甫)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此 ...

你律古不分会辨什么二元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7 14: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7 14:13
你律古不分会辨什么二元化!

你有律古分辨的标准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17 14: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7 14:13
你律古不分会辨什么二元化!

针叶林说《文镜秘府论》里“律句的概念,有在哪里?

点评

无聊的回帖不要再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7 15: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5: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7 14:54
你针叶林说《文镜秘府论》里“律句的概念,有”在哪里?

无聊的回帖不要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5: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型五律诗律细,五律本该无大拗(杜审言的诗)
唐近体诗定型于沈宋杜审言等修文馆学士的诗。从杜审言留下来的29首五律可见:使用标准律句146句占大多数(63%),拗句中:首字拗造成孤平1例,第三字拗1例,其余皆是首字拗。首字拗75句/次句首字救50句,可见小拗救占大多数(67)。
  29首诗使用了特拗句2首(7%),三仄尾句8句(8首/29=28%),可见三仄尾使用频率较高。特拗句也不算太少。但无三平尾句。
29首只有1首存在失对失粘现象,可见平仄粘对律已经占绝对优势(97%)
小结:小拗句和标准律句均为正格律句。律诗应多使用标准律句,可使用小拗句并且尽量下句救。偶尔可用特拗句和三仄尾句,孤平句尽量避免,三平尾句不允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4 05: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4 05:28
定型五律诗律细,五律本该无大拗(杜审言的诗)
唐近体诗定型于沈宋杜审言等修文馆学士的诗。从杜审言留下 ...

无人能过的是李乂!
李乂的全部诗作,首首符合元兢换头律,句句符合25四声律!

点评

说过N遍了,“25四声律”不存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4 0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5: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4 05:49
无人能过的是李乂!
李乂的全部诗作,首首符合元兢换头律,句句符合25四声律! ...

说过N遍了,“25四声律”不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4 05: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4 05:55
说过N遍了,“25四声律”不存在!

你就是N的三次方遍,大唐句律也是元兢的25四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4 11: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24 11:4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5 15:45
要明确:
1,蜂腰,不是元兢的。不要把元兢“诗髓脑”从沈约四声论抄来的东西都算在元兢头上。你膜拜元兢可以,但不要把一切别人的功劳挪到元兢身上;
2,沈约等的四声八病说在理论上对建立唐近体诗有创建基础的作用,但这是永明体诗人的集体作用,和元兢基本没有关系。即近体诗的前身是永明体,而不是唐初元兢等人。

3,说句题外话:为什么你膜拜元兢?因为你的目的是诋毁沈宋的近体诗定型的功劳,你目的只是要诋毁王力,诋毁王渔洋赵执信,所以元兢和明真空只是你借来打击别人的工具而已! 你为什么要反对王力?因为你和孙逐明一样,“要出名,骂鲁迅。”
从你的【题外话】,可以看到你的心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